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南京话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考

2022-07-05 15:45祝嘉彬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官话方言普通话

祝嘉彬(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南京话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历史沿革

三国时期,东吴崛起,建业(今南京)成为江南的中心城市,为南京话的形成和发展夯实了基础。西晋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胡人入主中原,晋元帝迁都建业,建立东晋,中原士族衣冠南渡,经济政治中心向南转移,中原士族带来的洛阳雅言夹杂江南本地的吴侬软语,形成了金陵雅音。中国的国语正音在魏晋南北朝以南方的金陵士音为正统。南京话进入了辉煌期。唐朝时经济政治中心回到北方,随着城市地位的下降,尽管仍是中国官方语言,但金陵士音的影响力还是有所下降。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大量江淮人口涌入南京,江淮官话与金陵雅音交融,形成了南京官话,明朝当局将南京官话确立为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并一直通行至近代,南京话再度中兴。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官话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而后世推广的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728 年雍正帝将官话及国语正音修改为北京官话,南京官话长达一千两百多年的中国官方语言的使命就此结束,但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至清末,北京官话的影响力才逐渐超越南京官话。民国政府制定了以北京官话为主,兼具南京官话部分特征的国语正音,部分韵母、入声音调仍依照南京官话。

1937 年后,南京人口锐减。战后大量外来人口移居南京,南京本地居民的大幅减少使得南京方言的使用率迅速下降。之后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外语教育的重视、网络语言的兴起,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方言不被人们所接纳,南京话逐渐销声匿迹。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流动人口的剧增,人们更习惯于使用普通话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沟通,这也是时代所致。

(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普通话的推广,基本消除了全国各地人民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各地区协同发展,但是方言却也因此走向衰退甚至灭亡,这也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文化单一化的威胁。方言是中国多元的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能否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关乎着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否完整,因而保护南京话对于传承金陵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提出方言是有使用价值的客观存在,国家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的传承并不冲突。

现在方言保护的一大难题在于缺少好的方言环境,新时代的南京人难以接触到南京话的语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伴随着南京话衰落的,是南京白局等传统文化的消逝。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在社会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信息化水平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世界文化单一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就包括小语种的绝迹和语种数量的锐减。中国也出现了方言衰退的危机。语言多样性作为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非遗保护的工作中,方言的保护就十分重要。现在的方言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部分,要顺应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去进行保护。

方言是其他非遗的传承工具和载体,许多口头文学,戏剧、民俗都需要依托方言来进行。例如南京白局就是依托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进行的。因此保护方言是其他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方言不同于技艺类非遗依靠少数的传承人就可以维系,方言的传承需要以社群为单位。方言是一个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创立并丰富的,有着完善的发音和语法结构。由于方言一般是口语体系,通常是俚俗的,但方言本就是口头表达,俚俗的话语反而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反倒是多了几分“烟火气”。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助力了非遗的保护。而引入玩兴这一概念,或许可以让大众更轻松、愉悦的保护非遗。玩兴是游戏时自然流露的特质,是一种内在动机、过程取向、个人支配主导、主动投入的特质。是一种在学习或工作中表现出的主动自发性、想象力、情绪的表达能力以及好玩有趣、乐在其中的态度,可以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创造力表现,并带来工作满足与积极心情。在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更乐意去享受轻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年,更青睐于富有玩兴的设计产品及传播语境。而非遗数字化下的玩兴赋能无疑是可以打破传统枯燥无味的语言学习方式,用充满趣味的方式去学习方言,保护非遗。而以方言为载体的影视、戏剧、有声小说类的学习模式,视听说结合,可以让用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高效学习。

图1 组织架构(图片来源:作者本人设计)

三、国内外方言保护措施

德国为了有效保护索布语,将索布语的语法和用词进行整理归纳,印刷出来在当地推广。阅读推广在语言保护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结合南京话的实际情况,有许多方言是难以用准确达意的文字表达的,视听的意义要大于读写。

当今中国,粤语和吴语的可持续性保护是做得最好的,粤语的歌曲、影视作品,粤语和吴语相对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深圳和苏州公交车上方言的到站播报,都是值得借鉴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续性保护措施。

四、南京话可持续性学习平台的设计

(一)平台功能架构

1.界面布局

本实践设计基于ios 系统,适用于iPhone 13 界面,整体统一的视觉规范,使用卡片化和模式化布局,清晰规划各类信息层级。首页奠定了线上平台整体的设计风格与基调,加以插画作装饰,使得界面更富有文化气息,通过插画设计的运用,提高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首页功能板块清楚直白地显示了当日学习进度,用户可以点击标题栏进行切换。在广场界面,可以横向滑动查看推荐内容,还可以在顶部标题栏选择具体频道。同时线下的聚会活动开展公告也在此处通知。

2.色彩搭配

高效使用品牌主题色,更多情感上的交互体验给用户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配色依据南京秋日朝天宫、明孝陵等地风景照的红黄色调加以微调,体现了南京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传统、古朴、厚重而有活力。

Although prior investigators had studied about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NLR in malignancy, there was no study about the CRP-to-albumin ratio in PC.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both NLR and CRP-to-albumin ratio can be useful and easy biomarkers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and outcome of PC.

3.字体选择

字体遵守ios 系统规范,中英文及数字符号皆采用苹方字体,通过字体颜色、字号、粗细区分层级信息,在一致性的前提下拥有层次感。

4.情境体验

基于方言的特殊性,你好韶鸭APP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规则。整体风格保持一致,采用国潮插画的表现方法。让用户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到浓浓的地域风情。产品的icon 设计采用了符号化设计,赋予产品易读性,同时也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体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在情感体验上,产品引进了玩兴概念,增加了娱乐板块,以南京话答题为核心,涵盖了等级、积分、段位等多项功能,将游戏融入南京话学习中,通过竞技闯关的游戏模式,使用户愿意利用碎片时间轻松地学习南京话,了解金陵文化,充分调动用户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本APP 还设置了相应的积分兑奖机制,用户在挑战板块赢得的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文创周边奖励,以此激发用户的学习主动性。

(二)南京话表情包设计

人们对图像的记忆比文字更高效,一词配一图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用户建立南京话和普通话的联系。通过设计的方法提取概括地域文化元素,将方言词汇融入表情包之中,图文并置,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表情包,以此来更有趣更便捷地传播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这种方言表情包既可以在学习南京话的过程中帮助记忆,提升学习的趣味,又可以在日常线上社交上使用,从而更有效地传播南京话。

1.设计元素的筛选与提炼

南京话表情包中的方言筛选需要满足快速沟通,趣味交流的条件。笔者以此为条件对南京话词汇进行筛选。来斯——厉害;犯嫌——惹人讨厌;癔怪——恶心;干么四——干吗呢;真韶——真啰唆;活丑——丢人;捞痞子——耍赖、抵赖;呵人巴拉——吓死人了;歇得了——失败了;假嘛假嘛——假模假样的;兴得很——得意忘形;大萝卜——憨厚,老实;绝对——好极了……

2.主体形象设计

主体形象的设计是表情包设计的关键,提炼出的形象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高度的识别性和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性。在“好韶鸭”表情包中,主形象命名为“好韶鸭”,谐音“好韶呀”。既是富有南京味的调侃,又透露着亲昵的情感。在“好韶鸭”形象设计上一鸭子为主体,采用平面化、拟人化、卡通化、夸张化的设计方法,对形象的五官、四肢及服饰进行概括。南京以“天下文枢”的美称闻名中外,在明清时期,半数以上的状元出自南京的江南贡院,同时,南京特有的“鸭肴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南京的名片之一,鸭子也成为南京人乡愁的具象化寄托,而在古代,“鸭”通“甲”,有科举之甲的寓意。为了凸显南京崇文重教的地域特色,“好韶鸭”身着明朝状元的服饰。在配色的选取上,以传统的暖色为主,凸显南京古都的历史韵味的同时兼具现代都市的活力。

图2 “好韶鸭”表情包设计(图片来源:作者本人设计)

五、结语

南京话中有许多词汇所蕴含的独特风味、所表达的特定情感是难以用普通话替代的。例如把南京话中的“摸死了”换成“真磨蹭”,把“潘西”换成“美女”,把“来斯”换成“厉害”,把“一米多高”换成“很,非常”,那这些词汇的味道就变了。如果没有方言的润色,那我们的语言就变得僵硬,缺少了生气。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每种方言都蕴含着一个地方的文化。普通话固然方便了全国各地人民的交流,但如果全国人民都只说普通话的话,那我们生活的趣味,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对老乡的亲近感都会缺少很多。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冲突,我们要发掘南京话的活态性,扩大南京话的使用人群才能更好地保护南京话,保护相关的地域文化。

猜你喜欢
官话方言普通话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