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卫 李炯 张义珠
四大怀药是河南省焦作市农业的一大特色,主要是指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辖区温县、沁阳市、武陟县、孟州市)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四味中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把山药、牛膝、地黄、菊花都列为上品。“四大怀药”因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和加工方法驰名中外,更是被国际专家称赞为焦作市农业的“当家花旦”。近年,随着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及品牌宣传的力度加大,怀药产业飞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一定问题,现对以温县为代表的四大怀药产业的发展进行如下分析。
一、四大怀药的发展传承
温县是四大怀药的主产区和铁棍山药原产地,以温县铁棍山药为代表的四大怀药,在温县有近三千年的种植加工历史。“食四大怀药,练太极神功”,是温县童叟皆知的民谣。温县铁棍山药是山药行业的领军品牌,先后获得国家三大地理标志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为全国为数极少集齐“三标一品”的农产品。
温县铁棍山药毛须略稀,毛眼突出,表皮不太光滑,呈浅褐色,有不规则红色“锈斑”,粉性足,肉质细腻,久煮不散,含大量氨基酸,味道鲜美,口感“干、绵、甜、香”,被誉为“神仙之食”。公元前734年,卫桓公以四大怀药进献周王室,直至清朝末年四大怀药一直为皇室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通过“丝绸之路”流入西亚和西欧诸国。明代,随郑和船队传入东南亚、中东、东非、南非诸国。公元191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在海外享有“华药”美誉。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1892种中药材中优选44种作为“国之药宝”,四大怀药俱列其中;2008年,胡锦涛视察温县铁棍山药基地,对铁棍山药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2011年,为加强品牌保护,扩大品牌影响力,温县县政府开始举办“温县铁棍山药文化节”;2012年注册“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2014年温县获得“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2015年温县铁棍山药入选原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7年温县铁棍山药及其制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018年温县铁棍山药通过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2019年温县铁棍山药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温县地黄在品种选育上颇有建树。1985年温县农科所培育出了85-5新品种,每667 m2产鲜地黄上万斤,比当时的农家品种增产50%以上,为温县在地黄新品种培育上奠定了基础。2011年认定了地黄新品种——“金九”,2018年鉴定了“怀中1号”,2019年鉴定了“(太圣)新丰”,2020年鉴定了“怀地黄9号”“怀地黄13-1”“怀师2号”“师大地黄1号”,2021年鉴定了“怀中2号”“仲圣1号”“覃怀1号”“师大地黄3号”“师大地黄4号”“豫怀地黄1号(沁怀1号)”“豫怀地黄2号(沁怀2号)”。这些品种适应性强,抗病耐涝,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指标性成分符合且超出国家药典规定,很受当地药农及制药企业的欢迎。
菊花在温县一直有种植,过去种植的怀菊花主要是白菊花,以药用为主。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左右,种植怀珍菊面积较大。近年,怀珍菊退化较快,长势弱,产量低,逐渐被淘汰,目前主要以黄菊花为重点种植对象,该品种颜色鲜艳,不散瓣,花型饱满,主要用于茶饮,口感纯正。如今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个产业融合发展,把种植的菊花采摘后,进行烘干加工,以礼品盒形式包装出售,每667 m2纯利润为6000~ 9000元,效益大大提增。
牛膝(别名:牛磕膝)药效极高,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曾曰:“滋补之功,如牛之力。”因温县的土质不适合牛膝生长,故牛膝在温县的种植面积较小。目前,主要集中在与武陟县大丰镇及与之接壤的赵堡镇有种植。这些种植点主要为两合土,适合牛膝的根茎伸长,长出的牛膝根茎粗壮,以直根系居多,分叉少,商品性好。
二、种植加工情况
目前,温县铁棍山药年种植面积约4500 hm2,共有怀药农民专业合作社868家、加工销售企业148家,其中,包括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天香、怀山堂、保和堂、大咖、京华、健国、品正、五行、鑫合),拥有2个省名牌产品(保和堂“怀泉牌”铁棍山药片、怀菊花),3个省著名商标(保和堂“怀泉”、怀山堂“怀山堂”、东亚鸿“珍珠菊”),2个省级怀药产业化集群(伟康、保和堂),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怀山堂、鑫合怀、保和堂),2家河南老字号(怀山堂、保和堂)。认证绿色、有机食品共17个 ,从事怀药生产销售的农户达1万多家,开发深加工产品60多个品种,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
(一)种植
2021年全县四大怀药1.09万hm2,铁棍山药0.48万hm2,地黄0.48万hm2,菊花0.1万hm2,牛膝0.03万hm2。其中,铁棍山药每667m2投入需要8000元左右,每667 m2正常产量1000~1250 kg,目前市场价格为13~14元/kg,每667 m2平均收益5000~8000元;怀菊花每667 m2平均投入2500元。每667 m2产鲜货800~1 000 kg,干货150 kg左右(3.25 kg鲜货可得0.5 kg干货),市场鲜货5元/kg,干货40元/kg,农户每667 m2收益2000~3000元;地黄投入4000元左右,每667 m2产鲜货在3500~5000 kg,干貨750 kg。(2.25~2.5 kg鲜货可得0.5 kg干货),市场价格鲜货在2元/kg左右,干货14元/kg,鲜货每667 m2平均收益3500~4500元,干货收益5000~6500元;牛膝每667 m2平均投入2100元,每667 m2产干货450~550 kg(1.25 kg鲜货可得0.5 kg干货),市场价格15元/kg,每667 m2平均收益14 500元左右。
(二)加工
全县怀药加工及销售企业148家,但在山药加工、销售方面,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只有保和堂、怀山堂、健国等公司。绝大部分的企业、合作社属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以初加工为主。山药是温县怀药加工的主要对象。全县山药加工可分为三种类型:
1.以保和堂、怀山堂、健国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保和堂主要走药品路线,生产中药饮片、冲剂之类的中成药;怀山堂、健国公司以保健品为主,主要生产山药粉、山药饮片、山药挂面、即食山药、山药月饼、山药酥、山药醋、山药脆片、山药薄饼、山药锅巴、山药露、山药果脯、山药粉条、山药酒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但鲜山药销售仍是这两个企业的主营业务。
2.以北冷乡为代表的怀光山加工作坊。怀光山是20世纪80—90年代温县主要的山药加工类型,原料主要来自当地太谷山药、河北山药、南方山药,而后加工成光山药出售。由于此类加工受到新药典无硫加工限制,加工量正在萎缩,急需向无硫加工方面进行技术改革。
3.部分种植大户、合作社的山药片加工。部分农户、合作社在卖鲜货的同时加工山药片,原料为温县铁棍山药,工艺比较简单,去皮后手工切片,利用日光晒干,主要在网上销售。
三、存在问题
(一)产量与质量的矛盾
长期以来,山药受轮作条件的限制,造成基地分散、规模小、不固定等现状,绝大多数为小规模分散种植,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农户一味追求产量,大量使用投入品,导致山药品质下降;而个别农户进行“绿色生态”种植,其结果是质量上升、产量下降,因市场信任度低,价格高销售困难。目前,解决市场信任度的有效办法是产品追溯实时监控,但对单个农户来讲投入过高。另外,铁棍山药需轮作,每年监控设备需重新布置,这也是标准化种植很难落地的根源。这种情况下多数农户选择的是产量而不是
质量。
(二)分散种植与被动销售的矛盾
山药种植成本较高,占用资金大,天气、土壤、病虫害等影响山药产量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同时,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单个农户不具备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大部分种植户又没有固定销售渠道,收获后坐等客商收购,一但出现“难卖”局面,立即降价抛售,极易形成价格的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同时,收购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给出的收购价始终偏低,因种植散户多,又无统一管理平台,所以价格话语权始终掌握在收购商手中。因此,在目前没有大型企业或大型销售平台统一组织的情况下,温县铁棍山药地头价不会随终端市场价的上涨而上涨,只会随货源的紧缺与否而波动。
(三)区域公用品牌与产业升级发展的矛盾
“温县铁棍山药”属于区域公用品牌,多年来,经过温县政府的强力宣传,“温县铁棍山药”在全国已有较大的影响力,为温县山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但是区域公用品牌属于“大锅饭”,全县种植户都可以使用,由于种植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山药的质量、品相、口感也不尽相同;虽说大家都在用这个品牌,但又不珍惜和维护这个品牌,更有甚者利用公用品牌做假,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因此,在“温县铁棍山药”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企业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四)用地需求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
铁棍山药对土地要求较高,存在轮作条件限制,因前期缺乏统一的种植规划和引导,长期由农户随意流转种植,导致目前找大块连片基地困难,短期内形成大型规模化种植基地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应该提前合理规划种植区域,进行耕地储备。
(五)外地假货冲击市场
温县铁棍山药的品牌效应导致外地假货充斥市场。河北省、山东省的山药成熟期早,产量高,对温县的冲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假货提前进入市场,挤占市场份额。二是河北省、山东省山药产量大,成本低,往往低价销售,拉低正宗温县铁棍山药价格。近年,逐步出现了外省外地市来温县购买铁棍山药种子,到外地种植,收获后在市场上以温县铁棍山药名义进行销售,因为品种相同,从外观上甚至口感上较难区分,打假难度大。
四、发展建议
(一)强化怀药种质资源保护
建设怀药种质资源圃和种质资源保存库,广泛收集、保存和鉴定本地和全国各地的怀药种质资源,开展传统怀药品种提纯复壮。
(二)开展怀药新品种选育
加强育种实验条件、人才引进、经费支持等方面的保障能力,在传统育种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进行示范和推广,解决怀药生产品种退化、单一和资源匮乏等问题。
(三)探索怀药高效种植新模式
引导和支持怀药龙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怀药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探索高效的怀药轮作换茬模式,攻克山药、地黄重茬种植的技术壁垒。
(四)提高怀药的机械化应用水平
加大种植技术攻关力度,缓解耕种收环节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为规模种植创造技术条件。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农机企业在怀药种植、收获、搭设支架、采后预处理等环节的实用农机研发。同时,积极推动已有农业机械的简单改造,提高农机农艺配套使用于山药、地黄的种植中。
(五)加强怀药质量追溯系统建设
在已有铁棍山药防伪二维码追溯系统的基础上,在地黄、菊花和牛膝上继续推行统一包装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依托温县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保和堂、怀山堂、健国、红峰、鑫合、示范园区物联网系统,开展种植环境监测和物联网监控,推广消费端手机实时监控功能,增加二维码网店链接、种植管理图片、产品图片等扫描功能,不断丰富质量追溯系统
内容。
(六)全力扶持怀药龙头企业发展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合全县山药经营主体,逐步解决温县山药种植销售方面的“散、乱、小”问题。培育出如“双汇”“好想你”之类的企业品牌,才是支撑温县铁棍山药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七)推进铁棍山药统购统销平台建设
推动铁棍山药精准化、标准化、订单化、规模化种植,支持当地龙头企业引进基金资本,成立大型销售公司,对全县怀药开展订单种植,统一收购销售,打造统购统销平台,推动全县怀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团化發展,实现统购统销,掌握市场定价权,打造健康产业发展集群。
(八)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挖掘“怀药+休闲”旅游功能,依托怀药规模化种植田园景观和黄河湿地景观,建设观光药园、休闲自驾车营地、黄河滩文旅产业园等项目,开发田园摄影、赏花采果、中药采收、中药炮制、营养膳食制作等休闲体验产品和亲子游乐、户外拓展、户外露营等游乐运动产品。
发展怀药产业,应当坚持“政府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原则,适度扩大四大怀药的种植规模,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实现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加工工厂化,鼓励企业与集团的合作,促进上档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努力打造“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怀药产业集群,把河南怀药产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