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江南的人,对这方水土有着一份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前几日,记者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江南”二字的别样韵味。丝绸博物馆策划《夏至·宏庆泰》展览,挖掘纱缎庄、绸缎店、经丝染坊、绣庄、机户、机壳作六大行业关系和六件行业代表性文物内涵,呈现百年前苏州古城丝织业的繁华面貌。同时推出的新展,将《姑苏繁华图》中描绘的绸缎店与染坊完整呈现而出,情景剧《姑苏繁华图之乾隆下江南》,更是让记者沉浸其中,领略苏州丝绸业与姑苏繁荣昌盛不可分割的渊源。
丝织业是江南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如同这江南的一丝一缕牵绊着我们的心结。而江南还需慢笃笃地品,走心地述说,你说呢?(记者:陶瑾)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对江南是交口称赞,而我从小生活在江南,耳濡目染。江南有“鱼米之乡”一称,是因为:江南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淡水渔业发达;气候湿润,水田也多,水稻农业发达。在这方水土生活,谁会不向往呢?
江南有弯曲的乌篷船从桥下缓慢划过,留下两道长长的水波;朦胧的烟雨过后,小径上的裂缝里,有残留的雨水。走在江南小镇的石板路上,有几处青苔,一脚踩上去,如同在没拧干的毛巾上踩踏,感觉滑溜溜的,但一不小心定会摔个跟头。再过些日子,在老树下,还能看到几个老人在树下乘凉,手里拿着蒲扇,不停地扇着,还不忘闲聊几句。
如果说江南是个女子,那一定是身穿绿色长裙,手拿油纸伞亭亭玉立的美人。这就是我眼中的江南,优雅、从容。
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六(3)班 徐聪奕
指导教师 蒋伟
作为历史文化古城,苏州的一湖一河一街一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散发着江南水乡美。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是一片天然湖泊,夜晚的金鸡湖是苏州最艳丽繁华的地方,五颜六色的LED灯变幻闪烁,照亮周边的高楼大厦。最引人入目的要数金鸡湖之前举办的大型音乐喷泉,人们会找一个视野好观景好的位置静静等待,楼顶、喷泉池外的大片空旷地聚满了人。音乐响起,喷泉开始,刚开始水面泛出轻微的波动,音乐缓慢柔和,渐渐地音乐喷泉五彩缤纷,十分壮观。最让我震撼的是喷泉结尾部分:所有水型停止消失,这时大家屏气凝神,突然水面上升,水花四溅,然后落下,随即喷泉与周围灯光“团结一致”,将喷出的泉水整体显现八个大字,周围还有许多小水珠装饰。这让音乐喷泉的最后一幕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作为江南文化城市的核心地标,苏州还有极具代表性之一的苏州博物馆。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是一座现代馆舍建筑,整体以黑白为主色调,布局统一,建筑风格极具特色,独有江南韵味。在这里,我们不仅观赏到诸多文物,还能参与各种文化互动。江南的灵气,江南的点滴,繁华如梦。
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六(5)班 李思颖
指导教师 徐彩凤
江南水乡,有九曲的小桥,有蜿蜒的河流,有大小不一的小巷……河中莲叶满池,可谓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河边花红柳绿,用“千里莺啼绿映红”也难以比拟。河面上一艘艘美丽的小舟,小舟上站着载歌载舞、一唱一和的年轻人。老人们则坐在一旁的小桥上听着撑船小伙的歌声。
雨中的江南则更美,淅淅沥沥的小雨将整座城市笼罩,小桥流水,青砖小巷,这幅朦胧的景象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此时已接近夏至时节,池塘里荷花竞相开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绿叶丛中,一朵朵荷花在水中摇曳,像极了一位位美丽的仙女在水中翩翩起舞。每一朵荷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有的含苞待放,娇羞欲滴;有的开出几瓣花瓣,迷人醉眼;有的全开了,亭亭玉立。站在岸边,时而还能听到嘹亮的渔歌,和渔民共赏鱼儿的欢快。
江南的美无法用只言片语来表达,只可用心体会。美在眼里,美在内心,让世人为之痴迷,谁能不忆江南呢?
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六(5)班 王晨熙
指导教师 徐彩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使古城苏州的枫桥景区和寒山寺闻名于世。来到枫桥景区,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乘船。坐在乌篷船里,望着窗外缓缓掠过的景象:傍水而建的房子粉墙黛瓦,一栋栋都是飞檐翘角,高低错落,古色古香。河面微波粼粼,河水清澈碧绿。划着桨,水中的房屋、树木、行人、小桥倏忽间拉长、晃动,扩散开去,使我仿佛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时,我们的船晃悠悠地从一座桥下划过,这座桥名为“江村桥”。江村桥为单拱石拱桥,建于唐朝,是连接枫桥景区和寒山寺的一座古橋。下了船,我们便来到寒山寺。进入寺庙,就能看到殿宇门桅高悬的匾额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往里走,寒山寺庙宇的宏伟让我心中啧啧赞叹,印象最深的是钟塔。钟塔的外形,颇有江南韵味。古钟非常大,里面可容纳五个人。凑近看,钟面上还镌刻着一排排整齐的繁体字。用身体撞钟,几乎撞不出声音。于是我用木头试着敲击,钟声低沉,但声音悠长。在钟楼里还有寒拾殿,寒拾殿里有着“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的塑像。那儿还有一口井,叫寒拾泉,此井非常古老,周边都是苔藓,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枫桥景区和寒山寺,真是名不虚传。再回到江村桥边,看着河里的古船,伴着一声声寒山寺的钟鸣,又让我想起了那首名诗。
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六(6)班 张习羽
指导老师 韩雪萍
江南小镇的池塘,一碧如洗,像一条变化不定的绿绸带,绿得那样美,美得那么与众不同。江南农村的池塘,犹如一大块翡翠。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如飞花,如碎银。每个光波都仿佛被太阳注入了灵魂,随着孩童嬉戏时手中的石子落下,那些散落在不同方位的光波就像许多小精灵,在闪烁,在颤抖。
一阵微风吹过,江南的池塘泛起水纹,池水特别清,可以看见池底鱼儿嬉戏的身影。池水静幽幽的,犹如天上仙女的丝带那样柔软。池水也特别可爱,就像刚从地里冒出来的嫩芽。池塘中央还有一群鸭子在嬉戏,真是应了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时不时有一些水鸟在池塘周围飞上飞下,还有那瞪着红色眼睛的蜻蜓,悠然自得地立在荷叶的尖角上。到了晚上更是热闹,池塘周围的青草里传出阵阵蛙鸣,配合着草丛里蟋蟀的歌唱,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水和桥永远是江南池塘的特色,江南池塘上的桥很美,桥上的栏杆全部是用石头制成,桥头的雕刻栩栩如生,把本来就精美绝伦的池塘,点缀得更加玲珑。岸边一排排依水而建的亭子倒映在水中,不远处的巷子里挂上了红灯笼。我感觉,这一切是那么美好。
这是我眼中的江南,它是唯美的,清纯的。它像一本童年小说,承载着我们的美好的回忆……
吳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六(6)班 张雅卿
指导老师 韩雪萍
我眼里的江南,充满浓浓的生活味儿。我喜欢冬天,空气中不时飘洒着雪花,一栋栋红棕色的小瓦房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在袅袅炊烟的笼罩下,歪歪扭扭,好像要拔地而起似的。一轮淡黄色的明月,是那样素雅,仿佛是一滴水珠,凝固在这寒冷的冬季。
早晨,当绯红的光芒洒在褐色的土地上时,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大枣、花生、生姜,快来买啊!”“香菜,绿油油的香菜。”在热闹的早市上,叫卖声一阵高过一阵。喧闹的气氛充实着寒冷的小镇,幸福洋溢在人们的脸上。渐渐地,取而代之的是欢快的秧歌声,以及铁匠那铿锵有力的敲打声和“哈哈哈”的欢笑声。
午后,温暖的阳光把光辉洒向大地,农民们坐在院子里,谈论着梁山好汉,不亦乐乎。村庄里,炊烟缭绕,盘过了屋顶。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站在板凳上,踮起脚丫,双手紧紧地攥着一个勺子,用力搅拌着。不一会儿,一碗香喷喷的酸菜便出锅了,金黄金黄的,还点缀着几只鲜红的油辣椒,棒极了!小姑娘把一块发糕和清爽可口的酸菜放到篮筐里,盖上一块布,给母亲去送饭了。
市场上,新鲜的蔬菜整齐地摆在摊上,一个个头戴花丝巾的妇女叫卖着。茄子那紫色的外衣仿佛刷了一层油,鲜亮极了;小辣椒仿佛披着火红的夕阳,扭动着纤细的腰肢;翠绿的油菜挂着露珠摇摇摆摆。顿时,饭菜的浓香掩盖了一切,嫩黄的鸡蛋仿佛小太阳,静静躺在饭盒里;红烧肉滴着油,挂着透明、细嫩的外衣;白米饭好似朵朵云彩,笼罩在如太阳般的鸡蛋周围。再看看人们,有的在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有的在与邻居聊家常;有的在整理蔬菜的顺序;也有的臂弯里挎着篮子收拾摊前腐烂的菜。
这是江南,一个处处散发着生活味的江南,热闹而亲切。夜晚,一轮淡黄色的明月挂在树梢,远远望去,仍是那样素雅,凝固在这欢声笑语中。
苏州香雪海小学六(1)班 苏芷蕾
指导老师 薛利芳
我眼中的江南,是由朵朵墨梅构成的,是由小桥、流水、人家构成的,是由淅淅沥沥的小雨构成的。在我心中,江南是一个婉约女子,江南是一幅多水的风景画,江南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乡。空气中到处飘散着水汽,呼吸之间转化成透明的涟漪。
在江南的小桥上,平滑如镜的湖面上,想象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禁轻笑一声。心想:平时大大咧咧的我,怎么这时变成淑女了?也许因为江南这一方净土,可以养人。
若把江南比作一位女子,那她一定是温文尔雅的小家碧玉。身穿雪白的丝绸,撑着一把桃花绢伞;若把江南比作一幅画,那她一定是一幅水墨画。不足六尺的小巷,连着石拱桥。青石板街的小径,有青苔盖在上面。将近百年的老树下坐着一堆聊天的老人,说着地道的吴侬软语。鳞次栉比的房屋黑瓦白墙,屋内的木家具显现古典的韵味。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苏州香雪海小学六(4)班 李豫苏
指导老师 吴旭林
江南宛如朦胧的诗境,承载着古老的气息。江南宛如婉约的佳人,那清澈的流水是她眼中的神采。站在桥上,低头望向安若明镜的湖面,只见点点涟漪荡漾开来,如同蜻蜓点水。咦?怎么有一丝清凉。原来一滴雨水落入我的舌尖,顺延融进了身体。我抬头望向天空,丝丝细雨打湿了衣裙,我连忙打伞,漫步雨中。走过老桥,踩着凹凸不平的石块,静静享受。放眼望去,一条条交错的小巷散发着古香,一块块青石砖古老而苍旧,旁边绿草中悄然探出几株清新淡雅的花,清幽之貌绘入江南。
接着穿过小巷,一面用青石砖搭砌而成的凹凸墙面映入眼帘,惊叹之余,我伸手抚摸。绕过墙面,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出现了,我弯腰钻进小院,一个朱色亭子中正坐着一位女子,她在凝神绣着苏绣。我没有上前打扰,只是仔细观察这亭子,朱红色的柱子撑起这偌大的亭子,青灰色的瓦条均匀铺着,依稀还能看到往日的风雅。叮叮叮……几声清脆的铃铛声,从上方传来,我仰头望去,几串掉色的铃铛随风摆动。我惬意地微眯眼睛,暗自感受江南的奇妙。忽而,亭中女子抬起头,似乎在寻思什么,我缓缓地迈着脚步来到亭中,低头注视那绣布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有着江南的光影。
江南带着潋滟,带着朝气,带着生命的盎然。
苏州香雪海小学六(4)班 袁子琪
指导老师 吴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