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7-05 03:58:33刘海燕
考试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刘海燕(197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枣园小學,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对一个在中国生活成长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的运用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教授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给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生涯奠定基础,影响着学生接下去的学习和生活。而学好语文,就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运用、思维发展、审美提升、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8-0038-04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原因,他们更加好动,学习知识更倾向于依赖兴趣。这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更加有耐心地给学生构建一个氛围良好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语文世界中,享受语文知识的熏陶。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会更加高效,心情更加愉悦,接受知识也会更加主动。但在这过程中,课堂也容易出现一些教学问题,文章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有资料记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7年启动了“素质的坚定与遴选”,用来表示核心素养的含义。而后在2002年,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了欧盟发布的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后来传播到中国,并被应用到中国的教育领域,形成了更多的中国本土化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领域被细化到了各门课程之中,在不同的科目基础之上,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为例,它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运用能力,强调学生语言的运用以及学科思维的形成,还要求学生培养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能力,最终在传播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学习道路。以语文学习为例,字、词、句是语文学习要素中最为基础的单位,这些基本元素拼接在一起就能够成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成为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流的桥梁,让彼此之间交流所想。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学习好了这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形成语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才能够读懂更多的作品,了解更多不同的观点和文化,领略世界的美好。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就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棘手的教学问题,例如,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很容易将课堂当作自己的主场,课堂成为教师的演讲舞台,这让学生只能在台下认真听讲,不能够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问题,导致课堂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讲解课文时,给学生灌输更多的是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官方的解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的看法和见解的倾听,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帮助,更加倾向于倾听教师的建议,而不是进行独立思考。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开设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课堂的百花齐放,才能够使得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始终注意将自己放在辅助者的位置,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倾听学生的想法。

(二)教师授课缺少对课外知识的拓展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过于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意识到语文的学习是需要多方面阅读积累的。语文课本所能体现的仅仅是部分的、基础的语文知识,这让学生的思维培养十分受限,学生的想象力也因此得不到有效的拓展。教师需要意识到,课本的内容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众多途径中的一条,而不是全部。课本能够给学生提供的知识是有限的,包含的方面也是不够全面的。这对处于小学阶段思维需要得到拓展的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从课本中获取的知识就是全部的语文世界。这也会影响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更广阔的语文世界,认识到语文本身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导致在接下去的语文学习中感到吃力,甚至对语文的学习感到厌恶,从这个方面来说,课外知识的拓展是有其必要性的,课外知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来源。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做好课前引入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课前引入的重要性,认为课前引入是不重要的。但是,在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引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有趣的课前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教师讲解《腊八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有趣的腊八粥知识普及视频,视频相对传统的板书来说,它更加颜色鲜艳,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腊八粥产生好奇,在脑海中主动地思考一些关于腊八粥的问题。接着,在视频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回答一些自己关于腊八粥的见解或者是自己家喝腊八粥的习俗。无论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教师都需要认真倾听,不批评学生,在行动上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在传统课堂讲解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给学生挖掘课本中的知识,没有顾及学生对该篇课文的学习是否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慢慢消耗殆尽。而运用新型课堂引入方式后,学生能够在课文学习的开始充分调动自己大脑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且这些好奇心能够有效支撑学生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更加主动、更加认真细心。在做许多事情前,第一步往往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把头开好,才能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任务。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学科思维,打好学科学习的基础。

(二)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其实也就是教师如何讲解知识、教授知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当然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科自然也是这样。也正是由于这些教学方式的差别,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了差异性,感受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焕发了他们大脑中的生机与活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解课文后,再通过讲解题目巩固学生的所学。但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产生了它自身的弊端,不符合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着手在课文讲解中加入不同的教学环节,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讲解每一篇课文。例如,在讲解《鲁滨孙漂流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自由讨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维,开阔视野。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大致阅读完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可以给学生提出:“如果你漂流到了荒岛,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它不同于一般判断是非对错的问题,仅仅只有对与错的选项,它的答案是无限的,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的存在都是不一样的形态。学生在相互探讨、发表自己想法、倾听别人的看法这一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自身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思想包容性,意识到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角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思考得出自己的个人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伴随学生终身,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思维方式以及成长成才。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用心,会认真整理笔记、听课等,而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更容易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这些学生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整理知识的能力,也更加能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需要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得到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各门学科的学习。以语文学习为例,小学阶段语文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一些基本的语言文字片段,也正是这些片段给学生搭建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语文学习世界。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在未来将会受益匪浅。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自觉整理笔记、主动阅读书籍等。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也可以注重给学生培养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作业的页面整洁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卷面整洁度。教师也可以检查学生的书本笔记,并表扬笔记做得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一些示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快捷地做笔记的方法。在这样的多次强调中,学生才能够最终理解笔记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认真做笔记。这样的良好习惯,能够伴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做笔记,让自己高效地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形成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让良好的学习习惯陪伴学生的学习生涯,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更多宝贵的财富。

(四)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后反馈以及学习体验

在教学中,教学反馈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知识的讲解后,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学生,他们也会有一定的疑惑以及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使得学生对课堂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倾听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教师不仅需要倾听家长的心声,更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因为学生更多的反应会是教师在教学上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的也是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在学期内定期举行座谈会,与学生一起探讨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在这时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角色,做好一个聆听者,善于从中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思考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教师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学生的未来学习旅程。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大环境下,教师更加需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只有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倾听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这样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对课堂看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思维提升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拥有自己的见解,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调自己看法的形成。同时,这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在不断改进自身,学生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学相长,是一种最为健康的教师学生相处关系。

(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

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时,往往很容易局限在课本知识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去思考如何在课本中挖掘更多的知识,寻找更多的知识点。然而,他们却忽视了除了课本以外的世界。课本外的语文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读物也更加多样,代表的思想流派也各有不同。课本中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学生很难从这些有限的知识中去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消失,导致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会在枯燥的重复的课堂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消磨。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注重學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不同的书籍,观看更多不同的人生故事。俗话说,看书是最便宜的旅行方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渴望旅行的人可以在书本中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在今日,书本同样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或者其他学科时的最佳助手。书本中的知识含量更多,蕴含的道理也更加多,与传统的课堂语文知识讲解不同的是,看书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会主动地探索知识,不需要教师的过多督促。在琳琅满目的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适合小学学生阅读的课本,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比较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在布置周末的家庭作业时,可以有更多的新创意,如让学生在家阅读一个课外故事等。在下一周上课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述自己看的课外故事,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课堂的氛围更加融洽以及活跃。

(六)增加更多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没有形成成熟的思考能力,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在课堂上也更加喜欢活动自己的大脑和四肢,而不是单纯地端坐着听课。实践活动在目前的小学课堂中,鲜少被提及,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书面能力,没有注意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知识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感受将所学知识最终运用到实际的快乐。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设一些教学活动,例如,最為简单的知识竞答活动,教师可以在课文学习后,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抢答,并对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这样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赢得了奖品,这也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所学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在这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这也会使得他们更加喜欢语文学习,更加享受语文学习的课堂,无形中帮助学生提升了他们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包括家长和教师的悉心教导等。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理念,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去贴近学生的思想,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所在。同时,教师也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去探索世界,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挖掘学生学习的外驱力。

参考文献:

[1]巩庆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71.

[2]吴璐瑶.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11):20.

[3]李文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国际教育论坛,2021,2(12):152-153.

[4]李艳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9(32):40-41.

[5]张东媛.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J].语文课内外,2019(28):111.

[6]张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2020(11):19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