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排球竞赛与教学的实践探讨

2022-07-06 05:25:33黄振永
当代体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排球竞赛运动

黄振永

高校排球竞赛是大学生强身健体、提升体育素养的重要渠道和条件,因为通过排球竞赛可以让学生强化和理解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举动,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加上排球竞赛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育模式,是大学生是自我塑造、自我创造的一种手段,以此引导他们正确的发育和成长,让其感悟体育精神、加入体育运动、体会体育道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本文针对职教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案。

体育作为学生发展其自身艺术兴趣、体育兴趣、文化兴趣的一种方式,同样也是让其展示能力,施展才华的重要场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中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在积极参与到体育竞赛中中,不仅可以帮助和指引他们建立完善的人格,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体育运动的重要含义,以此尽快纠正自身的错误行为与观念,以此全面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在体育竞赛中引入排球教学。体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让其追求自己认为的美,以此达到增强锻炼,修养身心的目的。通过排球竞赛的应用可以让进一步的激发其自身的竞争意识,补充原有教学的漏洞与缺点,提高自身的逻辑能力、专业能力。

1 排球运动在高校引用的意义与价值

1.1 完善认知主动的活动

排球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且每一种锻炼项目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外界的物体可迅速的作出判断与感知,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调节自己的身体,以此保证完成相应的动作。这样一来,若学生可以坚持每天进行运动,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的敏锐程度与灵活程度。

1.2 促进智力发展

人的智力发展时建立在大脑运作情况下的,在大脑正常发育的情况下,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通常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指定的动作。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使得学生产生较多的神经细胞,以此有利于其自身的思考和分析,使得自身的大脑功能增强。

2 当前大学体育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

2.1 缺少实践机会

由于受到传统常规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高校开展排球教学的理念与模式较为落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较为重视与关注,以此忽视实践教学。鉴于此,部分教师在开展排球教学时,没有引入相应的竞赛机制,而是采用反复训练方式,让其在脑海中增强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如:为了全面促进学生掌握某一种技能,教师让其针对该技能进行重复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疲惫的心理,认为体育教学较为单一、无趣,所以其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无法提升。除此之外,高校对于排球教学的开设尚未加以重视与关注,使得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到排球运动中存在的内涵与意义,同样也无法知晓其自身所存在的魅力与规律,对于排球运动尚未建立了解和认知。

2.2 教学方式过于常规

当前,我国各高校在落实排球教学时,还仍然采用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引进信息化教学系统,但尚未将其落实到真正教学中,只是借助信息化设备完成辅助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全部注意力与精力都会被吸引到其中,所以无法提升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排球课程的课时较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才初步的掌握排球技巧与规律,但课程已经结束。这样一来,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也很快被消磨,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2.3 产生错误理念

按照教学的发展进程与规律,教师可以知晓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以此使得教学理念形成。通过我国教学领域调查可知,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并且将其作为主要的引流。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并没有按照素质教育的规定与要求开展排球教学,将其自身的思维确定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这样不确定的教学思维,使得在开展排球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遵循素质教学的发展理念,以此阻碍、制约自身后续的工作与发展。

2.4 树立错误想法

凡是参与过体育锻炼的学生,其自身都会对于规律的锻炼生活产生一种依赖,这样在他们停止训练和锻炼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症状,例如:焦虑、易怒、肌肉痉挛等,这些症状都是在停止训练和锻炼后出现的心理疾病,这些都是学生自身不能抗拒的因素。因此,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想要有计划的停止训练,便不会出现上述症状。但是如果一些学生将体育锻炼看作是无节制的运动,即使在训练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也不愿意放弃运动,这样的情况就会影响其自身今后的心理发展。

2.5 无法约束行为

当代的大学生家庭中,受当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多数家庭为一家一个孩子,从小受到家中长辈、老人的溺爱,导致他们的意识品质不够坚定,没有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高校是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和家中的环境对比有很大的差距。当代大学生缺乏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识,加上其自身不愿意运动,使得一部分学生的身体素养较差,很容易患上感冒。并且很多学生在高校中,沉浸在娱乐生活中,根本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质,一味的吃喝玩乐,从而使得身体抵抗能力一直下降,身材逐渐肥胖。

3 排球比赛教学方法的实施途径

3.1 借助信息化设备

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大力开展校园排球活动,并且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以此提升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教师在开展排球活动前,可以采取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为同学们播放相应的发球动作和视频和图片,以此引导他们精准的把握发球的内容,掌握发球的动作技术规范,学习发球的基础知识,以此提升自身的发球水平。让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掌握相应的排球要领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们进行反复的练习和训练,通过这样体育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相应的排球知识,借助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加深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此让他们对于排球知识有着全新的认知。当同学们掌握技巧后,教师可以为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完成相关作业。上述教学模式在应用后,在课后主动请教、思考、继续练习排球技巧的同学逐渐增多,其自身普遍感受到自己在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获得满意的情绪体验,这样可以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适合体育技能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技术鉴定(如下表所示),从而知晓他们在哪一方面掌握的知识不牢固,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强调。

3.2 宣传排球文化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比赛现场,让其在现场中感受到紧张的气氛,以此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与精力都集中在比赛现场中,提升自身的参与感与体验感。首先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为同学们设立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的了解排球文化以及其自身存在的精神、价值等,以此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看到排球文化的风采,使得更多的同学可以加入到排球开展的活动中,以此激发他们学习排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可以构建相应的排球体系,根据学校参与排球比赛的成绩、近期的排球赛事、排球运用建设的进程、排球明星等等信息和数据通过校园网进行滚动展示,以此完善相应的排球体系,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排球的魅力,积极主动报名参与到排队竞赛中,让其竞赛中体会到胜利与失败、挫折与喜悦、满足与遗憾等多种情感体验,因此学会在任何时刻调节自己的情绪与状态,提高自身心理调节水平与能力;最后教师在总结竞赛结果后,可以让一些在比赛中较为优秀的同学讲自己获胜、成功的经验录制成相应的宣传片,上传到校园网站中,方便所有同学进行观看与浏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排球运动的表现为他们设立相应的评价机制,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排球活动,以这样新颖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3.3 增设排球训练

早在17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指出:“导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根据各大高校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大学生在工作后约有80%的人不能一直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不能重视自身身体的发展。加上其自身的工作繁忙,长期的熬夜、劳累,使得其自身的身体状况逐渐下降。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的体育知识后,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刹那,便与体育知识说再见。产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尚未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排球教学中,加入相应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身的身心发展,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排球训练给自己带来的情绪转变,领略到排球运动的欢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排球运动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诱导性训练,让同学们模仿教师的动作,前期进行徒手模仿,后期进行器材辅助,以此纠正其自身的产生的错误动作;(2)分解训练:将完成的排球运动进行分解,分为几个小步骤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强化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动作的记忆与理解;(3)串联性训练:将同学们分为两组,将运动中涉及到的技术进行结合,让其进行分组练习,从而逐渐的适应后续开展的排球竞赛;(4)对抗性训练: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让其站在对立面,讲解对抗条件,使得其在激烈的对抗中使用所学习的技能与知识,提升训练积极性与主动性;(5)限制训练:帮助同学们完成排球训练任务,让其知晓在竞赛中的扣分点,采用加分或减分的模式,完成指定动作;(6)分化训练:在排球运动中,难免有着相似的动作,这样一来学生难以快速分辨,可以结合相似技术中的不同细节进行操练,以此体会到其中的差异,建立条件反射。

3.4 开展排球竞赛

现如今在校的学生面临着学业、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其自身难免会产生抑郁、焦虑的心态,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排球竞赛,让其在竞赛中唤起自身想要获得胜利的欲望,以此引导他们进行自觉的体育锻炼。如:在竞赛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体能正在消耗,在消耗的同时可以将心中的压力释放出来,借助竞赛排解自己心中的压力,以此达到舒缓调节的作用。并且在竞赛中,可以培养同学们自身协作精神,发展自身协同素质,让其在竞赛的过程中意识到同伴合作的重要意义与积极性质,才能共同提高合作水平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选优紧急与末尾淘汰制度等,让其产生强烈的自我超越意识与紧迫感,从而加强自身的运动次数与效率,以此培养他们的自我竞争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展个性化排球竞赛,如:“飞狮夺球”“背对背抱球”“默契传球”等比赛,正确的引导同学们自主的沟通战术,在沟通的过程中在沟通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之间相互磨合,不断的提升彼此的信任感,慢慢的提高他们的排球水平,快速的融入到比赛中,进而达成教育目的。

3.5 借助竞赛明确规则

遵守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将学生比作国家,将竞赛比作世界贸易组织,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比拟国家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中,所有的要求都需要按照市场的规则进行制定。所以学生在参与到竞赛中时,需要严格的遵守竞赛规则,若在此过程中违规规则,都会受到处罚。因此,教师需要在竞争中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规则,让其提前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在竞赛中,同学们正确的运用规则,知晓排球运动采用的是积分制,胜利一场可以累积二分,失败一场职能累积一分,积分较多的队伍即为获胜。加深自身对于规则的认知与理解,提高排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对排球运动的欣赏水平,可以让他们在允许的范围内去学科学的、合理的发挥自身的才能,完成促进身心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掌握规则、遵守规则,按照规则的要求参与排球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长此以往可以让其树立规则意识,为其后续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产生积极的影响。

3.6 课后合作练习

对于学生而言,其自身在校园内学习排球知识的机会较少,因此教师需要让其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强化比赛知识与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同学,每组都有同样数量的男女同学,同学可以通过与同学们之间的配合,可以让其与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与沟通,主动分析比赛中各自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此及时的进行改正与修改。

3.7 豐富竞赛机制

教师与学校可以利用相应的体育课程时间,为同学们举办相应的校园排球球比赛,在课余时间组件相应的排球队,定期的为他们举办训练,让其产生相应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体育课堂举办相应的亲子校园排球互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校园排球活动的建设中来。如:可以让家长与学生组成相应的队伍,每队均为7人,在第一阶段,分为A、B组进行单性循环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只有四组可以晋级,在晋级后进行抽签,分别进行交叉比赛,在交叉比赛完成后,最终获胜的队伍即可获得物质奖励。通过排球运动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家长针对校园排球运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使得大学体育课堂成为推动排球活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阐述当前高校院校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与不足,结合体育锻炼的优势,讲述相关的体育影响,以供教师进行参考。在此基础上引入竞赛机制,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向,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意识和想法,利用锻炼的方式减轻他们身上的压力,促使其更好的适应外界的社会生活,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改善不良意识,掌握相应的比赛技巧与规律,以此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排球竞赛运动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4:10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我看竞赛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创新思维竞赛(3)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