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用于脑出血诊断的有效性分析

2022-07-05 02:05姜正辕崔玉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清晰度颅脑血肿

姜正辕,崔玉贤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甘肃 陇南 746000)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也称自发性脑出血。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版)统计,我国人群约每年10万人中有12~15例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约80%的出血部位发生于大脑半球,约20%的出血发生于脑干和小脑[1]。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而且绝大多数人伴有高血压病史,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一旦确诊脑出血应该立即进行系统的诊疗,越早诊疗其预后效果越好。常用来诊断脑出血的辅助检查有CT和MRI,而MRI受限性多,一般不作为急诊检查的首选[2-4]。本次研究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本文分析颅脑CT运用于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50.12±8.13) 岁,平 均 体 质 量 指 数(body mass index,BMI) 为(22.17±2.25)kg/cm2,平均病程(1.09±0.46) h,高血压导致出血52例,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8例,平均血压值(145.11±5.30/90.21±10.43) mmHg;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2.75±8.24)岁,平均 BMI(22.09±2.13) kg/ cm2,平均病程(1.01±0.30)h,高血压导致出血48例,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12例,平均血压值(145.32±5.36/90.31±10.41)mm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者,通过CT检查等手段得到确诊;②首次发病者;③资料完整者;④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有血液调节或免疫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行颅脑CT检查加治疗干预

术后CT检查步骤:①患者进入检查室,清除金属物品,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将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一旦体位摆放成功后禁止随便变化体位。②在医生指导下头部放置于枕托内,眼睛目视正前方。③检查医生操作CT机器对患者进行颅脑定位扫描检查,扫描过程中禁止头部随意摆动。④待检查结束后,由医生复位检查床位置,告知患者检查结束。扶起患者送离CT检察室。并告知患者按照指定时间,到规定地点领取检查报告以及CT检查胶片。要特别注意的是增强CT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会以高速进入人体血液后,身体可能产生全身发热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患者无需担心。

药物治疗加手术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吃一些降血压的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Ⅱ),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275,生产厂家:德州博诚制药有限公司。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片,早晚各一次]等,平稳地控制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此时切记不可以立马使用甘露醇,避免因降压过快导致新发的缺血性脑梗死,进一步加重病情);每天定时多次量取患者的血压,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以防血压升高;饮食上要清淡,少盐少脂,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抽烟喝酒,可以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胃肠的通畅,防止便秘;注意休息,适当地进行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开颅血肿清除术:首先对头皮进行术前准备;对头部进行全面消毒,标记手术切开位置,再麻醉下行进行切割头皮,头皮需要通过止血夹进行止血处理,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电凝,只需要立即采用止血夹处理;再颅骨钻孔,一般钻孔数量4~5个即可,切开患者的颅骨骨瓣;充分暴露颅内,清除坏死脑组织,并使脑皮质造瘘进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束后缝合头皮,择期补充骨瓣。

1.2.2 对照组行磁共振检查治疗干预

治疗均同观察组。

术后磁共振检查步骤:①告知患者磁共振检查时噪音可能比较大,让患者提前做好准备,或者患者检查过程中可佩戴橡胶耳塞;②所有心脏起搏器、假牙,或者体内有钢板的患者一定要提前告知医师,避免操作用出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③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部用海绵垫固定,注意保护听力;④检查开始患者要保持绝对静止不动,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清晰度:完全清晰、基本清晰、模糊、清晰度,清晰度=(完全清楚+基本清晰)/总人数×100%;②临床指标:出血范围:<1 cm、1~2 cm、>2 cm、心率、出血量、住院时间;③确诊率:完全确诊、基本确诊、无法确诊、确诊率,确诊率=(完全确诊+基本确诊)/总人数×100%;④出血部位及诊断率。

判断:高密度影为现象清晰,灰密度影显像为模糊,中间区域为显像基本清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临床指标心率、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2 确诊率比较

观察组确诊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确诊率对比[n(%)]

2.3 清晰度对比

观察组清晰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清晰度对比[n(%)]

2.4 出血部位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各出血部位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出血部位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脑出血通俗点讲就是因各种因素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脑出血一般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出血前多无明显预兆,多大多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伴或不伴有呕吐,发生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具体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高血压有关,与高血脂、糖尿病、血管的硬化、吸烟等因素也有一定的相关性[5]。

临床上我们常用CT和MRI检查来判断是否脑出血,CT与MRI相比均可反应脑出血的部位、大小、出血量,但CT检查更便捷,相对受限性更小。脑CT检查是脑出血最敏感、最快速的检查手段,在脑出血发生6 h以内,应作为首选检查方式。随着脑出血时间的不断延长,脑出血的密度值会下降,呈像显影变得不清晰,会增加判断的困难性急性出血时CT上可见较高信号影,到亚急性甚至慢性出血以后,CT上密度值将不断下降,会逐渐与脑组织信号相似,此时CT检查不敏感。CT检查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l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进展型脑出血。早期血肿在CT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增强CT和头颈CTA有助于早期评定血肿扩大的风险,可根据造影剂外渗情况或CTA的斑点征,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MRI检查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并可根据血肿信号的动态变化(受血肿内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判断出血时间。而磁共振耗时更长于脑CT,因此不作为脑出血的首选,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通常发病急且重,大多患者存在剧烈头疼的频繁呕吐,磁共振检查的时候需要保持身体一个姿势十多分钟,检查期间不能进行活动,并且因磁共振的强烈磁性,安放心脏起搏器、骨折钢板内固定患者均不适合磁共振检查。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两者在疾病的确诊率上不分上下,均可以确诊出血的部位、范围、出血量,为进一步的诊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因为CT检查更方便、受限性更小,成为临床的首选检查[6-7]。

CT成像基本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经过一系列转变后成为图片像[8-9]。CT检查对新鲜出血、敏感性高,并能显示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等重要病变也能观察得比较清楚。可分辨血肿大小、形态、范围以及邻近组织的压迫情况,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8%以上。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得知,CT检查对较小部位的出血也没明确的诊断,避免因漏诊耽误诊疗的可能性;CT检查的清晰度达96.67%,高于磁共振检查的86.67%;CT检查的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86.67%),CT检查对各出血部位的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检查但差异不显著,对新发的脑出血患者来说明显CT检查各项指标优于磁共振检查,所以CT成为颅脑损伤出血的首选检查,即能反映脑实质的病变又能反映骨质的病变,而磁共振不能显示骨质的病变,对导致脑出血的具体原因无法判定;对新发的出血灶和梗塞灶CT成像均可清晰地展现,而磁共振对陈旧性的缺血灶和梗塞灶更有意义,同时CT检查还可以反映颅内的压迫症状,为进一步的诊疗提供了有力依据。总的来说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检查方法,其能清楚地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位置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因而大大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10]。

综上而言,脑出血是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通常发病突然,对人体的伤害性大,若是不及时进行诊疗,对日后的日常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对脑出血患者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进行系统的诊疗可以降低风险性,提高诊疗的安全性。CT检查作为脑出血的首选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脑出血的范围及出血量,还可以反映脑内压迫症状,对脑出血的诊断率达98%以上,降低了漏诊的可能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快捷方便、受限性小的检查方式。因此,对脑出血患者可行颅脑CT检查。

猜你喜欢
清晰度颅脑血肿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影响摄影图像清晰度的因素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你与高分的距离,只差一个“清晰度”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