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晓丹 吴静涛 胡军 赵新娟 季婧岚
(1.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乐山师范学院藏羌彝走廊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四川乐山 614000)
身体活动是根据英文“physical activity”翻译而来,caspersen 等人认为身体活动是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身体活动不足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蔓延、人口生活质量下降。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称,体力活动不足或缺乏身体活动被认为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危险因素,身体活动的缺乏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20%~30%。全球有80%的青少年没有达到推荐的身体活动标准。我国有12%的儿童超重,45%~50%的儿童肥胖,缺乏运动是中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全球最早开展青少年身体活动系统性研究的国家,美国在2008年发布了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指导方针,为青少年体育活动提供科学指导。在过去30 年中,许多国家(地区)陆续发布并不断更新各自国家(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激励、规范和引导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总结世界各国指南演变过程中的趋同规律,概括国外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的发展以及梳理其获得的优秀经验,揭示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优势和不足,对于不断更新和完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进一步认识到身体活动指南的特征及趋同规律,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与启示。
1998 年之前,各国指南中关于身体活动持续时间的规定均为20~30min。自从英国1998 年指南中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持续时间规定为60min后,除加拿大2002年指南和德国2016年指南外,其他国家身体活动指南均提出至少60min(at least 60 min 或60 min and more)的规定。此外,澳大利亚1999年指南、美国2003年指南和英国2011年指南还规定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持续时间的上限。
身体活动强度与健康效应之间具有剂量关系,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可达到持续性的健康效应,中高强度是进行身体活动的标准强度,过低的身体活动强度会导致活动“无效”。除美国1988年指南外,其他指南均规定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为中等到高强度(moderate to vigorous or high intensity)或至少中等强度(at least moderate intensity)。瑞士在2006 年和2009年的指南,规定身体活动强度至少相当于快走或者骑自行车,相当于至少中等强度。第一次提高对身体活动强度要求的是美国2008年身体活动指南,其指出每天进行的60min 以上身体活动中至少要包括3 天高强度活动。美国这项指南之后,世界各国(地区)纷纷提高了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的要求。在具有代表性的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身体活动指南中,各国指南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每天进行60min或以上时间的中等到剧烈的身体活动”。2007 年中国疾控中提出了“每天60min”的身体活动建议,对身体活动强度的要求为最大心率的50%~60%,相当于中等强度水平。
目前,指南的身体活动类型包括有氧活动、强壮骨骼与肌肉力量和发展柔韧的活动。在每天至少1h 的身体活动中,美国多数指南和印度2012年指南、澳大利亚2014年指南、加拿大2016年指南提出大部分身体活动应为有氧运动,WHO、新加坡、澳大利亚、爱尔兰等也建议以有氧活动为主的身体活动类型。欧洲国家如瑞士、爱尔兰、奥地利在指南中推荐发展儿童青少年柔韧性的身体活动。在2008年之后,各国身体活动指南普遍提出了增强躯干和四肢大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在重视有氧活动的同时,也提出了要进行强健骨骼与肌肉力量的活动。美国身体活动指南强调了“每周分别至少进行3次强健骨骼”与“3次肌肉力量的活动”。这样的活动频率可以避免在一天内多次进行力量练习,强壮骨骼肌肉的活动类型在一周内间隔进行,这样的锻炼方式更符合肌肉的生长规律。丹麦2014年指南和德国2016年指南规定了强壮肌肉和骨骼活动应达到高强度,其他指南并未要求强壮肌肉和骨骼的具体活动强度。
世界各国在身体活动促进策略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英国提出了“成立自行车城市”“培训初级保健人才”“社区健身活动”,瑞士提出了“运动城市计划”“校园整合项目”“交通与运动系统”等,新加坡提出了从学校/家庭、公共交通、休闲娱乐三方面共同提高的身体活动计划等。大多数指南强调多部门合作,其中最主要的部门是学校,学校的体育课、学校的运动环境和运动氛围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起到的作用最大。美国卫生和人力资源部通过文献综述比较了不同部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的效果,结果表明,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是最有效的。由此可见,学校在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应作为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主阵地。
美国2008 年指南提出,每周至少3 次高强度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强度再次受到重视。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大规模的身体活动监测中发现,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够达到身体活动的时间标准,但是不能满足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需要。另一方面,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的人群,大多健康,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健康而不是维护健康。要优化健康,就必须提高体质。体质的提高需要运动强度的刺激,所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是关键。
有关身体活动类型,大部分指南都包括了有氧活动和强壮骨骼、肌肉活动这两种类型,但相比较而言,对强壮骨骼、肌肉的活动重视程度不够,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骨量的影响与运动类型、运动持续时间、锻炼年龄、所承受的重量有关。青少年进行力量训练可使承重部位较多的骨骼骨量累积,骨骼结构得到改善,身体活动更多的青少年骨量增长程度显著高于同龄人。力量训练也可以使非承重部位的骨骼强度更高,同时促进肌肉健康。青春前期是骨量增长的敏感时期,青少年在此时期进行体力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骨量提高。青少年在生长期通过负重运动储备骨量后,后期只要保持规律的身体锻炼,就可以使成年后骨量峰值提高,并随年龄增加缓慢下降。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这是人类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人类可以改变自身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饮食营养和科学的体育锻炼,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来完成最大限度的骨量积累,以此来预防和降低中老年时期出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学校是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校园体育包括学校的体育环境和运动氛围,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的作用和地位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但家庭、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学者代俊指出,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生态系统内完成一切活动。社会系统内各因素以及下一层级系统协调发展才能够使该系统内的子系统得到良性发展。儿童青少年生存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行为很容易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家庭和邻里环境的影响。在学校所进行体育课或者课间体育活动等体育锻炼带来的身体活动健康“收益”,可能淹没在了校外期间不健康的或者懒散的生活方式之中。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观点,国家应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区共同体,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组织的协调配合,创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运动环境和活动氛围。青少年在校外期间经常进行的身体活动多为非组织化、非结构化,校外活动也是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开展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时,可以利用社会生态学的理念,建立以学校为阵地的家庭—学校—社区共同体,从各个方面共同,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是人类行为活动的重要方式,科学的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美国人类与健康服务部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科学的身体活动有预防肥胖、提高心肺和肌肉健康、完善身体机能、减少抑郁情绪、提高身心愉悦感及促进竞争意识的培养等健康效应。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通过开展全国性的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调研,使身体活动指南更加系统化和实证化。我国关于身体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且集中于身体活动测量模式与方法的研究较多,身体活动调研多为分散性和间断性的,缺乏统一的身体活动标准。因此,我国亟待开展诸如《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全国性身体活动调研活动,以便更全面地认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该研究建议在今后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研究中,应该加大对身体活动的研究,全国性普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现状,建立相应的身体活动分类标准。同时,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要从学校体育扩大至家庭和社区,实现家校联动,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区共同体。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干预,来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