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

2022-07-04 08:54许月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设置初中语文课文

许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在形成,思维在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凸显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评价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因此,教师要借助扎扎实实的活动,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借助目标,明确活动的基本方向;借助任务,搭建活动的保障和依托;借助形式,铸造语文活动的相关载体;借助于评价,及时调整和落实活动性平台。

一、凸显思维元素,让活动的目标定位更全面

學习活动的目标是指导和引领其他活动维度的纲领性指标,是对教学活动和效果进行精准描述的预期愿景。研制和描述清晰、适切的目标理应成为设置初中语文活动最重要的元素。在设置目标和描述目标时,应该充分关联三个核心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以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为主要目标的语文活动来说,还需要对语文学习中的核心素养、核心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将思维力培养等相关内容融合其中,让目标的呈现更加的精准、全面而深入。

以统编版教材七上中的第二单元为例,依托新课标对第四学段提出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将这个单元依照三个核心维度进行解读,列出教学目标:???

1.了解莫怀戚、史铁生、泰戈尔等作家及代表作;

2.理解文章内容,品析重点词语,把握蕴藏在文本中的情感基调;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心怀感恩。

基于目标定位,教师当以教材单元课文和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对这个单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向进行规划:利用丰富的文本信息,培养学生信息概括和理解分析能力;紧扣文中关键语句,提升学生品析能力。所以,在教学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时,教师紧扣文本特点,针对思维训练,设置了教学目标:基于整体理解文本内容,借助于直观的图片,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梳理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结合文本语境,通过对词语的感知与理解,感受文本语言中浓郁的思想情感。

将思维训练目标凸显出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凸显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目标的落实,彰显活动设置的效果。

二、扩展思维空间,让活动的任务内容更深入

活动任务是初中语文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落实的项目,更是学生达成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语文学习的根本就在于听说读写,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任务中,思维随着信息的不断输出、输入以及在多种综合的前提下,就能实现内在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七上第二单元《散步》《秋天的怀念》两篇课文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语文活动:为两篇课文分别设置一张课文卡片,能让其他读者阅读卡片,就知道课文大意。以此作为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方式。为此,教师可点拨学生尝试运用表格法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地转化文本内容,也可通过题目扩充或者关键词语的摘录串联等方法,将文本的关键信息和意蕴统整起来。这种活动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灌输,规避了优秀生单独表演的弊端,将阅读、制作的全部权利都还给学生。无论是表格,还是思维导图,或是关键词语摘录,都需学生在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表达,这是对学生类比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深入训练。

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还可以紧扣“细节中的母爱”这一话题设置活动:选择一组词语进行赏析,撰写小型分析报告。这一活动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中精准的用词进行体悟、揣摩和辨析,而活动任务完成后的碰撞交流,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多维的空间和思辨余地,这对于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巨大。

三、搭建多维平台,让活动的形式效益更鲜明

初中语文活动形式的遴选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语文学习活动除了听说读写等基本形式之外,还包括演讲、辩论、游戏、竞赛等形式。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选择适切的形式,将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与思维意识进行有效关联。综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实际,我们可以将初中语文活动大致分为以下形式:实践策划性活动、朗读展现性活动、品析探究性活动、争鸣研讨性活动和倾吐表达性活动。

还以统编版七上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活动板块。首先,基于文本内容设置,组织学生为每篇课文设置“课文卡片”,其形式主要在于:1.实践策划,鼓励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运用题目扩展、关键字词串联等方法,揭示、概括文本内容;2.争鸣研讨,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认知在班级中分享交流,对于不同的看法可以研讨和辩论,借以推动学生的认知逐步向着文本深处推进。其次,紧扣单元人文主题,设置“课文中感人的母爱”的活动,其形式主要包括:1.倾吐表达,将自己的分析和研究,撰写成报告;2.争鸣研讨,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认知在班级中分享交流,对于不同的看法可以组织研讨和辩论。再次,设置课文朗读辅导卡。紧扣单元的训练要素,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符号对朗读技巧和注意点进行标记,其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实践策划,并通过最后的朗读表演进行展示,形成班级中的相互交流。

从上述板块的三个活动任务来看,教师就充分地展现了活动的形式,强化了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之间的有效融合,体现了单元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更契合了七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

四、依托具体学情,让活动的评价维度更广阔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更关注新授策略和实施效果,而对评价则很少有人问津。事实上,评价作为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推动初中语文活动的重要策略。对于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后续性阶段,活动评价的设置必须有通用性的衡量与评判标准,这种标准要具备普适性、逻辑性、精准性。对学生在活动中具体的表现,可以借助于语言描述性的评价来落实量化评价。???

仍以统编版七上第二单元为例,依照上一板块中设置的任务,教师针对不同学习活动设置不同维度和范畴的评价表。首先,针对“设置课文内容卡片”的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之后进行审视,内容是否精简,是否最大程度地贴合文本的大意;其次,表格、图画等形式,在层次和逻辑上是否合理,甚至也可以对卡片的外观进行审视和评价;其次,针对“课文中感人的母爱”撰写分析报告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主题是否聚焦、分析是否有逻辑、语言表达是否精准、是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关等方面考虑;再次,针对“设置课文朗读辅导卡”的活动,可以从语气节奏的运用、朗读表现力以及仪表态度等活动进行感知,更好地推动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运用这样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地回顾、反思和总结,在不断内化、审视和调整过程中,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趣,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关注,否则语文教学会失去其应有的本质。因此,教师要能够充分明确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定位,从活动目标、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借助语文活动,提升思维质量。

猜你喜欢
设置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