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老土地生态变迁的寻访与探问

2022-07-05 15:16:07刘金祥
书屋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乌苏里耶夫

刘金祥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似乎正成为一种渐行渐远的读书境界。即便如此,有些妙作佳构依然犹如上等美食,一旦邂逅便无法释手甚至终生难以忘怀,不仅陪伴人们度过四季轮回,而且镌刻在人们记忆深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就是这样一部启智滤神润心的传世精品,历百年而不衰,逾全球而畅销,一直被国际地理学界、生态学界奉为绿色经典,可以说它是一部堪称与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生态文学鸿篇巨制,是一部享誉世界文坛的自然主义文学力作,也是一部对我国几代读者产生深远影响的生态纪实文学杰作。

经过现代文明的不断浸润与日益改造,人类生存环境已经越来越趋于同化和整饬,而《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却叙写了一个迥然有别于现代人生存环境的别样世界。亚洲大陆东北角这片遥远幽静的莽莽森林,西伯利亚乌苏里江流域这片千古沉睡的空旷原野,不仅地理状貌奇绝殊异、动植物繁多麇集,而且世代居住着乌德海人、俄罗斯人、满族人、朝鲜人等语言不同、习俗各异的古老民族。成书于二十世纪初期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是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兼科普作家者阿尔谢尼耶夫对乌苏里地区探险考察后撰写的科学考察报告,既具有地理学和风物学的学术价值,也有着厚重丰赡的人文意蕴。该书作者阿尔谢尼耶夫是一位行踪遍及济木河和勒富河、足迹印满锡霍特山区的一流探险家,也是一位观察探究自然风物和勘测厘查地理风貌的出色博物学家,还是一位勇毅坚定、知识渊博、思维缜密、文笔俊逸的优秀科普作家,曾先后担任俄国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馆长和俄国地理学会阿穆尔分会会长。阿尔谢尼耶夫1895年从彼得堡士官学校毕业后到军界供职。1902年受俄国政府委派组建一支测绘科考队,自1903年开始先后考察了乌苏里南部、兴凯湖东部、锡霍特山地、堪察加半岛、科曼多尔群岛以及鄂霍次克海的约内岛等地,并据此撰写了《1901—1911年乌苏里地区军事地理和军事统计概要》《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和《穿越原始森林》等地理学著作。而由“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构成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则是阿氏对乌苏里的森林、河流、草原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成果,最初以旅途日记摘抄的形式在远东地区一些报刊上发表,至1921年辑录成书,迄今已成为百年前的往事,从那时到现在,这本生态文明经典书籍被翻译成中、英、德、法、日、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三十多种语言。值得一提的是,該书俄文版在莫斯科面世后不久,引起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关注和青睐,赞许此书“具有毋庸置疑的巨大学术价值”“既含高度价值的科普常识,又有引人入胜的文学描写,是布雷姆(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旅行家)和库珀(美国著名作家)的完美结合”,认为阅读阿氏作品“会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作家张炜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序言中写道:“最好的文学很可能不是文学家写就的,而是另一些不以文学为志业的人,他们以非专业的心态、非文学的目的创造出来的文字,却能踞于最高的地位。这样的作品因为特别纯粹的气质,往往是那些匠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作为一位地理学家兼博物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以诗意文字描绘了自然界的风物和精灵——茫无际涯的莽林、浩瀚无垠的海洋、千姿百态的奇卉异木、形神各异的野生动物,其笔法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是那些惯于运用拟人、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的文人难以比拟的。正是文字的精雕细刻彰显出作者的自然情结和生命意识,正是描写的真切细腻使读者仿若看到狩猎时代的猎人们在莽林中矫健地奔走捕猎的活动场景,这无疑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被当下人们所怀恋和期许的生活状态。阿尔谢尼耶夫对自然生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并富有耐心,书中文字描写形象生动且极富情趣,展现出一幅自足丰盛的原始森林的原生态图景:春夏之交的乌苏里地区森林浩瀚苍郁,河流纵横交错,飞鸟欢快鸣叫,鱼类麇集游弋,梅花鹿、黑熊、野猪、狐狸、松鼠、獾、貉等野兽随处可见;到了秋天,乌苏里地区则成了候鸟的天堂,“飞得最高的是鹰。它们展开强有力的翅膀,在天空盘旋、滑翔。……下面,离大地很近的地方,是一群嘈杂的性情急躁的野鸭。这里还有一群忧伤的绿头鸭,凭着它们翅膀发出的声音,完全可以判断,有上千只野鸭和其他小鸭在水上嬉戏。空中随处可见猫头鹰和红隼。红隼看上去像鹰,样子很漂亮,它会长时间停落在一个地方,抖动翅膀,犀利的目光寻找着地面上自己的猎物。它们在一个地方盘旋时,会突然收紧翅膀,拼命向下俯冲,几乎触到了草丛,旋即又迅速飞向高空。优雅灵活的海鸥和美丽活泼的海燕,它们的白色身影闪现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杓鹬轻松地飞着,很平稳,并在飞翔中完成令人赞叹的漂亮回转。尖嘴沙鸭飞行时看着另一边,没错,它们确实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地方。”读这些灵动隽永的文字好像置身于乌苏里莽林之中。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严谨缜密、细心周虑,其每天考察结束之后都要详细记录。正如他在书中所说:“必须在观察地点随时记下旅行笔记,刻不容缓。如果不及时记下来,那么新的景象,新的感受就会使旧的记忆模糊不清,甚至会淡忘。”《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就是以阿氏本人大量琐碎的一手考察日志为基本素材加工而成的,但在架构文本时却不是简单的日记式铺陈,而是以标题作为统摄,将关键词作为纲目,围绕某一主题将各章所摄纳的故事按照一定逻辑线索加以贯穿和呈现,不仅内容详略有致,而且主旨鲜明,换言之,作品对鸟兽虫鱼、河流山川、花草树木、物候天气等自然风貌的描写既有知识性的记述和实录,又有缘景而生的感悟和体会。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书尾还列有文中提及的各种植物、动物名称以及地名的附录,使得本书的文献性、资料性和学术性凸现出来。令人遗憾的是,这版书籍在装帧设计上逊色于人民文学版,且正文中还缺少了清晰秀美的手绘插图,对于地理和风物科考类图书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失。当然,这本书最让笔者激赏和感奋的是,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自然主义情调,弥漫着强烈的边地气息。我国当代作家的很多作品律动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纯粹自然主义,如迟子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假如单纯考虑地理位置,额尔古纳河与乌苏里地区相距颇近,且地域风貌、植被风物、民风民俗也非常类似,两书中关于边地的自然生态的描写,以及对于边地少数民族高洁品性的赞颂也有着诸多相同之处。迟子建本人也非常欣赏《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她在散文《那些不死的魂灵啊》中写道:“具有神灯气质的还有阿尔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其中的德尔苏·乌扎拉是二十世纪最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拍摄了电影《德尔苏·乌扎拉》,这部取材于《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影片,对书中林中遇虎、兴凯湖上的暴风雪、渡河遇险和德尔苏遇难等情节加以点绘和着色,给观众留下了众多震悚和惊诧的画面。影片曾荣获第四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第二十一届意大利大卫奖专业奖。“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黑泽明以镜头对《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一书作了形象解读,并从艺术角度对人性和兽性、自然和文明的多重矛盾关系作了简要解答,较为完美地实现了一代传奇导演“三十年来的夙愿”。

静默苍茫的乌苏里莽林和荒僻阒然的滨海边疆,百年来不停地被喧嚣的外界所袭扰和侵蚀,《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以一种忧患和焦虑的口吻对此作了叙写和阐发,该书在赞叹自然生态和倡导生命价值的同时,提醒世人应当顺应、呵护和尊奉自然,应始终对自然秉持一种谦卑和敬畏。但作者的提醒和警示仍然无法控制人们的欲望膨胀,难以阻遏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尽管“大地的生育能力”非常健硕和强悍,却依然难以抑制商业的冲动和金钱的欺凌,作者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兽多林密的乌苏里地区就会变成一片荒漠”。的确,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越来越难以找到像乌苏里那样的莽林和净土了,书中记述的动植物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是人类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必然结果。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是在一种复杂历史语境中形成的一部著述,因而该书所陈述内容的庞杂性、所处历史时段的特殊性,以及与阅读者知识体系的关联性,使得一些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此书文本时,可能关注点有所不同且存在着复杂的情感价值取向,遂使得作品呈现出多重价值和多维意义。仅就所呈现的学科知识来说,无论是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领域的专家,还是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学者,均可从书中遴选并获取自己所关注的素材,一些专业素养较高的学者可能还会甄别和查验出某些错谬和缺憾。而从文本美学角度来审视和解读,还可就非虚构旅行文学的题材选取和结构表达、阿尔谢尼耶夫和德尔苏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建构、作品蕴藉的生态观和文化观等问题进行考量和诠解。由于该书聚焦的乌苏里地区彼时处在一个自然生态濒于溃败、土著文化频遭冲击、资本逻辑和商品掌控逐渐加强、族群间矛盾激化突变的转折时期,这些不仅构成此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而且成为读者掌握此书内涵和意蕴的文化视角和时代环境。《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中文版出版经历了一个繁复多变的复杂过程,最初是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专家组集体翻译(组长为已故著名翻译家黄树南先生)并由商务印书馆于1977年出版,彼时是以内部参考资料形式出现的,但内容比较翔实,信息也颇为丰富;200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并为书中动植物加配了众多精美彩页;2017年该书由哈尔滨出版社重新出版,该版对原作进行了删节和缩写,因而显得粗糙和简陋,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不见踪迹;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度翻译出版,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张炜为之作序,该版本内容最为系统和详尽,深受读者关注和认可。鉴于書中充满诸多奇遇情节和有趣人物故事,展现了作者奇诡多姿的探险经历,所以有学者认为该书不像一部地理考察报告或学术著作,在某种意义上更像一首吟诵乌苏里莽林的叙事长诗,“西天晚霞的余晖消灭后,周围一切都沉入了漆黑的夜幕中,于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气象学领域的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海的反光,同时,银河系也格外明亮。大海一片平静。没有一丝波浪拍岸的声音。整个辽阔平静的海面,反射出一片暗淡的光亮。有时,整个大海突然闪烁一下,就像闪电掠过海面。闪光忽而在这里消失,忽而又在那里出现,然后慢慢消逝在地平线的某个地方。天上的星星多极了,密集地簇拥在一起,好像一片星云”,这段清新俊逸的夜色描摹和海天状绘,使读者沉浸于无尽想象与殷殷向往中。在该书出版问世的百年间,世界上很多读者被作者的传奇经历所倾倒,被书中奇异的景色风物所吸引,以书为引,按图索骥,纷纷前往神秘的乌苏里地区实地踏访和亲身体验,寻找和破译德尔苏所在的当地族群的生存秘籍。《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告诫读者:人生除了世俗社会的无聊和庸常之外,还有很多更为本色更为有趣的事情可供选择。

猜你喜欢
乌苏里耶夫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他者”与“自我”的双向互利:试析1917年前俄国南乌苏里边区朝鲜移民的“东正教化”
懂得回家“猫冬”的鱼
——乌苏里白鲑
中国水产(2022年3期)2022-03-23 04:40:36
安德列耶夫与扎伊采夫的表现主义小说对比研究
春到乌苏里(外一首)
民族音乐(2018年5期)2018-01-24 11:26:33
乌苏里拟鲿营养与饲料研究
饲料工业(2014年21期)2014-01-21 06:47:06
乌苏里蝮蛇毒一种C-型凝集素相关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一个四年级男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