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李旭东
近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然而,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比如养殖周边水域污染、养殖水域空间受挤压等。因此,为了改善养殖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开展养殖水环境调控和养殖尾水处理。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规模小、布局分散,连片相对集中较少的养殖区域其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以供同行参考。具体如下:
一、水产养殖尾水的危害
目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已经成为水产养殖的普遍模式。该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养殖业者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殖对象密度的提高,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及有机物的含量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投入的饲料除少部分(仅20%~25%)营养物质转化为养殖对象机体组成成分外,大部分(75%~80%)未被吸收的物质则由养殖对象排入养殖水体。由于人们投入过量的饲料、有机肥料及养殖对象的大量排泄物使得池塘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而池中溶解的有机质,有些是病原菌的营养物质,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极易诱发养殖对象生病。特别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池中的排泄物、残饵、尸体残骸等有机质的含量越来越高,若不能及时地将它们排出,任由其在水中自行分解,这样不仅会使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消耗掉,使池塘出现缺氧现象,而且可能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养殖对象的健康。此外,养殖业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养殖产量,不断地加大苗种投放量、增加饲料及肥料的投入量,结果导致排入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等增多,养殖病害的发生频率提高,用药的次数和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这种高氮、高磷,含有药物残留的养殖尾水未经处理而被直接排放出去,当其排放量超过周边水域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破坏周边水域环境。因此,做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作,减轻外界水体的净化负荷,对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养殖尾水的处理建议与措施
当前,受“河长制”和环保的压力,投饵网箱、工厂化等集约化高效养殖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开展养殖尾水处理工作。具体措施是加强养殖水环境调控,增加配套设施,将有害浸染物在自身养殖系统内转化或集中移出,减少养殖尾水排放,尽可能达到零排放。当前,有以下几种有效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供参考。
(一)建立单个池塘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第一,确定合理的放养品种和密度,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又可以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第二,在苗种放养前应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为养殖后期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在池塘中布置合理的增氧设备。通过合理的增氧,可以使养殖水体保持充足的溶解氧,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增氧机在增氧过程中也会起到搅动水体、爆气等作用,从而加快水体内物质循环,减少污染物的堆积;第四,做好养殖水质调控。适时向池塘中引入有益藻类和泼洒有益微生物,使池塘水体中的藻相和菌相保持平衡,建立良好稳定可控的生态系统,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达到降低发病率、减少用药、养殖过程中不换水或少换水的目的。
(二)开展生物浮床——鱼菜共生养殖新模式
鱼菜共生,即在水中养殖鱼类,在水面开展蔬菜养殖。在养殖中,鱼的残饵和粪便肥水则利用蔬菜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同时又能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得到有效的降低,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最后形成的良好水环境,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因此,这种养殖新模式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三)开展跑道式养殖新模式
在流水槽内养殖主要经济鱼类,在流水槽后端设一个集污池,利用增氧机的搅水作用收集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再用抽水机及时地将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抽出。流水槽外则设为净水区放养一些滤食性鱼类、虾、贝类或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或蔬菜,从而形成良好稳定的水质净化生态系统。
(四)开展集装箱式养殖新模式
在养殖集装箱内放养主要经济鱼类,再控制合理的放苗密度、正确的投喂技术及适时做好水质调控等措施,使集装箱内的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可控生态循环养殖。在处理养殖尾水方面,则利用粪污物理过滤和集中分离技术,先将尾水中大部分的残饵、粪便等固体粪污分离出来,并将这些粪污作为种植的肥料进行处理;随后养殖尾水再通过池塘进行生态净化,从而使养殖尾水实现高效经济净化。
(五)建造池塘底部排污收集等设施
一方面在池塘坡上种植植物或覆盖网片防止外面污水或雨水进入池塘;另一方面,在池塘底部建设排污设施,将含有残饵、粪便等的养殖尾水及时排出,随后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最终达到资源化循环利用。
(六)建造生态沟渠、沉淀池、生态滤坝和氧化塘
养殖尾水先經生态沟渠的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后,池塘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含量即可得到初步降低,随后进入沉淀池,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和沉淀,使其中的大颗粒物质得到去除,然后养殖尾水再经过由卵石或碎石等筑成的滤坝,使尾水中的悬浮物得到去除,最后再进入种有以沉水性植物为主的氧化塘中进行净化。
(七)开展工厂化循环水处理
养殖尾水先对进行物理过滤,然后进行生物净化,再进行消毒杀菌、脱氮、降磷、增氧等处理,使养殖尾水中的有害物质或气体得到消除,从而使净化后的尾水得到进一步循环利用。
(八)建立集中统一的尾水处理点
建议在水产养殖场分布相对集中的地方,由政府组织出资建设一个集中的尾水处理系统,将这些小而散的养殖企业的养殖尾水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养殖企业的养殖尾水治理成本得到降低,而且可以使这些养殖企业的尾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做好养殖尾水处理工作。养殖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养殖尾水处理。同时渔业主管部门也应积极参与指导养殖企业做好各项工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促进企业成功转型升级,走上绿色健康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尚千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