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分析

2022-07-05 03:58:33李颖
考试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课堂情境素质教育措施

作者简介:李颖(1981~),女,汉族,甘肃临夏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逸夫第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已不再是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过程,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对此,教师应创设有效问题的教学情境,通过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文章简述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意义,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素质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8-0058-04

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基础,影响学生今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方法。但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低,缺乏数学思维,好奇心较强,教师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教学情境则显得尤为重要,能全面调动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感受数学乐趣,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推动学生数学能力水平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意义

(一)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在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时,教师通过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魅力所在,并将复杂抽象数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使得学生不再抵触回答问题,降低学生对课堂答题、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同时,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让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也显得得心应手,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针对一些抽象数学概念和复杂推理原理,教师可采用多种措施,将数学概念具体化,推算原理生活化,创设出生动有趣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交流意识

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绪神游现象不在少数,若教师仅凭借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单一进行数学理论知识教学,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枯燥无味,还会降低学生学数学兴趣,牢牢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能紧随教师脚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生活案例或数学实验活动引入课堂中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过程中。同时,教师可将班级内学生划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相互交流和探讨问题,产生思维碰撞,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知识理解能力。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受年龄影响,对事物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思考问题时喜欢直来直去,并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自身感觉新颖有趣的事物上。同时,小学学生心理状态十分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产生消极心理,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避免了传统填鸭式应试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进行探索并保证乐观学习态度。

(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将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主线,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通过问题这一媒介,让学生在课堂中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敢于质疑、养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并且有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一)明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内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自主进行学习和交流。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情境氛围当中,观察、质疑、交流、总结,感受数学理论知识原理和推导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以及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牢牢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和實践能力。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发展主要方式之一,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能有效锻炼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贯彻新课标数学教学标准,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

小学学生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不同于成年人,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在创设教学情境前,教师需要提前对班级内学生进行个性化调查分析,充分掌握每个学生心理特点,从而创设出有效问题情境,保证情境具有一定差异性。如针对低年龄段学生而言,则更倾向于色彩艳丽、画面生动事物,教师可利用童话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而高年龄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机会,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问题解决对策,并体验自己努力获得答案成就感,深入学习创造动力。

(三)具有直观性和针对性原则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感性层面上认知事物,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从不同感觉角度向大脑传递信息,强化信息之间融合,有效得出数学结论,并理清解答过程。同时,应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思考方式及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将抽象复杂数学理论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凸显出教学重点,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三、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现状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遵循新课标教学理念,依旧采用以往教育模式,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逐渐对其产生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小学学生能力素养和数学思维。同时,教学缺乏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认知,未按照新课标规定落实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留存于形式,没有将问题情境真正教学效果体现出来,依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普及,对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具有很大帮助。但目前仍存在不少教师未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性、生动性无法达成,也无法通过多媒体将数学氛围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四、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有效途径

(一)明确问题情境创设目标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落脚点,一个能引起学生广泛深入思考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会立足数学知识的基础,夯实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随着问题的解决把握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在思考中发展学科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了保证问题情境创设的效度,教师应正视当前问题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问题情境创设目标,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从学生认知心理和数学课程教学论入手,以此为支撑,通过储备相关知识,明确所创设情境中涉及的方面,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从多角度强化理论知识。相应地,还应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问题情境课程目标的依据,保证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实现四大课程目标,并将知识技能、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四大目标进一步分散在每一节课堂的小目标中,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问题,在问题解决中,逐步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以及逻辑规律等核心内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为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要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以及不均衡性,确保问题情境既在学生的能力与认知范围内,又具有挑战性,在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通过知、思、践、验四个环节实现自主学习的闭环。考虑到小学阶段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尚未成熟阶段,思维和思考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教师还要营造多元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掌握数学学科的科学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闭环的螺旋式上升发展中,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批判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断调动学生的自我驱动力。

(二)凸显数学乐趣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出数学学科特点,还应当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注重问题趣味性,充分激发出学生数学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同时,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生性好动,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对此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时内容多选择以游戏或童话故事方式,抓出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最终实现寓教于乐。除此之外,教师应确保问题具有有趣性和有效性,若是枯燥无味的问题情境,学生则会丧失回答问题兴趣,难以发挥出问题情境应有教学作用,教师需要在情境中多注入一些趣味性元素。

例如,教师在教学“加法”这一课时,便可通过动物搬家童话故事来引导出教学内容。小狗正准备搬家,但自己一人无法将行李一次性运送到新家中,便找来搬家公司帮忙搬运行李。搬家公司派遣了大象、小熊和小貓;其中大象力气最大,能一次性搬运12个行李箱,小熊一次搬运5个行李箱,小猫力气最小,一次只能搬一个行李箱。恰巧的是大象、小熊、小猫一次便将小狗家行李搬运完。教师便以此故事提出问题:“那么,小狗搬家时总共搬运了多少个行李箱?”与此同时,教师还能让学生分别扮演童话故事中的动物,将学生以角色扮演方式将其引入故事情境当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回答出问题答案。通过创设出具有趣味性的故事类情境,通过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过程中,将故事问题逐渐解出后,教师还可将该问题故事进一步加深。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许多数学理论知识都是相关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不断总结后形成的,数学与生活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站在学生角度观察,创设出学生看得到、摸得到的实际生活情境,重视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针对生活中常见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便于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利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魅力,理解学习数学重要性,明白数学能力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很多便利条件。教师通过采取合理有效方式,将数学与生活牢牢绑定在一起,能有效降低学生抵抗心理,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字乘除运算”一课时,在数学课堂教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以此为教学开展引子,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如能被3整除数字的特征,以此来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随机说出数字后,教师便立刻判断出来并说出这个数字能不能被3所整除。在教师几轮精准判断后,学生便会产生疑问,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来。在课前小问题教学后,教师便可根据实际生活创设出问题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中来,由教师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交由学生进行解答。如“帮助家里人买过东西吗?”“一个冰糕3元,一共买了26个,那你准备付多少钱?”“买了一个西瓜24元,但发现不够吃,还需要半块西瓜,那你准备怎么付钱呢?”通过引入一系列贴合实际生活问题,便于学生凭借着生活经验将付钱时的情境再现,促使学生之间交流和讨论。在交流过后,教师便可提出数字乘除运算表,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重视自主思考

小学数学是基础类课程,为今后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数学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独授课,还需促进学生通过问题进行自我思考,达成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教学目标。同时,数学学习应重视实际操作,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等特点,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结合有效问题,启发学生自我思考。对此,教师应适当放松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思考实践,优化学生自学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数学课堂教学受时间限制,教师无法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通过课后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提高数学素质。

例如,教师在讲述“圆的面积”这一课时,由于这一阶段小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逻辑性思考能力,并且在此课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于圆的概念和圆的周长计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问题指引创设出实践场景,并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实践。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均等小组,准备好圆形纸片,将其均等分为2的n次方等份,学生在拼接图案过程中会发现图形越来越趋近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转化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课堂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感受到数学思想和发现新知识快乐,也可通过探索发现其他图案面积公式。

(五)问题具有层次

小学学生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探索心理,活泼好动是学生天性。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虽然积极迎合新课标改革,以此创设问题情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情境教学。但却难以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对此,教师应当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根据班级内学生个性差异化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具有层次感问题情境,提出难度不同问题,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以满足班级内每个学生需求。同时,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有效丰富教学方式,营造浓厚的创设问题情境氛围,更加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鸡兔同笼”一课时,便可从课本上简单题目入手,如鸡兔总共15只,脚36只,问鸡兔各几只?这种问题对小学学生而言可能初次接触,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寻求答案。学生可以用小方块来代表动物个体,并用直线代表脚。教师让学生在15个方块上都画上两条竖线,假设全都是小鸡,经过数脚后发现数目不够,再让学生逐一添加两条竖线,来凑够36条竖线。学生在画画中可以发现答案,解决问题。教师便可逐步将题目难题提高,如笼中鸡兔总共56只,脚162只,问鸡兔各几只?学生发现当数据过于庞大时,画图并不好用,便会根据画图过程,发现问题规律,主动寻求新的解决方法来解答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培養学生具备数学素养,通过分析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教学模式,创设出有效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注意问题情境趣味性、生活化、自主性、层次性,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为学生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1(2):65,67.

[2]陈炜洪.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3):26.

[3]王芳芳.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上旬刊),2020(7):100-101.

[4]杨燕,苗琳.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路径[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0(6):168.

[5]姜瑜.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文存阅刊,2020(34):72.

猜你喜欢
课堂情境素质教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38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 14:21:53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3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 09:51:28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基于口语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要点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8期)2016-04-20 18:19:47
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与思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