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超霞
摘 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提出,小学阶段的各个课程开始积极响应教育改革要求,重视在学科教学当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确保新课改的落实。小学语文除了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基础语言教育的责任之外,还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在体,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给学生渗透正确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与品德方面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清立德树人,大背景的要求,积极在语文课堂当中融合德育,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融合
小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而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应该用德育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和熏陶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丰富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富有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环境,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语文也成为了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1]。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托这样的优势,在立德树人背景之下,把德育融合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逐步影响和熏陶学生,鼓励学生在学好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的意义
语文新课标提出对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与良好审美情趣进行培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意境美的基础知识上,要让学生深刻感知文本当中包含的思想、情感、道德、人文等方面的德育内容,对德育进行无形渗透,从而带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能够单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该在巧妙融合德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更坚强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在语文课堂当中融合德育有着非常突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增强学生文字能力。传统灌输授课的方法非常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让学生对文字产生深刻理解。而在德育融合过程中,教师会主动优化教学方式,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并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文字感受力,达成语文教学基础目标。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语文是传统文化载体,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情感方面有独特优势。过去的语文教学会忽略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从而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不过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之下,教师通过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的融合力度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能够通过督促学生建立正确思想观念,而助推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可以通过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来加大学生的心理支撑,完善学生情感品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指导学生融合德育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让学生有更强的责任与使命感。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融合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要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推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序實施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自觉性,先从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入手,在与学生的交流相处过程当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让学生从中了解优秀道德品质的内涵。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处在关键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欲都非常强烈,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喜欢模仿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言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可塑性强的这个阶段,主动把德育内容和语文教学重点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当中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让学生自觉效仿教师这一道德榜样[2]。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恩思想,牢记他人的帮助。全文所讲述的是毛主席在了解了沙洲坝村没有水井要去远处艰难挑水的情况之后,带领解放军为村民挖一口水井。多年之后,村民都在想念毛主席,记住他们给予的帮助。教师在文本教学完成后,应该指导学生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当中,都应该拥有感恩之心,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帮自己拿一盒粉笔,在接到粉笔之后真诚和学生说句谢谢,并和学生说不管他人给予的帮助是大还是小都需要做到心存感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主动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向他们表示感谢,践行感恩行为。
(二)合理利用教材,加强道德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的文章很多,而且有很多文章都蕴藏着很深的寓意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值得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确保德育教育的融合效果。教师应该对德育素材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利用,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和挖掘教材当中的道德素质,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让语文教学成为更好的德育教育载体,获得综合育人效果[3]。例如,在教学《我是中国人》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层次挖掘这篇文章当中的道德资源,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画的方式,初步了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并在学习过程当中明确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在利用好教材资源的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除了天安门之外,大家还知道那些可以代表中国的事物,能够让你产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方法能够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开展情境教学,优化育人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立德树人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策略,能够运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具体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得到丰富与深刻的情感体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做到以情育人。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巧妙设计德育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当中对所学内容生成共鸣,自觉受到良好德育的感染熏陶,保证立德树人的落实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四季》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四季风光的图片与视频资料,运用这种直观方式展现文章描述的内容,将四季变化和不同季节的独特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借此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道德情感。
在教育改革工作深入落实的环境下,立德树人人民逐步成为教育根本任务以及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就必须在教学当中把知识技能教学和德育教学融为一体,既要重视学生的学科专业发展,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为学生的全面综合进步保驾护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责任与使命感,抓住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黄金时期,在立德树人的倡导之下创新教学方法,推动了语文课堂和德育的融合,引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弥补传统教育的弊端。
参考文献:
[1]王继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对策初探[J].学周刊,2019,(33):50.
[2]董丽芳,郭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3(08):295.
[3]梁芳.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