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

2022-07-06 02:22陈晓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治疗

陈晓光

摘要:目的:研析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式。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择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病例数1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有效提升研究效果,将采取分组研究的方式进行,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组别予以不同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临床综合治疗,比较最终结果差異。结果:接受临床综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4.00%,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根据临床现代医学文献资料统计结果显示[1],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生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对人类身体健康、生存质量都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仅是患者自身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同时家庭也需要承担更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但由于疾病本身发作以及心脏事件所造成的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将因此降低。作为心血管内科疾病中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心力衰竭现已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笔者将以对比研究的方式,开展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旨在寻求临床效果较佳的治疗方式,资料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病例数1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有效提升研究效果,将采取分组研究的方式进行,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46岁,≤74岁,平均年龄(61.08±2.71)岁,患者男女占比26例、2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5岁,≤75岁,平均年龄(62.10±2.78)岁,患者男女占比28例、22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组内患者需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比如: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等[2],治疗期间需严格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观察组:组内患者本研究期间将接受综合治疗,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

急性心衰、快速心室率以及电解质正常患者,治疗时予以西地兰(去乙酰毒毛花苷)治疗,待患者心衰症状稳定后,予以地高辛片口服治疗,服用剂量为:0.125~0.25mg/d,以起到维护治疗效果的作用;

急性心衰、心动过缓、电解质紊乱患者,治疗时应尽快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症状,疾病急性期采用米力农纠正心衰,待患者心衰稳定后,再予以地高辛片口服治疗,服用剂量为:0.125~0.25mg/d,维持治疗;

不伴液体潴留的患者,根据患者心率情况而定,心率>70次/min,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6.25~12.5mg/次,2次/d。

临床针对所有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急性期治疗予以静推呋塞米利尿,螺内酯片口服治疗,20mg/次,2次/d。待患者水肿消退后,再予以螺内酯片、呋塞米片口服治疗,各20mg/次,1~2次/d,维持治疗。若治疗期间血压偏高患者,应予以小剂量卡托普利片联合治疗,6.25~12.5mg/次,2~3次/d。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比主要就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其中,治疗效果根据相关检测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判定标准。其中,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且患者心功能≥Ⅰ级则临床判定为治疗显效;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不显著,且患者心功能<Ⅰ级则临床判定为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心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则临床判定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提升研究数据准确性,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21.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

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χ2检验,观察指标中治疗有效率用(%)表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对比

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上,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心脏出现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动脉血液供给不足,静脉血液出现淤塞沉积,正常血液循环因此出现问题,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发生。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率不齐以及心绞痛等,再加上病情易反复,使得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3]。随着病情的发展,心力衰竭患者后期可能引发一系列肾脏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临床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需及时、有效,避免患者生命因此受到威胁。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综合治疗方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上,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综合治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而言,有着积极作用,相对于常规治疗而言,治疗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针对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可通过综合疗法,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春辉,扈东兵. 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63例临床治疗分析[J]. 特别健康,2021(14):296.

[2] 吴金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72,81.

[3] 向玲丽.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浅谈[J]. 北方药学,2019,16(10):147-148.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治疗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