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范化语言伴随幼儿成长

2022-07-05 18:22汤四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规范化

汤四梅

[摘 要] 幼儿园和家庭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两个重要阵地,如果这两方面的力量能够糅合在一起,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规范化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一定能够影响幼儿一生的语言表达,同时对规范我国语言文字、提升汉语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规范化;语言文字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0~6岁是幼儿迅速习得语言的时期,而3~6岁被称为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恰恰是处于幼儿园阶段,这是幼儿从家庭进入社会的重要阶段。以印度“狼孩”为例,卡玛拉被救出来时才7岁,经过9年的后期纠正教育,最终才掌握45个词,勉强说几句简单的话语,16岁时的智力还停留在3岁幼儿水平。如今也有不少“失语”的幼儿去医院就诊,医生排除了其他身体疾病的原因,发现他们过早处于多种语言的混乱环境,造成语言系统失衡,难以用一种单纯的语言来准确表达。也有部分幼儿到幼儿园后也迟迟不开口说话,原因是在家里父母说话少,方言乱,缺乏语言的刺激,错过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因此,幼儿园和家庭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两个重要阵地,如果这两方面的力量能够糅合在一起,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规范化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一定能够影响幼儿一生的语言表达,同时对规范我国语言文字、提升汉语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营造规范的家园语言文字环境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的幼儿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创设规范的语言教育环境。

首先,家长和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用语。家长在幼儿刚出生时就要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跟幼儿聊天、唱儿歌、讲故事等,让幼儿感受正确的语境,刺激幼儿的听觉,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等幼儿牙牙学语时,教幼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鼓励幼儿多说;当幼儿结巴或说错时,家长正面示范重复正确语言,有意识地纠正幼儿的不规范用语;当幼儿可以较好地和成人进行交流时,增加儿童绘本、故事、儿歌等丰富幼儿对词汇的感知。我们可以要求幼儿认真地倾听,在与人交流时尽量清楚连贯地表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用语规范、得当,如发音正确、咬字清楚、词句符合语法要求等。教师除了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使用语言,还要根据语言的不同目的、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句式和态度,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完整和连贯。因此,教师要苦练标准普通话,通过普通话测试达到甲级才能上教师岗位。教师在园必须用标准普通话和家长、幼儿交流,杜绝方言。幼儿园经常举行教师即兴演讲、讲故事、朗诵等比赛活动,还要求教师熟记“对幼儿常说的60句话”,减少口头禅或不文明用語,提高教师的语言基本素质。其次,在每个班级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优质的图书和视听资料,教师和幼儿说话时,如介绍午餐的名称、生活用品、活动注意事项等均要注意语言规范表达。另外,校园里每个角落都要注重用字规范,连标点的使用也要准确无误。再是认真做好活动前准备工作,预设导入语、提问语、结束语等,切忌用不规范的语言组织活动,严格要求教师语言流畅、完整、优美、准确而又富有童趣。总之,教师努力营造规范的语言环境,保证幼儿语言“输入”的规范化。

二、注意正确引导幼儿的发音和说话

幼儿因为年龄小,发音器官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协调能力都比较弱,再加上方言、网络语言的影响,常有发音不清楚、不准确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正确发音的引导与练习,如注意区分n与l,d与t,g与h,j与x,z、c、s与zh、ch、sh的发音,可以玩听说游戏:“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也可以用有趣的绕口令进行口语训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音特点自行设计游戏,充分挖掘本地家庭、社区资源,让幼儿在相应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发音,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学前的幼儿说话常常层次混乱,顺序颠倒,语不成句,大人常常觉得可爱,还到处夸耀,无形中强化了幼儿语言的错误输出。还有家长“包办代替”,只要幼儿一指水杯,就去端茶送到幼儿手上,根本不用幼儿说话。也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担心幼儿不会说,自己“一言堂”,说得过多,剥夺了幼儿说的机会。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把说话的机会还给幼儿,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例如:“妈妈,我口渴了,想要喝水。”“请给我一杯水。”家长在和幼儿谈话时,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怎么样、做了什么等,让幼儿清楚、完整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过程中获得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我们在让幼儿反复听故事的实验中发现,不论是智力超常的幼儿还是一般的幼儿,都能把整个故事背下来,反思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是幼儿置身于规范化的语言刺激中,他们能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因此,我们教师要多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幼儿多听、多说、想说、敢说。如举行诗歌欣赏、故事接龙、故事创编等活动,开办线上故事电台,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讲红色故事,为影视片配音等,组织幼儿在班上一起收听。幼儿在优秀文学作品中耳濡目染,发展了语言能力,丰富了词汇。在幼儿活动室内创设“演播室”“小主持人”“图书角”“表演舞台”等区域,让幼儿有机会去表达趣闻乐事,演绎经典故事。每学期组织讲故事比赛、儿歌朗诵会、童话剧表演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记忆力和表现力。家长反映幼儿往往会蹦出很流畅、很优美的语句,让家长大为惊叹。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既陶冶幼儿的思想,又使幼儿接受规范化的语言输入,促进幼儿语言的内化,随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输出,极大地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顺应自然中激发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4岁的幼儿进入“识字敏感期”。根据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特点,我们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变魔术的游戏方式让幼儿识字,如慢慢燃烧的火变成了“火”字,升起的太阳变成了“日”字……幼儿看着会走会跳的象形字,高兴得手舞足蹈;把文学作品中幼儿难以理解的词语挑出来,用动作、图画展示出来,使之形象直观。这样既为幼小衔接打基础,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班音乐游戏活动“跳到我这里”,幼儿通过走、跳、跑、爬、滚的动作一遍遍地在音乐中游戏,很自然,幼儿对这几个动词理解得很透彻,也认识了这几个有趣的字。在活动室悬挂写有幼儿名字的灯笼,在用具上一一贴上物品的名字、用途,幼儿经常会指着认读后再拿起来用,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慢慢地,幼儿就对文字感兴趣了。这种兴趣的激发,没有造成幼儿的压力与负担,幼儿反而乐此不疲地用游戏的方式识字,遇到图书上的文字或路上的广告语,经常会向老师和家长讨教,甚至有不少幼儿会提前进入早期阅读,为全班同学朗读故事。

猜你喜欢
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规范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口语输出研究
高中英语“以说促写”教学实践研究
优化综合语言实践项目课设计提高语用能力探究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策略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