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新探

2022-07-06 23:49王景
客联 2022年4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和谐发展双减政策

王景

Natural education: A new explor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WANG Jing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reduction”policy, quality education has returned back to the track of the education industry. The philosophy of natural education emphasises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respects the discrepancy individuality of student, educates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bilities, strongly opposes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advocates freedom, and creates a high-caliber teacher team with as well as pursue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By so doing, it helps to provide a pathway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growth.

Keywords:Natural education;Double reduction policy; Quality educati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摘 要:“雙减”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重回教育行业的赛道。自然教育思想重视顺应儿童个性自然发展、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反对体罚、崇尚自由,造就“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教育理念以及培养身心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了营养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自然教育;双减政策;素质教育,和谐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使我国的教育活动大都围绕考试和升学展开。学校教育偏重于学生的智力开发,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家庭教育重视短期效果和应试价值,希望孩子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校外教培机构推波助澜,在学科知识上超纲超进度教学。结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挤压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空间,冲击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严重违背了“立德树人”,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任务。

2021年7月出台的国家教育“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坚持“立德树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义务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道路发展。“双减”政策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自然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之营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分数是一时之得,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关注教育对象身体、人格、心灵、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注重形成健全人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和谐发展教育是对自然教育思想的承接和发展,自然教育思想及实践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自然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卢梭(1978)[1]认为自然的教育“是人类天赋能力的生长”,须依儿童固有之禀赋或内在自然进行,自然教育目的是培养天性充分发展的“自然人”:身体强健,心智发达,仁慈善良,社会适应能力强。嵇康批判儒家的“礼乐名教”破坏和压抑了人性的自然发展,嵇康在《释私论》中宣布要“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从欲而反对抑引,教育要培养“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的尽释自然之性的“至人”,“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的“君子”[2]。嵇康的“至人”和卢梭的“自然人”,都是身心自然和谐发展的人,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教育追求的目的。

“因其性以教之”,“因其性而任之”,自然教育强调顺应自然,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主要是一个由学习者的本性决定的学习过程”(维夫斯,《论教育》),每个人的智力天分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异常美妙的多样性和细微差别,在进行教育之前,应该先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灵特点,揣摩他的心理,然后遵循每个人的特性和能力大小,对他的个性发展给予正确指导。“最高的训练,就是依顺自然”,“不扰则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顺其自然,不扰不逼,“不造不施”,在教育中应该承认天生的爱好并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3]。那些不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违背天性的教育,是“扼杀了他的天性”,使他们成为“没有味、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4]。遵循受教育者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自由发展也是我们今天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要遵循的方法。

“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自然教育思想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卢梭认为,学校里充斥着死记硬背的“棍棒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不考虑儿童的能力和天性,让儿童学习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如果学习的知识不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是“寻找不到什么东西”(蒙田)。教育要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给学生理解所学的一切,并能讲出一切事物的原因,培养学生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的劳动、学习和教育只服从于一个目的,即培养他完美的判断力”[3]。卢梭通过带学生做实验、观察、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合乎自然地获取知识。拉伯雷认为学习天文学应每天早晚观察天象,观察“星斗的形象、位置”,学习植物学要经常采集植物标本;为了弄清人体的构造,要亲自解剖尸体[3]。

“自由是人的首要的自然权利”,自然教育思想反对体罚,崇尚自由。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是儿童‘身’之自然与‘心’之自由的和谐发展[5],教育要“先让他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卢梭,《爱弥儿》)。“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王守仁,《传习录》),“鞭挞缘缚,若待拘囚”的教育方法会抹杀儿童的天性本真,可能会导致“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自然的教育内在地要求赋予儿童最大的自由,开发儿童的自由活动能力[8],对其个性发展给予正确指导,使其个性合乎自然的得到自由地发展。教学若顺应儿童的天性,“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不露声色地诱导、暗示,尽量使學习能够自由和愉快,这样的教育一定会使儿童“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通过自由教育的方式,让儿童身心自由的和谐发展。

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候学习恰当的内容。自然教育思想认为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而要求学习一些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并超越其理解能力的知识,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考察和实验,“安排每个孩子学习他似乎最适合学的东西”(维夫斯,《论教育》)。卢梭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应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程度循序教学,在适当的年龄学习恰当的内容,不要过早地把不应该教给儿童的知识硬塞给他们。在教不同学科应该根据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或用谈话,或采用书本,教师也可把“合适的作家介绍给学生,有时给他已经咀嚼的精华”(卢梭,《爱弥儿》)。

教师的使命就是让教育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柏拉图曾阐述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心灵走向光明”。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研究儿童的天性,“根据孩子的智力,对他进行考验,教会他独立欣赏、识别和选择事物,有时领着他前进,有时让他自己披荆斩棘”[6],使儿童得到适合其身心发展自然进程的教育[7];卢梭认为教师如同“舵手”,“为了不让自然人被惊涛骇浪卷进大海,他必须效仿‘舵手’掷下巨锚以稳定航船。”

自然教育思想在中外教育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从中国的老子、嵇康、王守仁到蔡元培,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卢梭、斯宾塞等人,都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可以吸收和传承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贯彻和体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才。

三、自然教育:素质教育实施之路径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学科培训负担,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丰富、完善和提升自己,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但教育改革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减负”的目的是为“增效”,教育改革如何吸收和传承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促进“教育对象身体、人格、心灵、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要让“儿童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充分展现”,自然教育倡导“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教育应遵循自然的法则,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方法不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完整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把“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结果评价转向对教育过程质量的追求,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关注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才。

教师践行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要“以德树人”,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完善人生的关键角色,教师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吸引、激励学生,让学生在率性发展,在自由行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10],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会贯穿其一生。自然教育思想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启迪学生的思想,引领学生的精神,保护学生的心灵使其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污染。教师应“更看重道德情操而非肉体及‘身外之物’”(卢梭,《爱弥儿》),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教师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关键。

改革课堂教学,积极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第斯多惠认为,遵循自然是一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追求的最高理想和境界;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人格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注重把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引导、支持、激励、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热情所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整体素质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四、结语

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需要整合家校社优势资源,共同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我们的教育改革应去伪存真,在继承中发展创新。自然教育思想有其落后于时代的一面,但遵循受教育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发展其的“内在自然”“天性”为中心,培养身心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的思想,在今天以及未来的素质教育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8.

[2]毛礼锐等.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27.

[3]刘黎明.论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教育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33-142.

[4]余咏梅.嵇康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J].琼州学院学报,2014.(04):114-118.

[5]陈云恺.儿童身心发展中的自然与自由[J].南京师大学报,2003(4):76-82.

[6]石中英.论蒙田的教育思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1(06):69-71

[7]赵敏.卢梭对道德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构想[J].河北大学学报,2016(01):8.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和谐发展双减政策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