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

2022-07-05 05:33邹惠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80期
关键词:小涛机智师生关系

邹惠琼

一、案例背景

新学年伊始,笔者踏进了一所新的学校,并接手一个新班级,忧心又期待。开学的第一天,班干部就纷纷向笔者表达对班上的学生小涛(化名)的不满。经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小涛在课堂上喜怒无常,高兴时能积极抢答,哀怒时在课堂上玩耍或者趴桌子;课后的他,喜欢惹同学追逐打闹,时常错过上课的时间。面对教师的批评,他会冲到走廊的栏杆旁,倔强得不肯回课室,甚至说一些自卑、自我怀疑的话。尽管他会和同学一起娱乐,但他总认为自己是孤独的,认为自己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学生,所以其他同学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通过多次的家校沟通,笔者发现,小涛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其父母对小涛很少关心。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小涛在这么一个极度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自然无法满足他的社交需求,缺乏安全感,充满了自卑感,情绪非常敏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总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但内心其实想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和认同。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个学生都希望被周圍的人们表扬、欣赏,同时也有被接纳、赏识的权力。在学校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关注,予以中肯的评价,使之得到发展。有时候,越是特殊的学生越是需要用心地对待,下面,笔者谈谈在转化小涛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二、敏感发现,机智面对

在某个午后,工作群里弹出一个信息:“404班的小涛是哪个班的?现在在宿舍办公室,不肯回去。”笔者瞬间的反应是“小涛上午请假,一来学校就闹事了,待会务必找他好好聊聊”。课后,小涛来到了办公室,看他一脸轻松的样子,笔者了解到他上午请假是去看心理医生了。“医生说未满10周岁不能看心理医生,那也就是说我是正常的啦!”小涛一脸兴奋地和笔者说。突然,笔者被小涛这一笑脸震撼了,脑海里不断反复说着“我是正常的啦!”其实学生一直想得到的认同感不就是这个吗?由于家庭的缺失,得到的关爱和关注不够,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或多或少会犯下一些错误,但他们都是发展中的人,在错误中他们需要来自师长的正确引导,需要认同感来安慰心中的不安。“你当然是正常的!你在老师眼里,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特殊的地方。”笔者微笑着和他说。接下来,笔者顺势给小涛辅导了当天所学内容,认同他的学习能力。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小涛很快就掌握了当天的学习内容。不一会儿,小涛也和笔者坦白了他在宿舍发生的事情,并且承认了错误。

通过这一件事,笔者深刻理解到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作用。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有赖于感知和倾听年轻人的能力。但是,教育机智不仅仅是一门技巧,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如果笔者直接对于小涛进行批评教育,或许发现不了他心中所需的认同感,对于小涛的教育也只会越走越远。敏感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一些关键点,感学生之所需,知学生之所想,机智巧妙地应对,事情往往事半功倍。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发展中的学生,让事情归于平凡。

三、适当示弱,拉近关系

在不少人的心里,认为教师就是权威,就是坚不可摧的一种形象代表,不可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严。其实,教师偶尔示弱,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小涛和同学在楼梯打闹,把扫把打烂了!”放学时候,值日生飞奔过来向笔者汇报。刚坐下的笔者拖着一身疲累前往“事故现场”,一到现场,看到耷拉着耳朵的小涛,笔者忍不住大声喊道:“小涛!你在做什么!”小涛立刻崩溃似地坐在楼梯角落,抱着破了的扫把哭了起来。笔者提醒他,明天换一把新的扫把。说完,笔者转身就离开了。天逐渐暗下来了,小涛还未回班上收拾书包,笔者立刻到楼梯找他,只见他蜷缩着身体,抱着那把破扫把坐在地上,默不作声。在笔者的几轮劝说之下,小涛也开口了,他认为所有人都不喜欢他。笔者心中顿时五味杂陈,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笔者一直在耐心地帮助他、关心他、爱护他、理解他。可是小涛的行为和心理没有任何改变,想到此,笔者的挫败感油然而生,忍着眼泪继续教育他,小涛也感受到了笔者的异样,目光开始变得柔和。笔者乘胜追击,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笔者把小涛当做一位朋友诉说了教师的不易,语重心长地告诉小涛,“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咱们班集体的一份子,平凡而又重要的一份子!”

经过了这一次的示弱,小涛不再针锋相对,也减少了许多情绪化的表现,而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他也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新时代提倡经营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强调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要求教师就是完美的、权威的,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中适当示弱,暴露自己的难处,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激发学生心中的同理心,也是一种德育方式。

四、发现亮点,融入集体

正因为小涛是一个希望得到更多关注而又敏感的学生,经常捣蛋使得他在班级里得不到其他同学的认可,有一部分学生会远离他,所以就出现小涛认为的“在这个班我没有朋友”“他们都针对我”的心理。但这种现象随着小涛的改变也在慢慢消失了,不少学生都纷纷表扬他,教师也抓住他的改变在班上大肆表扬。但是,只有表扬还是不够的。小涛热爱足球,校外也在上吉他培训班。于是,笔者在校内积极鼓励他参加足球训练班,鼓励他去参加拔河、校运会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分展现小涛的特长和亮点。通过来自师长和同学的认可,小涛也愈发自信,愈发乐观。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夸张地描述了表扬的魅力所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习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有些偏差,但如果教师多用智慧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真诚、由衷地给与学生鼓励和表扬,会使教育学生的工作事半功倍。

尽管小涛家庭特殊,但他不应该被“特殊”对待;尽管小涛行为上需要改进,但他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小涛就如其他普通学生一样需要关怀,因材施教偶尔也需要无差别施教,教师应该用平凡的眼光关注发展中的人,用炽热的心去温暖每一个平凡的学生。

责任编辑  钟春雪

猜你喜欢
小涛机智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铁砂掌
小涛长大了
机智的妈妈
机智的警察
这个世界需要你啊,机智的少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机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