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荣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实现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重视并优化体育教育,促使学生在高效的体育教学中,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共同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围绕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不断提升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增强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以此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困境
1.1 体育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
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初中体育教师依旧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开展体育教学,即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服从教师的指令。在这样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会对教师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很少会主动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1.2 体育教学内容滞后,缺乏新意
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来说,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忽视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内在联系性,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制约了体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不仅仅包括课时内容,还应关注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比重,以及体育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只有将体育教学内容的量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容易忽視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出现了过多或者过少等现象,进而制约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3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体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学生的参与性都不高。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较为枯燥,先进行热身运动,再讲授体育知识,最后进行体育活动,这样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初中生在体育活动时都会做一些与体育无关的事情,把体育课上成了活动课。而且体育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初中生误以为自己的体育技能已经达标,从而不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突破路径分析
2.1 围绕“体育核心素养”,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暴露出诸多弊端。为此,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紧紧围绕“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重塑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1)“自然、健康”的教育理念。初中体育教学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思维,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基于此,体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自然、健康”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放养式”“统一标准”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性别差异等,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知体育魅力并在体育训练中养成必备的体育思维及终身体育的理念。(2)绿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绿色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教学理念。绿色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一个宽松、活跃的体育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最终获得相关能力的培养。(3)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不再紧紧围绕“体育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转而更加关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团队合作能力等,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落实。
2.2 运用游戏教学法提升课堂趣味性
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大的好奇心,游戏本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有效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与体育与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得以有效运用,其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生大多爱玩爱动,再加上初中体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所以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期间,可以立足于初中生兴趣爱好来引入游戏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这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之中,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也能很好地改进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趣味性,教师体育游戏选择最好是一些具有趣味性且又具有健身性的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将游戏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在一起,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从而真正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花样跳绳”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在课堂导入阶段先提问点燃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会跳绳吗?那么什么是花样跳绳你们知道吗?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块玩花样跳绳游戏!”借由这一形式来有效引出游戏,这样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自然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两位学生负责摇动大绳,其他学生则可以合理划分为两个小组在绳子两侧排队,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述游戏规则两组学生依次分别在绳子两侧起跳,先正挑、再反跳,跳完一个大圈之后即可出去,若小组有人踩到了绳子就表示失败……这样学生就能在趣味游戏体验与竞赛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体育素质与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从而真正有效发挥出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42AC16F6-2F03-4FF6-9D85-E623B8B9D81D
2.3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果息息相关,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与否、难易程度、是否适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拓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羽毛球教学时,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如果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就会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而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时,就可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缩小比赛场地、降低比赛难度、简化比赛规则,融入其他教学资料,才能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羽毛球训练中。其次,充分考虑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如果体育教学内容过多,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和消化;如果体育教学内容过少,就会制约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从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说,如果体育内容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如果体育内容难度过小,就难以达到既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因此,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体育教学内容量、难易程度等。
2.4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在传统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标准去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会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下”,进而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教师则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体能、喜好和特长等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标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在全面了解班上学生体能和篮球基础的情况下,将学生分为兴趣组(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基础组(有篮球基础,但能力不高学生)和拔高组(有丰富的篮球经验的体育特长生)三个组别,并针对不同组别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如针对兴趣组的学生,篮球训练的重点为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训练内容也主要以投篮、运球等基本动作为主;而针对基础组的学生,篮球训练的重点为规范学生的篮球基本动作,因而训练要求要比兴趣组的要高一些;而针对拔高组的学生,篮球训练则更加的专业化,以提升学生的篮球竞赛技能为主。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引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弘扬体育文化
初中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容,还要适当引入课外知识,把握初中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可以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资源,因为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增添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培养了初中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初中体育教师要搜集本地的传统民间游戏,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示范,还可以播放民间体育游戏的视频资料,使初中生受益匪浅,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可以鼓励初中生回家后向长辈请教,询问本地有哪些别具特色的民间游戏,然后回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不仅丰富了初中生的体育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和传统体育文化。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游戏主题活动,组织初中生进行传统游戏对抗,给有特长的初中生带来展示的机会,操场上留下了一群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身影,激励着初中生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可以穿插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导入新课时使用能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在授课之后使用可以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在课后使用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由此可见,传统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2.6 充分体现初中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初中体育的人性化培养一定是突出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可以强身健体,但是体育对学生的意志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初中教学新课标中对个性化培养的定义。例如,在长跑中,学生通过坚持完成1000米、800米的跑步,对个人的意志力进行提升;在进行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运动时,鼓励学生自我超越,不断提高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挑战、勇于超越的精神。其次,在团队协作中体现个性培养。突出个性不是过分关注自身,突出个性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团队。体育团队教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在团队中施展自己的个性,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个性互补,达到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团队目标任务,发挥团队的力量。在个性施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互敬互爱的精神素养。最后,初中体育的个性化培养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每个学生的体能和个性不同,不能采用唯一的评价方式,这样会限制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学评价不能仅仅以比赛结果为标准,应更多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在比赛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2.7 优化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互联网+”时代对体育教育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体育教学的改革受众群体有学生、教师两大群体,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作为教学过程的另一大主体,需要对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快速适应,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加理解教学变革理念,学校需要定期对教学进行教学理念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培训中心,需要教师定时定点的进行培训,需要长时间的讲授过程,培训环节复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对教学理念培训视频进行录制,上传到培训文件中,让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弱化了培训的时间、地点等限制因素。还可以建立体育教师交流群,便于校内体育教师及时了解,可以时刻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进行展示,避免其他体育教师走弯路。教师在遇到教学问题时,可以在群内提出,让其他教师帮助自己进行分析,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还要定时通过互联网更新体育教学模式,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大胆尝试,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其他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摸索出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细节,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并针对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初中体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單位:山东省莒县第三中学)42AC16F6-2F03-4FF6-9D85-E623B8B9D8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