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瑜玲 丘 勇 汤海雄
(广东烟草梅州市有限公司蕉岭县分公司,广东 梅州 514100)
烟叶生产是卷烟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当前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形势下,烟叶生产所面临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也促使生产主体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益,以优质的烟叶满足卷烟产业发展的要求。由表1 可知,2010—2020 年我国烟叶产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从2013 年开始一直保持减少趋势;从2014 年开始,用于烟叶生产的土地总面积也在持续减少。造成烟叶产量和土地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通过各种调控手段管控好烟叶的计划生产量,确保实现烟叶生产量与需求量相平衡、逐年消化库存的目标。
表1 2010—2020 年我国烟叶产量和播种面积
效益,即效果和利益。烟叶生产效益可以理解为烟叶生产行为的效果和利益。从产业化发展视角来看,烟叶生产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指生产主体从事烟叶生产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烟叶生产经济效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经济效益是指种植主体通过种植烟叶获得的实际经济收入。广义的经济效益除了对应于烟叶种植环节的经济收入以外,还延伸至烟叶加工与运输、卷烟生产与销售等产业链,是产业链中各类主体获得的经济收入。生态效益是指烟叶生产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积极影响。目前,烟叶生产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烟叶生产行为对生产农田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方面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是指烟叶生产行为给当地社会文化、农业、人口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驱动下,烟叶生产带动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劳动人口结构的改变,这是烟叶生产社会效益的重点体现。
在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下,烟叶生产所产生的效益主要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烟叶生产给种植主体带来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烟叶生产行为给当地劳动人口就业和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积极影响。基于此,对提高烟叶生产效益策略的探析重点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维度进行。
影响烟叶生产效益的直接因素可以对应于影响烟叶生产主体进行烟叶生产行为决策与实施的因素。从烟叶生产行为的角度来看,用于烟叶生产的土地、人力、专业化服务与机械设备、化肥等均属于投入性因素。在土地方面,在用于烟叶种植的土地面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土地租金增加会相应地引起烟叶种植成本增加,进而导致烟叶生产收益降低。此外,土地因素还包括用于烟叶生产的土地肥力等情况,肥力好的土地可以保证烟叶生长旺盛,进而保证产量。在人力方面,烟农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量是烟叶生产中的直接成本之一。对于采用雇佣劳动力方式进行烟叶生产的烟农来说,支付的劳动报酬越多,烟叶生产成本就越高,最终的生产收益就会越低。在专业化服务与机械设备租赁方面,适度规模化种植的烟农在接受烟草合作社提供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和租用专用农机具方面的费用,以及烟草公司在专业化服务方面的补贴标准,最终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进而影响烟叶生产收益。在肥料等农资方面,烟草公司为种植主体提供的用于增强土壤肥力、增强烟叶抵御病虫害能力的肥料,会直接影响烟叶的生长状况和最终产量,进而影响烟叶生产效益。例如,按照烤烟种植标准科学施肥产出的烟叶,经烘烤后色泽、品质等方面明显优于未按照烤烟种植标准科学施肥产出的烟叶,两者种植收益自然也有差异。
影响烟叶生产效益的间接因素主要是与市场发展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通常是通过影响烟叶销售价格来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总体上看,这类因素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政策,即国家或者地区出台的与农业生产尤其是烟叶生产相关的政策措施。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会影响个体或者集体对烟叶生产收益的预期,进而影响其在烟叶生产方面的投入。例如,上级政府部门每年下达的烟叶种植面积和计划收购量会直接影响当地烟叶种植的实际面积和相应的烟叶产量。第二类为供应链状况,即与烟叶生产相关的其他供应链环节的明确性和便捷性。烟农种植烟叶的申请能否快速获得烟站审批、烟草合作社提供的烟苗质量和专业化服务质量等,是烟农进行烟叶生产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例如,烟草合作社为烟农提供改良后的新型烟苗,其在生长状况、产量等方面更具优势,生产效果更佳。第三类为技术,即与烟叶生产相关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农机具的使用情况。相关专业技术和农机具的使用情况会影响烟叶生产状况和质量,最终影响烟叶的整体成本投入和收益状况。在烟叶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烟叶生产管理的精准性,使烟叶的生长更加稳定、优质;未采用技术或者采用比较落后的技术,虽然也会实现烟叶正常产收,但是最终获得的烟叶品质和产量可能达不到预期。
完善相关政策是稳定烟叶生产局面,优化烟叶生产环境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国各级人民政府不断出台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着重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痛点、堵点,促使农业生产潜力得以激发和释放。在制订有关烟叶生产的政策时,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农业生产主体进行烟叶生产的动力和能力,即通过制度激发和帮助农业生产主体科学开展烟叶生产。
第一,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合理促进农业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是影响烟叶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一旦烟叶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势必会导致烟叶产量同步减少,最终造成烟叶生产经济效益降低和烟叶生产劳动力人口流失。因此,政府部门要根据烟叶生产实际,持续优化土地流转制度,使那些有能力进行规模化烟叶生产的农业主体可以更便捷地通过承包等方式获得尽可能多的土地开展烟叶生产。同时,相关部门在审批烟叶种植者申请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烟叶生产的宏观规划、种植主体的实际情况等,确保用于烟叶生产的土地资源的合理性和优质性。
第二,健全政策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租赁补贴力度。土地租金上涨,以及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农机具方面的租金上涨,可能导致烟叶生产成本增加。对此,为保证和激发规模化经营的烟农生产积极性,保证烟叶生产实际收益,当地政府应完善具备指导性与规范性的政策体系,并与烟草公司等主体加大对土地、专业化服务和专用农机具租赁的补贴力度,确保烟叶生产整体效益均衡。
市场既是烟叶生产行为所处的宏观环境,也是烟叶生产所处的生态圈。在烟叶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资的费用大部分可由烟草公司提供的扶持补贴抵消,但烟农需要承担超过补贴标准外的费用。因此,烟草公司需要通过烟叶生产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尽可能地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化肥、农药等物资,以降低烟农生产烟叶的各类成本支出,确保烟叶生产物资供应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一,拓宽物资采购渠道,提供符合生产要求的物资,降低生产成本。目前,烟草公司在烟叶生产过程中承担着农药、肥料的供应任务,而烟草合作社提供烟叶生产所需要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农机具租赁,其采购物资的渠道是否顺畅将直接影响烟叶生产的效益。因此,烟草公司要尽可能拓宽物资尤其是化肥、农药的采购渠道,并通过对比和招投标等方式确定适宜当地使用的烟用物资,解决烟叶生产资源有限等问题。此外,烟草公司可以与烟农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烟农进行烟叶生产时对农药、肥料等的需求,以保证采购的农药、肥料等物资真正符合烟叶生产活动开展的需求。对于烟草合作社来说,要提高专业化服务和专用农机具租赁的品质,降低烟农烟叶生产方面的专业化服务与专用农机具租赁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烟叶生产成本。例如,为降低从外部采购烟苗的成本,烟草合作社可组织人员成立育苗服务队,队员通过集中培训来竞争上岗,并对队员进行定期的育苗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播种育苗的相关流程,规范苗床管理,逐步实现合作社内部培育优质烟苗的目标,真正减少烟苗方面的成本投入。
第二,加强烟叶生产农机具资产管理。目前,烟农主要是从烟草合作社租赁生产所需的农机具。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下,烟草合作社为确保投资能够回本,会对农机具租赁费用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会导致农忙时节农机具租赁费用过高、农闲时节农机具租赁费用过低,最终可能导致烟农以过高的价格租赁农机具。为确保烟农生产烟叶的收益,烟草合作社要对农机具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降低烟农的租赁成本。例如,烟草合作社要尽可能地与农机具供应商达成租赁协议,即以租赁的方式从农机具生产商或者供应商处获得足量的农机具,满足烟农农忙时节的生产需要,避免因需求大于供应导致烟叶生产农机具租金提高,同时降低烟草合作社在农机具维修和存储管理方面的成本投入。
在现代化的烟叶生产中,科学技术对烟叶生产效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于烟叶种植主体来说,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才能够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进而改善发展状况,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明晰烟叶生产技术投入重点。在当前可供烟叶生产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烟站要联合烟草合作社围绕“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全轮作”的烟田建设标准需求,对烟叶生产中亟待配备的技术设备和方法进行调研和确定,最终协商确定技术引入清单,作为技术产品与方法引进的重要依据。同时,在日常的烟叶生产实践中,烟站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深入烟叶生产一线,跟踪了解烟农对烟叶生产技术方面的真正需求,及时将获取的一些新的需求信息加入技术引进清单,确保技术投入能满足烟叶生产的技术需求。
第二,根据生产选用先进技术。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烟站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在了解技术设备和方法使用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地选择和使用一些性价比较高的设备或者方法,减少人工劳动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例如,烟站可以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探索建设简易滴灌系统,通过提高烟叶的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率,降低蒸腾速率,有效减少烟叶初烤时烟碱、总氮等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提高烟叶的钾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同时,烟站要根据当前烟叶生产中用工多、效率低、操作繁、成本高的实际,明确机械化作业改革的重点,通过实现烟田翻耕、施肥、植保、开沟和培土等机械化作业全覆盖的方式来帮助烟农降低生产投入。此外,烟站可以组织烟叶种植主体和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自主研发一些比较实用的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烟叶生产效率。对于烟草合作社来说,要从育苗等环节入手,确保烟叶生产的整体进度。在育苗技术方面,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育苗技术主要有漂浮育苗、托盘育苗、假植育苗等。烟草合作社在育苗技术选择方面要重点围绕“时间合理,茎高、茎围合理,发苗率、出苗率合理”标准,确保育苗效果能够真正满足烟叶生产的需要。
当前,烟草公司、烟草合作社等主体为烟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生产资料支持,降低了烟农在烟叶生产方面的难度。但烟农对烟叶生产的认识和相关生产技术的掌握、使用情况,会对烟叶生产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提高烟叶生产效益,各地区应重视对烟农进行烟叶生产、管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升烟农的整体素质,满足烟叶高效生产的要求。
第一,引导高学历人才加入烟农队伍。相关研究表明,高中学历烟农所种烟叶的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小学、初中学历的烟农。这说明烟农的学历水平是影响烟农烟叶生产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烟草公司、烟草合作社在烟农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应重点引导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有序加入,使烟农队伍整体的学历水平能够满足烟叶高效生产的要求。
第二,要组织烟农进行烟叶生产调研。在烟叶生产方面,除了要引导高学历人才加入烟农队伍以外,还要注意结合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组织烟农进行烟叶生产方面的调研,使烟农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烟叶生产实践中,切实提升其烟叶生产能力,优化烟叶生产工艺和方法,在降低烟叶生产成本、提高烟叶生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积极且有效的尝试。例如,烟草公司、烟草合作社可以定期组织有兴趣、有能力的烟农与烟叶生产专家一起开展影响烟草生长、产量和品质因素的专项研究活动,借助科学的试验器材和方法进行研究,真正掌握提高烟叶生产效益的方法与策略,使烟农的烟叶生产知识更加丰富,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烟叶生产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行为,其效益备受关注。结合当前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可将影响烟叶生产效益的因素概括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类。针对影响烟叶生产效益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烟站、烟叶种植主体等要在完善指导性与规范性政策体系的同时,持续完善烟叶生产供应链,引进科学技术,提高烟农整体素质,以促进烟叶生产效益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