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2022-07-06 04:46:53童澄宇
当代体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纲要中学生运动

童澄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当前中学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升改革的实效性,可采取的重要措施为:要改革体育教学目标;完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与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健康锻炼氛围。

为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文称《纲要》)。《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工作实践已证明,在党委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已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例如目前部分学校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体育健康课程体系还不完善、课堂教学范式传统守旧、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并缺乏体育健康锻炼氛围的营造等。此情势的出现,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实现中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当前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纲要》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必须加快学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固鼎革新、着眼未来,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实现“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三结合,让中学生不仅在校期间积极参与运动锻炼、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将在校所学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陪伴一生、健康一生、受益一生。

1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 是维系与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中学生是社会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长大后将会施展自己的才学,去奉献人生与回报社会。若实现此理想愿景,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作为基础。反之,若没有健康的身体状态为支撑,未来的人生理想愿景就會遥不可及。相关研究发现,学校体育仍然是当前整个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过程中,所取得成绩是明显的,但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中学生健康数据与国家对中学生健康的需求标准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等。为此,学校体育要主动适应当前发展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要继续落实以人为本、以健康第一目标,继续发挥体育学科特有与全方位育人优势,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赋能助力,将体育学科打造成为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1.2 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脑力劳动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值越来越高,体力劳动人群的比例呈逐年下降态势。如此一来,就凸出了一个明显的社会体育问题,那就是脑力劳动群体相对而言缺乏体育运动锻炼。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脑力劳动绝对不能替代肌体运动。脑力劳动群体缺乏体育锻炼,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就会影响到生产力的创造与正常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对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意识也在明显提高,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体越来越多,已呈现出良好的社会发展态势。事实证明,对参加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新特征,中学生也不例外,应积极主动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既是维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

1.3 是学校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各中学所开展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发展态势良好,所取得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使学校更好地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使中学生更符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之标准,一方面,社会各部门做到多措同举与协同发力,大力支持中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另一方面,校方的体育教育教学也必须在前进中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必须在改革中继续砥砺前行、与时俱进,保持良好的发展动力,才能更好的为中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健康的体质作保证,这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也是改革的必然选择。试想一下,如果所培养的中学生没有健康的身心为基石,就无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纲要》精神,学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方向既然已选定,在落实环节就要以提升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工作重点,加快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这既是落实《纲要》之举措,也是当前学校实现自身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4 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纲要》指出,健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总书记也曾强调指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走访调查后发现,目前部分学校在改革与探索中成就斐然但也存有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体育健康课程体系不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守旧、教学思维并与时代发展相脱节,校园缺乏体育运动锻炼的良好氛围等。众所周知,随着《义务教育法》的普及与国民对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视,一届届中学生都在接收规范的学校教育。为此,学校要抓紧机遇,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落实《纲要》战略发展之精神,踔厉奋进。基于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快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中学生是构建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若积极参与体育健康锻炼活动,不仅自身受益,还会发生辐射效应,会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出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综上可见,加快中学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亦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2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1 改革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其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可塑性强、接受新思想也比较快,依据“育人要趁早”之规律,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改革体育教学目标可从知、信、行三个层面进行。“知”就是要引导青少年获取、知晓体育运动锻炼对人的重要性;“信”就是要引导青少年提高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行”就是能付诸实践,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并能自发参与形成稳固的体育习惯。从开学伊始,学校可把健康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把健康思想教育的影响力贯穿于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在“健康中国”的思想理念指导下,以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终极目标,以学生身体参与锻炼为基本形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培养中学生形成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终身受益。其次,中学生既是体育健康的受益者同时也应成为体育健康的传播者,积极带动家人、亲友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所学到的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自觉地投身到“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中,践行个体、家庭、群体的健身方式和健康理念。D64BE70C-2D9A-4AA2-9F93-49CB47C251EB

2.2 完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

为更好的落实《纲要》精神,当前紧迫任务之一是要集众智慧编订出科学合理的健康课程体系。因为完善的体育健康课程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依托,也是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走访调查发现,当前部分中学体育健康课程建设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传统运动技能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不仅更新节奏较慢且偏向竞技化运动,体育健康专题知识不够系统,且教学内容模块单调、健康要义不够突出,不利于《纲要》精神的进一步落实。当务之急,就是整合分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为完善与优化体育健康课程体系,一是重视健康知识理论课教学,重视体育健康理论的感召与引导作用。二是在承传传统优势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整合中学生感兴趣的,简便好操作的、对运动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随时就可以因陋就简开展的本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三是结合校情,大力引进新兴的、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外域体育课程资源,做到与时俱进。四是继续推行体育课与体育社团活动相结合,中学生可侧重于个人的兴趣与爱好选团、进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3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为提高体育改革的实效性,在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可依据中学生当前的健康体适能基础与运动实践诉求,首先传承本校的光荣传统,就是对本校所积累的成功教学经验进行发扬光大。其次,要加强学习,领悟、消化与吸收。可参考外校的成功经验,并适当借鉴名校的网络精品课程,做到博采众长、融合发展与大胆创新。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首先通过室内理论课的讲解、示范,将运动生理效应、健身效益、增智效果等体育健康常识贯穿于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之中,引导中学生提高认知、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念。其次,在实践教学中,体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內容相融生效,期间要设法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快乐元素,引导中学生体验成功、获得乐趣。三是,教学模式与方法要围绕“健康”这个核心词,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中学生从学体育、练体育向懂体育方向发展,并尝试在体育教师推荐与自己选择下,为自己制定“运动处方”。然后再结合所制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自发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在自律与他人的监督之下,慢慢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值得指出的是,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要挖掘课堂的高效,要与育人相结合、充分体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

为实现高效性,一要引导中学生在运动之中能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二是运动后切实能感觉到体育对身心健康带来了益处,快乐使然。三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之要求,通过创新途径与方法,能成功吸引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学会运用所学体育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2.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了解中学生所学状态,也有利于针对中学生所学程度,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纲要》强调指出了“健康优先”的重要性。体育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理应在落实《纲要》精神方面积极带头,并发挥示范效应。其中,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应在继承传统评价优点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改革、优化与完善。笔者建议可从健康促进、体育精神、终身体育意识三个层面进行测评,这与传统的评价模式并不冲突,甚至还有完善与补充的优势。例如从健康促进维度可考评出中学生是否通过体育运动锻炼,提高了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改革后的体育教育教学是否已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二是从体育精神层面不仅可考察出中学生对运动技能的领悟与熟练初度,还可以评价出中学生的体育道德与体育品格等方面是否已得到有效的提升。三是从终身体育意识层面来观察中学生是否学以致用,在课外是否能运用课内所学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锻炼,来维系自身的身心健康,并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值得支出的是,针对考评内容在三个不同的层面,可设置比例合理的分值,对中学生进行量化考评。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带动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

2.5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健康锻炼氛围

氛围对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意义重大而且深远。为更有效落实《纲要》精神,学校一方面要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健康锻炼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运动锻炼习惯。组织中学生课外时间自发地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目的不仅要维系当前的健康身心状态,为目前的知识学习储备健康的体能。此外,还要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着眼于中学生未来的健全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健康锻炼氛围,首先学校要重视宣传工作,利用校园媒体大力宣传“健康中国2030规划要”与“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用国家发展战略引导中学生行稳致远;二是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体育健康专题讲座;利用报刊长廊与体育课堂展示体育健康相关知识与锻炼方法等;三是在实践环节,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与细抓落实工作。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做到有健康锻炼人管理、有人组织;运动参与有项目、有场地;运动项目与运动时间科学合理;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人而异,运动有区别。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开展,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四是兄弟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体育健康相关的体育竞赛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营造氛围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持久的健康运动氛,然后引导与帮助每一位中学生找个人喜欢的、且适合个人运动的体育项目,并形成自律意识,持续锻炼,将健康中国的责任与义务更好的传承与弘扬下去。

3 结语

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是从事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中学要落实国家纲领性文件之精神,加快中学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坚持“健康第一,育人为先”。将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纵深推进、认真落实、突出实效性。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行、促进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为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应结合校情与学情、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营造氛围,组织与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康锻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D64BE70C-2D9A-4AA2-9F93-49CB47C251EB

猜你喜欢
纲要中学生运动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36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