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道“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2022 年谷雨时节,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伊川县服务队成员李春爱、王黎明、郑跃进一行驱车来到伊川县鸣皋镇、鸦岭镇开展科技服务。
服务队先来到位于伊川县鸣皋镇贾村的伊川县春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鸣皋镇贾村村委委员贾万森领办的主要从事甘薯育苗和种植、鲜薯销售及粉条加工销售的合作社,注册的“深山窝”商标粉条等产品行销上海、北京等地。伊川县春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及洛阳市科技特派员帮扶的单位,2018 年获得“洛阳市示范合作社”称号,2020 年获得“洛阳市十大红薯王”称号。在此次科技服务活动中,服务队成员对该合作社甘薯育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
服务队第二站来到位于鸣皋镇周元村的伊川县九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李江友是周元村前任支部书记。在李江友的带领下,周元村已成为伊川县、汝阳县周边知名度较高的甘薯育苗村。目前,该村大多数村民从事甘薯育苗工作,其中以李江友等人的育苗大棚多、面积大,且因所育甘薯苗品种多、质量好,所育薯苗供不应求。甘薯育苗产业已成为周元村的一个重要产业。甘薯育苗时节,村民通过剪苗及其他相关劳作获取一定报酬,他们从甘薯育苗产业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与收成。通过对这两个育苗合作社的调研,服务队专家发现甘薯育苗中存在如下问题:①育苗期间需要合理控制育苗温度,特别是育苗初期升温阶段及后期炼苗阶段,但育苗棚中没有放置温度计,温度控制仅凭感觉,导致出现个别薯苗叶片被阳光灼伤的情况;②种薯摆放时间偏晚,因为现在甘薯生产采用错期种植、分期销售技术,采用双膜种植的公司及农户越来越多,如果还按照原来的育苗时间,不能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③根据育苗户反映,淀粉型、鲜食型甘薯种植密度均偏低。科技特派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技术指导,使这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此后服务队来到位于鸦岭镇亓岭村的“岭上硒薯千亩示范基地”。洛阳岭上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配套机械的一次性操作,就可以完成起垄、施肥、病虫害防治药剂施加、覆膜和滴灌带铺设等工作。拖拉机驾驶员基本能够按照培训要求做好薯苗栽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该公司2021 年采取错期栽植、分期销售技术,效果非常显著,所以2022 年扩大了双膜种植面积。
紧接着一行人来到伊川县理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该合作社正在栽植薯苗,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成员就甘薯栽植要求进行讲解和培训。该合作社由鸦岭镇亓岭村村主任亓占波等领办,是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郑跃进教授自2018 年以来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的合作社,也是鸦岭镇最早实施脱毒薯苗及其相关技术的合作社。鸦岭镇及伊川县“岭上硒薯千亩示范方”也是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重点支持的乡镇及重点支持的项目。经过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项目及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洛阳市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项目的实施,通过对薯农的培训、田间实际操作的指导,鸦岭镇及周边薯农对甘薯脱毒育苗技术的认识有所提高,其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甘薯种植技术明显提高,当地群众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科技特派员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通过发展甘薯产业使农民致富,也使消费者能品尝到健康养生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