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家校社三方资源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022-07-05 16:34李冬华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开展思政课教学为例,论述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开展德育的路径,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切实提高德育實效。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家校社合作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8-0038-0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了畅通思政课堂教学渠道,丰富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下简称滨湖路小学)立足思政课堂教学,将学校文化——“梦开始的地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加强校内外思政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的作用,改变了思政课单一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了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汇聚学校资源,搭建校际共促共享平台

汇聚学校资源是指各校区、分校、联盟校遵循目标一致性原则,采取合作、统筹、协调等方法,实现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共同达成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滨湖路小学以滨湖集团校、滨湖学区、“滨湖蓝”学校联盟的校际合作交流平台作为资源融通的支点,开发、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一)汇聚集团校各校区、分校资源

1.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打造沉浸式体验课堂

挖掘校内思政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有利于实现精神文化向物质文化的全方位渗透,进一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滨湖路小学在滨湖、山语城、五象、长虹、英华5校区都建有外形如“梦”字的水渠——“梦源”。“梦源”是师生播种梦想的地方,也是学校文化的主题标志,寓意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与之相连的“中国园”,包含中国地形图立体模型、中国结、中国娃浮雕、龙字路、算盘雕塑、《论语》书法长卷等景观,寓意个人的追求与梦想要和祖国发展、民族命运紧紧相连。

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滨湖路小学打造了“弘扬中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红色文化长廊,师生在红色文化长廊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学习英雄模范,弘扬英雄精神。沉浸式学习红色文化,有助于学生铭记历史,培植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滨湖路小学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师生通过云屏电视、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广播电视台、AI“云游”等媒介聆听红色故事、红色歌曲,丰富学习体验。

有效利用校园思政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促进了各校区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的融合与渗透,有利于德育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使校园成为师生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

2.整合红色教育资源,以实践活动锻造理想信念

为了让思政课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师生心中扎根,滨湖路小学创新德育形式,依托少先队活动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和主题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精神文化资源与思政小课堂相结合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学校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小课堂,能够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感,提升红色教育实效。

滨湖路小学利用每周一开展的国旗下的“理想课堂”,请师生分享红色故事,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引导学生“播种梦想”。在“思政小讲坛”上,师生分别担任红色宣讲员,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红色故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红色教育主题中队会上,少先队员主动了解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队员。学校结合校本课程《我的红豆故事——快乐暑假》综合实践作业“理想课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制定“红色研学”活动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思政小讲坛”线上宣讲活动,进行实地参观和“云”参观,使学生在红色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2)将精神文化资源融入节庆活动

滨湖路小学善于挖掘、提炼和丰富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的内涵与精神特质,将红色精神文化资源融入节庆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节庆活动背后的民族记忆。

学校利用红色资源,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实践活动,推出“永远跟党走,逐梦薪火传”“溯源中华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筑底色,壮韵唱响民族情”“中国梦·劳动美·红领巾在行动”等红色教育主题思政课,引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此外,在“兰花节”活动中,滨湖路小学以时间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脉络,精心打造年级兰花展区,引导学生重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走进兰花的世界,品味兰花的情怀,学习兰花的品质,传承奋斗者的精神;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涵养家国情怀,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壮族三月三”这个节日,教师深挖“三月三”民族教育内涵,引导学生学习楷模精神,传递榜样力量,立志为建设壮美广西而努力奋斗。在“读书节”活动中,师生重温红色经典中的名篇名段,感悟真理的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劳动生活节”,教师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快乐劳动”和“古岳坡劳动研学”大课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意识。

(二)汇聚“滨湖蓝”联盟校资源

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精神文化资源的价值,滨湖路小学利用建校10周年的契机,与百色市中华小学、河池市凤山县第一小学、江西省井冈山市井冈山小学、贵州省遵义市长征小学等14所区内外革命老区学校组建了一个以长征精神为精神内核、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的跨区域共同体——“滨湖蓝”学校联盟。联盟校以“线下+线上”课程、“滨湖蓝”论坛等形式,就学校办学特色、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地方红色资源与校本课程的衔接、红色研学旅行等进行交流和研讨,打破了不同区域学校间的壁垒,融通了学校红色教育资源。

开展线上思政课程,师生同上思政课,是联盟校汇聚思政教育资源的路径之一。例如,滨湖路小学与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百色市中华小学两所学校的学生开展线上思政课,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課。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百色市中华小学两所联盟校的“小小红色宣讲员”通过“线上”带领滨湖路小学的师生走进广西全州、宜州怀远古镇、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场馆,声情并茂地讲述党史故事和革命英雄故事,带领不同地域的联盟校师生共同追忆“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为促进广西、西藏两地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培养少先队员爱党爱国情怀,滨湖路小学“扬梦中队”牵手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扎西绕登乡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思政课,组织两地少先队员通过网络开展主题为“永远跟党走,共谱民族情”的云端中队会,让学生在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汇聚学校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红色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将红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提高德育铸魂育人的实效,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汇聚社会资源,拓宽思政课教学空间

汇聚社会资源是指为拓宽学校思政课教学渠道,延展思政课教学空间,主动挖掘有价值的社会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将社会资源进行重组、整合与利用,形成育人合力,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滨湖路小学将红色研学旅行、“九大爱国主义场馆”志愿服务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挖掘德育资源,以区内外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红色读物等为载体,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红色研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党史军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此外,滨湖路小学与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革命纪念馆等九大爱国主义场馆合作,学生通过场馆志愿服务的形式,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一)盘活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红色研学因其具有时空延伸、历史行走的优势,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功能、实现红色记忆的代际传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乡土乡情,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理想信念的熏陶。广西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滨湖路小学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桂林市兴安县参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观看长征主题电影《血战湘江》,让学生了解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在追寻历史足迹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重温革命岁月”研学活动,让学生重走长征路“越城岭—老山界”,探访当年帮助红军渡过湘江的百岁老人支义青,体验红军战斗生活,重温革命岁月,主动传播红色文化。

以“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走进湘江战役”研学活动为例,学生首先要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再结合研学活动涉及的红色文化场所,提前设计学习任务单,最后带着问题开展研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参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华江乡红军标语楼、风雨桥等红色教育基地,听教师讲述湘江战役中红军英勇奋战的事迹,在革命纪念碑前列队高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表达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的决心;可以拜访抗战老兵,聆听红色故事,或者与当地师生开展“手拉手”研学活动,参加“八个一”活动(听一次红色革命历史讲解、参加一次悼念红军烈士仪式、观看一场红色主题演出、学唱一首红色歌曲、读一篇长征诗文、了解一个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人物、写一篇红色研学报告、出版一期《我和我的祖国》研学收获展);等等。在成果汇报环节,教师请学生回顾研学活动的内容,填写研学手册,鼓励学生以文字、视频、故事、绘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学校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真实开放的情境、丰富翔实的史料,让学生在游中学、在行中悟,促进知行合一。

(二)融通地方场馆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红色基因传承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和国家。

滨湖路小学深挖本地资源,先后与广西革命纪念馆、南宁市邓颖超纪念馆、韦拔群纪念馆等九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场馆志愿服务活动。自2008年学校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有8千多名学生加入红领巾志愿服务队伍。滨湖路小学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通过党带团、团带队的形式,开展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由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奔赴九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访客,给访客义务讲解,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力量。志愿服务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了思政课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推进了思政课教学向纵深发展。

三、汇聚家庭资源,在家校联动中促进家校共育

汇聚家庭资源是指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层面,借助家校双方达成的合作共识,扩大学生受教育的范围,为学生搭建全方位教育平台。学校将家庭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家校双方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家长学校是学校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主要渠道之一。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滨湖路小学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给家长做思政教育专题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听课、评课、评教,邀请家长参加毕业大课堂、新生百日礼、红色研学活动等,加强家校间的互动与交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滨湖路小学结合时事政治热点,开展“廉洁家风”活动、编印“家风”读本,开设“爸爸妈妈讲坛”,请家长担任道德讲师,以长辈的红色记忆、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融通家校资源,拓宽了家校共育渠道,增强了家校教育合力。

思政课教学中的亲子活动对丰富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促进亲子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滨湖路小学利用不同的节日,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祭扫英烈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劳动、爱心捐助等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思政课教学中,汇聚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开展,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作者简介:李冬华(1984— ),广西南宁市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