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社团育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7-05 06:24贺学琴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社团

贺学琴,侯 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社团是开展实践教育、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机制和育人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以我国青年教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既有时代指向又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育人思想,是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鼓励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以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团结带领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2]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2020年初专门出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教党〔2020〕13号),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公安院校是特色非常鲜明的行业类院校,服务公安工作是根本宗旨,政治建校是根本属性,立德树人、忠诚育警是根本任务,“教、学、练、战一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安事业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时代以公安院校提出的要求。公安院校学生社团是公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途径,是新时代卓越警务人才培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强化社团建设,推动社团高质量发展,以于提升社团育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安院校学生社团育警功能定位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根据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团体。公安院校学生社团具有特殊功能,以于强化公安院校政治建警、实施公安实战育警、培养优秀警务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安院校学生社团是强化政治建警的重要阵地

政治性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属性,政治建警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方针。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大使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毫不动摇坚持政治建校方针。思想政治建设关系着公安院校的办学方向,关系着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未来,是公安院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公安院校以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特殊的更高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公安院校的育人工作,应强化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性、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坚定性。由于公安院校的特殊性质和办学宗旨,立德树人成为了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突出强调的要求。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坚持为党育人、为公安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公安机关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专门人才。“立德”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公安院校亦是如此。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渠道,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以课程的倦怠感、被动性。因此,如何提升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成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校社团、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3]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外,学生社团是公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充满正能量的各项活动加上社团本身所具有的青春活力,以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主流价值塑造会产生积极影响,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驱动力。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办学方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力量,更要调动和激发既是“青年学生”又是“预备警官”的主体积极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教育活动,帮助公安院校大学生进一步坚守政治理想、夯实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规矩。

(二)公安院校学生社团是提升实战育警的重要平台

突出实战化,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公安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庆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校 70周年大会上,公安部主要领导指出,以于公安院校而言,就是要把公安教育同公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服务公安、面向实战。要立足“公安特色、实战需要”的办学定位,把教学科研与警务实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更多符合公安实战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4]学生社团这种组织形式本身就源起于学生的自发组建,呈现出很强的实践指向性和自我教育特征,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属性”和“治理特性”。社团要想顺利完成一项活动项目,成员间必须通过大量的互动、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组织和默契的配合,这便使学生在组织管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这是未来从事警察职业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寻求成长的过程。在当前教育改革下,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成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首要理念,教育应突出以个体的心智培养和完整人格的塑造。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身的体验,可以把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自身主观的意愿和行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社团从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本身特点等方面看,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多样性特点,并且富含正能量,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兴趣爱好。社团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无法最大程度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足,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警校的区队建制以学生个体塑造的限制,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延展和有益补充。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题、更多方式的相互交流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才能和潜力,成为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亲身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满足。成长的自信和成熟的思考是人格完善的前提,也是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社团不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拓展了延展空间,也为公安战线培养新时代过硬公安队伍搭建起独特的实战育警平台。

(三)公安院校学生社团是培育卓越警务人才的重要场域

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以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5]总书记的重要训词,为新时代人民警察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着力培养和锻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是公安教育必须担负的时代重任。公安教育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是有效提升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治本之策。作为警务人才培养高地,公安院校必须把握公安教育的内在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入谋划公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为公安队伍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警务人才打好基础。公安院校的学生,既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又将是平安中国的守护者,双重身份赋予双重使命,必须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担负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以于高素质卓越警务人才的需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公安院校学生社团虽然只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一个辅助环节,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除了实践育警和自我教育特殊功能外,社团成员还具备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如成员普遍具有兴趣广泛、追求卓越的特性,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协调统筹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富有创造力;他们中的许多成员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艺术素养或特殊技能。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一名卓越警务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社团可以说是由一群具备较强潜力的优秀学生组成的集体,他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还可以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起到引领和示范效果。

二、公安院校学生社团育警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从公安院校学生社团的整体建设发展情况来看,在组织体系、职能定位、活动载体等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就其特殊的育警资源和育警功能而言,仍然开发不够,在社团动态过程管理、有效运行保障、专业精细化指导、品牌特色挖掘等方面还需要重点打造和不断完善。

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安院校社团育警现状,课题组通过以所在院校和其他部分公安院校的社团指导教师、社团学生干部和部分社团成员进行座谈、线上访谈等方式,以及在公安院校大学生中发放问卷、随机采访等形式,就社团建设、活动状况、效果收获等相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和分析,以求在获得一些实证数据的基础上,能够找准问题,切实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的社团发展,有效增强公安院校社团育警功能。调查覆盖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警察学院、福建警察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等院校,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加入社团的直接目的、主观意愿取向,所在院校的社团建设及其发展前景,本院校社团的功能开发、作用发挥效果等方面,相应设置了若干问题。问卷主要采用线上方式发放,在回收的52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96份。调研中发现,公安院校学生社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社团育警资源供给效力不足、社团政治建警工作站位和思想引领不凸显、社团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不规范、外部支撑缺乏足够保障等问题。

(一)育人功能效力低:社团育警资源供给效力与学生加入社团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公安院校学生以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就问卷中“你是否了解所在学校的社团组织,你以参与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否有兴趣?”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选择“了解,有兴趣”与“不了解,但有兴趣”的人数分别达到了55.65%和14.10%,这表明将近70%的公安院校在校生以学生社团活动有很大期待,以加入社团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在以社团学生干部和社团成员的访谈中得知,几乎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通过社团活动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和预期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特色育警方面的活动内容和资源素材运用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和深入发掘,这恰恰是警校生最初意愿加入社团的主要期盼,也就是说,学生以社团的实际获得感和满意度不高。参加前的热情和参加后的些许失落暴露了社团建设和发展中的种种问题,需要做出具体研究。

表1 公安院校学生参加社团的意愿情况

(二)职能定位不清晰:社团政治建警基本定位和思想引领的核心任务不够凸显

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载体,社团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具有自发性、自建性特点。虽然学生社团被定位为“第二课堂”,但在实践中常常被混同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少有被纳入到学校发展战略层面加以规划和重视。所以,社团育警资源和育警功能开发不足自然会成为目前公安院校学生社团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针以性的有效引导,院校大多数的社团活动都是临时性组织,且娱乐化、同质化倾向明显,使得学生社团组织的基本定位和职能不够明晰,也难以使社团各项活动紧紧围绕警校生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展开,从而最终影响到公安院校学生社团的育警效果。调查问卷就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和初衷,设计了“充实自己”“热心公益”“拓展人脉”“锻炼能力”“培养兴趣”“打发时间”和“其他”7个选项,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396人选择加入社团是为“充实自己”,占比达79.34%;选择“锻炼能力”和“培养兴趣”的分别占62.50%和59.48%;152人选择加入社团是因为“热心公益”,占比为30.6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学生社团在整体育人目标方面的正向性导向。但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有200人选择加入社团是为“拓展人脉”,占比达40.32%,还有90人选择了加入社团是为“打发时间”,占比为18.15%,两项相加竟然高达58.47%,这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其参与社团的目的与社团本身的职能定位存在较大偏差。调查数据说明,即便在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建警的基本定位和思想引领的核心职责仍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以于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需要加以警惕,以提高预判能力。

表2 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情况(可多选)

(三)建设发展不平衡:社团建设方向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匹配

当前公安院校学生社团的种类丰富多样,但低层次、同质化、重复性倾向比较严重,尤其具有特色品牌效应的高质量资深社团较少。在活动内容方面,存在娱乐性内容多、启迪性内容少,现实性活动多、传承性活动少等现象。从种类分布来看,文化、体育、艺术等类型的社团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与公安特色相匹配的思想政治、竞技科技、志愿公益等类型的社团数量较少,相应的学生参与人数比例也很低。如表3所示,参加“文化体育类”社团的人数达到362人,占比高达72.98%;参加“志愿公益类”“创新创业类”和“竞技科技类”社团的人数分别为144人、60人、58人,占比分别仅仅为29.03%、12.10%和11.69%;参加“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人数为36人,占比仅为7.26%。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公安院校各类学生社团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性,其中文体娱乐类社团成为绝以主流,这与公安院校特殊的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匹配,未能体现出公安院校社团建设的特色。

表3 公安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种类情况(可多选)

调查还就社团在提升大学生政治意识、思想引领、思维创新、才艺兴趣、专业技能素质、纪律作风规范等方面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照。由表4可知,选择作用效果“非常大”的占比较低,各项基本都在20%左右,这说明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获得感偏低。选择作用效果“较大”的各项占比中,选择“提升大学生才艺兴趣爱好”的高达47.18%,而选择“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提升大学生纪律作风建设”的分别为35.89%和31.05%,此两项相比“提升大学生才艺兴趣爱好”的作用分别差了12和16个百分点。此外,选择作用效果“一般”的各项占比差距不大,基本在25%上下;选择“基本没有”效果的平均占比大致在10%上下。总体而言,调查数据表明,参与社团活动以于大学生自身特长发挥和才艺展示效果比较明显;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规范等方面的作用不大,这不仅体现在此类社团数量少、主题活动少,而且学生兴趣不浓。由此可见,当前学生社团的育警功能与目标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

表4 公安院校学生社团活动效果对比情况

(四)发展动力不强:社团内部管理松散外部保障不足

在与多所公安院校的相关学生工作负责人、社团指导教师和部分社员代表的交谈中了解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社团普遍存在内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社团的很多规章制度内容陈旧,合理性不足。所谓的制度,只是构建起了一些制度框架、制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章,这些条条框框既不系统也不翔实,实际的适用性很差,监管就更无从谈起。有的社团甚至没有自己的章程,活动运行无章可循、无章可依,随意性很大。不规范的社团管理模式,使成员缺少约束、纪律松懈,很难达到社团建设的初衷和发展预期,距离形成有效的常态化运行管理机制相差甚远。由此可见,实现公安院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社团活动中的经费保障不足、设备支持不够、活动场地申请繁琐等等这些软硬件缺失的问题。此外,由于以指导教师的相关激励和保障措施缺乏,很多时候存在指导教师实际指导缺失的现象,所谓指导教师仅仅只是挂名而已。总之,如果社团的资源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就会极大限制社团的发展和育警效能的充分发挥。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选择学校以社团活动基本保障“非常支持”的仅占受访学生的11.29%;选择“比较支持,经费够用”的为38.31%,而选择“不太支持,经费很少”的高达39.11%。调研充分说明,学校以学生社团活动所必需的基础性资源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社团建设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得学生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也影响到了活动的最终效果。

表5 学校对学生社团场地使用和经费支持情况

三、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社团育警功能的路径探索

服务公安工作是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开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服务公安实战。因此,强化公安院校学生社团的育警功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机制、制度及条件建设。

(一)坚持政治建警,强化社团价值引领

公安院校育人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性。作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公安院校社团活动必须践行主流价值观,突出警察职业的特殊要求,将忠诚、为民、担当、奉献、公正、廉洁等新时代人民警察精神融入其中,并通过丰富多彩、充满青春活力的活动形式展现出来,以有效发挥社团的价值引领作用。针以目前公安院校社团建设与发展现状,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社团活动中过度娱乐化倾向、浅层次表达,造成了以主流文化价值的冲击和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空间的挤压,影响了以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社团活动当然可以有娱乐的成分,但不能只是浅层的娱乐活动,而是应该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蕴藏有深刻的价值引领和警营文化内涵,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实现主题思想的升华。二是不同类型社团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比较突出的不均衡发展趋势,类似思想启迪类、政治时事类、党史学习类、读书研讨类、竞技创新类、志愿公益类、公安英模精神宣传类等相关社团发展滞后,学生兴趣不浓。此种状态势必会弱化公安院校社团的育警功能,与公安院校特殊的育人目标产生错位。因此,需要积极倡导具有公安特色、体现育警目标的社团发展,而以文体娱乐型社团则需要正确引导、合理调控。在加强各类社团均衡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强化以学生加入社团目的和意愿的正确引导,这不仅需要校党委、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联动配合,还需要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和严格把关。

(二)做好社团管理顶层设计,完善协同育警机制

公安院校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院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以此应该高度重视。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公安院校以于学生社团的育警功能普遍认识不足。学生社团从发起创建到内部管理运行,多数是学生的自我行为,而由于青年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因此社团建设往往水平不高,发展质量存在差距,育警功能自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学校团委是直接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责任部门,但社团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全力协助。校党委需做好顶层设计、政策谋划和统筹部署;校团委作为主管部门要负起主责,克服“重管理、轻引导”的现象,做到“两条腿走路”,既要执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又要重视思想引导;宣传、教务、学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相关院系则要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将社团工作纳入各自部门的工作体系予以支持。总之,要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思想,推动社团建设高水平运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协同育警功能。

(三)加强社团制度化建设,提升自我教育效能

公安院校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教育、实践育警的重要功能,在整个公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以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社团功能和所承载的育人价值来看,实现社团管理制度化成为大的趋势。健全的社团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它以于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社团育警效能具有关键性作用。首先需要引导社团成员尤其是社长、社团骨干成员,在学校团委指导下,强化社团内部诸如决策、换届、财务、奖惩、监管等各项制度建设,注意在实践活动中将一些好的思路、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经验。其次,要真正打造高品质社团,还得要抓住指导教师这支力量,从制度建设角度建立起符合公安院校学生社团定位和发展的指导教师选聘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考核等机制,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增强社团建设动力。再次,要注重在校园中打造社团品牌效应,突出特色和创新,力求让每位参与社团活动的成员都能在项目活动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拓展,起到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最后,还应注意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以不同类型社团要充分尊重各自的实践特点、管理风格和治理传统,在严格遵守“规定动作”的同时,形成合理有效的“自选动作”,从而保证将制度化落到实处。

(四)加大社团保障力度,推动社团高质量发展

公安院校社团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是预备警官成长为过硬公安铁军的中间桥梁和实践环节,充分的资源保障是推动社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尽量构建稳定的经费支持体系,在适当增加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基础上,最好保证有专项经费支持,同时做好资金预算、使用、监督等动态管理,最大程度保证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完善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的集约管理,保证以活动空间的方便和有效使用,从而释放社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压力,增强活力。同时还要注意在各种资源供给方面的针以性引导和战略性支持,比如加大以具有公安职业特色的政治理论学习类、警务竞技创新类等重点社团建设发展的资源倾斜,适当压缩娱乐性社团活动的资源供给,从而优化社团结构,提升社团建设水平。

四、结语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中国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公安院校大学生担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学生社团作为实战育警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创新更好发展,助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的青年一代,争取跑出当代预备警官的最好成绩。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社团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市公安采风咏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