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栋
一、育秧
(一)播种期和播种量:4月中旬播种,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备561孔钵体软盘10个,每公顷用种量为30 kg。
(二)整田做畦
按水育秧法整地,要达到田平泥烂。底施水稻专用肥750 kg·hm-2及腐熟有机肥30 000kg·hm-2。秧田整好后排水做畦,畦宽以能放下2个秧盘为宜,一般为1.5 m左右。
(三)摆盘填浆
将软盘铺在畦面上,用手轻压使锥孔入泥,并用竹篮过滤后的畦沟泥浆填充盘孔。泥浆含水量要在50%左右,以手抓不起、堆不成形为好,不可有杂草和大块杂质。填浆后用扫帚轻扫,使泥浆不超过锥孔深度的2/3。
(四)催芽播种
浸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 d。然后淘洗漂去瘪粒,用咪鲜胺浸种48 h,使用“三起三落”法催芽。待80%种子破胸后,室温下摊晾6 h即可播种。播种时,分2~3次将种芽均匀撒入秧盘,保证90%以上的孔内有种芽。种芽播入后用扫帚轻抹进行塌谷。
(五)苗床管理
播种后持续晾田,并用无纺布覆盖,防止晒芽失水、雨淋和鸟害,如出现干裂可洒水保湿。2叶期灌浅水,并施尿素150 kg·hm-2。48 h后排水,保持半干旱状态。同时注意病虫草害的防治,确保秧苗健壮生长。
二、大田移栽
(一)移栽日期
4~5叶期带土移栽。
(二)田块耕整
移栽前对大田深耕30 cm后耙平,达到3 cm水层不现泥的效果。
(三)手工插秧
栽插密度为每公顷插秧16.5万穴。每穴移栽1~2棵壮苗,浅插2~3 cm,做到带泥栽插、随拔随插、不多兜、不漏兜。栽插后3 天内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苗全苗壮。
三、施肥技术
(一)底肥
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每公顷施用45%复合肥(15-15-15)600 kg、硅肥(23%SiO2)90 kg、锌肥(35%ZnSO4)15 kg、硼肥(10.5%B2O3)15 kg。
(二)分蘖肥
移栽5~7 d,每公顷追肥施尿素(46%N)75~120 kg、氯化钾(62%K2O )75 kg,或45%复合肥(15-15-15)120~150 kg。第一次追肥后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再适时追肥1~2次。
(三)穗肥
在幼穗分化2~3期,每公顷及时施用45%复合肥225~300 kg、钾肥(62%K2O )225 kg。在抽穗前和扬花后结合病虫发生情况,防治喷施1.5~2.25 kg/hm2磷酸二氢钾1~2次,促进水稻灌浆结实防早衰。
四、水分管理
(一)薄水插秧,寸水返青
插秧时留薄水,以保证插秧质量,防止深水浮兜缺兜。插后5~6 d灌寸水,促进秧苗新根发生、返青活棵。
(二)浅水与湿润分蘖
在返青活棵到有效分蘖临界期进行间歇灌溉,做到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结合除草和追肥,先灌0.5~1 cm的水层,自然落干3~4 d,再灌0.5~1 cm的水层自然落干。如此周而复始,促进根系生长,促使分蘖提前、降低分蘖节位。
(三)轻晒健苗
当总分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采取多次轻搁的方法逐步晒田,一般晒至田间开小裂、脚踏不下陷、泥面露白根、叶片直立、叶色褪淡为止。
(四)有水养胎
在主茎进入幼穗分化2~3期时,采取“浅水勤灌自然落干,露泥1~2 d后复灌”的方法恢复灌水。在幼穗分化5~7期时,保持田间1 cm水层不断水。
(五)足水抽穗
抽穗扬花期需水较多,要保持寸水不断水,创造田间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有利于正常抽穗和开花授粉。
(六)干湿壮粒
在尾花期至成熟期之间,保持稻田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提高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达到以氧促根、养根保叶、以叶增粒的目的。
(七)完熟断水
成熟前8~9 d要灌1次跑马水,在收割前5~7 d进入完熟期排水晾田,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籽粒充实。
五、病虫草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抓好二化螟一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预防。一是在2~3叶期施断奶肥和除草剂时,加施吡虫啉90~120 g·hm-2防治稻蓟马。二是破口期前5~7 d,喷施 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mL·hm-2加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300~375 g·hm-2,防治穗期综合病虫害。必要时还可在破口期加施适量的康宽或阿维菌素兼治螟虫。三是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确定防控指标进行有效防治,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及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水稻品质。
六、收割及收割后大田管理
采用人工方式收割,留稻桩高度为15 cm。收获后保持田块干燥,过于干燥时放一次跑马水,田里不能有積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七、再生季节水肥管理
第一季收获后,整理好稻桩促使下一季植株正常生长,并灌水2~3 cm促进休眠芽发育,田间保持浅水促分蘖。田间管理的其他措施可按照第一季水肥管理模式进行操作。
(责任编辑 刘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