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彩的传承流转

2022-07-04 14:17刘刚
长江文艺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彩画水彩纸本

刘刚

《汉水流水解冻》之一  关山月  纸本  35x47.5cm  1954年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材料,运用铅笔、油彩、墨或水彩,来记录和表达个体情感,水彩便是其中的手段之一,通透流畅、水色淋漓、瞬息万变的独特艺术韵味,或随性、或深刻,在表达人类艺术情感的过程中,水彩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长江、汉水,是湖北人民的母亲河,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和丰盈充沛的水资源,为绘画创作带来了不竭的滋养和灵感;水彩则以水为媒、以色为介,通过“水”与“色”的相互作用,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和冲击。“水”无疑成为维系长江、汉水与水彩艺术这两者关系的天然纽带。以长江、汉水为主题的水彩画创作,实现了艺术与自然、情感与媒介的紧密交融,更增添了水彩艺术的魅力。中国水彩艺术的版图中,似乎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联,在湖北、广东、江浙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域,水彩画艺术也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特别是当代湖北水彩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演变,已发展成为中国水彩艺术的重要力量。

《汉水流水解冻》之二  关山月  纸本  35x47.5cm  1954年

《溪山清晓图》  徐勇民  纸本  69x69cm  2011年

1920年创立的私立武昌美术专科学校,系湖北美术的摇篮,教师团队由一批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组成,在早期的水彩画家倪怡德的推动之下,湖北水彩画创作开始起步,并产生了如魏正起、冯中衡等湖北水彩画的先驱者。至上世纪60年代初,湖北成立了专门的水彩画创作组,全面指导水彩画的创作和研究工作,并举办多次水彩画展,湖北水彩由此在全国大展中崭露头角。1979年,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发起成立了武汉水彩画会,湖北水彩艺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高潮。1982年湖北艺术学院重新建立美术师范系,将水彩纳入主要课程之中。2009年,湖北美院设立了全国首个水彩画系,进一步推动了水彩艺术的发展,并先后产生了陈国庆、白统绪、刘寿祥、王涌、陈勇劲、白露洋等一批代表画家。为湖北水彩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牧羊曲》  许海刚  水彩  52×70cm  2006年

《洪湖岸邊组画》  王涌  水彩  39x54cm  1984年

艺术不是纯粹理性的产物,与人类社会其它领域的劳作相比,它是一种更富有主观性的创造活动,我很赞成德·奥尔班的看法,认为“一个艺术家内心冲突和解决的结果首先是深刻的人类情感的记录,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装饰”。老一辈艺术家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尤为炽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画家白统绪曾三十多次深入洪湖水乡,以鱼虾、江湖为题进行创作,在水色交融,光影流转之中绘就出一部部鲜活的,颇具艺术性的生活图像史,经久流传,他的作品《桂鱼》获95中国水彩画大展金奖,《芦花湖上》、《洪湖水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白统绪笔下的鱼儿鲜活灵动、跃然纸上;他笔下的风景,把家园故里、山川河流描绘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白统绪的创作,始终遵从水彩画本体语言特质,在画面中通过大面积水与色的相互交融、冲撞、渗化的特性,致力于追求流动、空濛的肌理效果,同时,他妥善而谨慎地把握着侵润的维度,在满纸流动的蓝绿调子中刻画出湖水、树木不同形态与质感。白统绪曾说过:作品是作者心灵的折射,艺术贵在一个“真” 字,在作画之前,应首先考虑如何在画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充沛的感情注入描绘的对象,倾泻在水色淋漓之中。法国作家布封说“风格即人” ,在白统绪的画中,观众定能感受到那一份朴素与淡然的情感。

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松认为:“自然总是美的,自然从来就不丑。”他的观点是近年来环境美学中一种非常有影响的学说——“自然全美”美学观。这种观点认为,全部自然世界都是美的。在艾伦·卡尔松2000年出版的《美学与环境:对自然、艺术和建筑的欣赏》一书中明确写道:“按照这种观点,自然环境,就它未被人类触及或改变的意义来说,总体上具有审美的肯定性质:例如它是优美的、精致的、浓郁的,统一的和有序的,而不是冷漠的、迟钝的、平淡的,不连贯的和混乱无序的。简而言之,所有未被人类玷污的自然,在本质上具有审美上的优势。对自然界的恰当或正确的欣赏,在根本上是肯定的。”刘寿祥的作品,积极诠释了“自然全美”观念,他以自然入画,作品中呈现出的每一个视角、每一处细节,无不透射出诗性的美。

《白云万里足卷舒》  陈作丁  纸本水墨  98×180cm  2005年

《远山》  刘寿祥  纸本水彩  53x74cm  2014年

《都市阳光之二》  李孟  纸本  180x180cm  2022年

早在1987年的第七届全国美展上,年轻的刘寿祥即凭藉着表现江南水乡的水彩画作品《细雨润无声》一举斩获铜奖,画面中强烈的形式美感和娴熟的技术语言,令人印象深刻,通过作品本身的画面效果,透射出画家的方法功力和视觉修养,创造了水彩语言的新图式。刘寿祥为人谦和、低调,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恬静安逸的乡村、泰然若处的静物,诗意和诗性,是刘寿祥作品的显著美学特点,评论家宋文翔说:“不管是成名以来最有代表性的静物画,还是笔耕不辍的风景画,扑面而来的画面气息就是那无穷的诗意。这些诗意的构成要素,除了刘寿祥经年积累下来的品性、修养的造化之外……刘寿祥对水彩画的绘画语言的锤炼与升华是成就画面诗意的关键所在。”以刘寿祥为代表的中生代艺术家,将技法与情感揉捏在一起,推向诗一般的高度,

水彩画使用的水性颜料与中国画的水墨表现具有天然联系,因此,水彩画成为中国画家们极易接受的外来艺术画种。西方水彩画与水墨画在精神内涵和形式外延上多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水彩画家在西方水彩画的光色、空间塑造创作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理念和创作技法,不断探索水彩画创作的新模式,将东方水墨写意融入水彩绘画创作,用折衷与融合的思维方式表现具有东方哲理的当代水彩绘画,实现了水彩画的“西学中用”。在全球化时代交流互鉴日益频繁的今天,已催生出更多新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作品。有趣的是,这一发端于西洋的画种如今被中国的视觉文化所抬升,并逐渐覆盖世界其他地方的水彩艺术成果。在上世纪50年代,画家周韶华创作的水彩画《水乡》,便是从水彩起步,完成了水彩与水墨的切换与发展。著名画家、原湖北美院院长徐勇民的作品《翱翔翼翼》《溪山春晓图》,亦体现了水彩与水墨材料的转换。徐勇民是一个学者型画家,他的激情书写和视觉图像的表达,不仅折射出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文化立场,更透露着一个在纷纭变幻的社会变革图景中他的清晰思考和真诚表达,相较与老一辈画家白统绪和中生代画家刘寿祥,同样以长江汉水为题进行创作,徐勇民的作品在视觉图形、符号和表现材料等方面,凝聚了更多的艺术思考和视觉探索,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评论指出:“徐勇民的视觉图像世界经历了从去传统到再传统的表达,由外部世界的关注到转向内心、内在,内化为一种无我之境的彰显,继而从符号叙事走向纯粹与极简的艺术之路。”

《老宅》  劉寿祥  纸本水彩  52x73cm  2016年

《老巷鸽声》  刘寿祥  纸本水彩  74x54cm  2016年

《梦里水乡》  陈少平  纸本水彩  67x98cm  2006年

70后水彩画家,现任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是新生代画家群体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主题,仍然围绕着他身处的城市展开,山水人城、花草鱼虫,在他的作品中均化身为一个个独立的“物”,在继承了前辈艺术家的表现技法和绘画思想的同时,陈勇劲的表达多了一份理性和睿智。叔本华认为艺术即展现,在绘画现场,陈勇劲不仅仅站在绘画者的主观视角,同时也站在观者的角度去记录、去展现。视角的切换,无疑颠覆了观者对于传统水彩画的认知。如何观看决定了如何表达。他的《日志》系列,以路边的石子、湖畔的草丛、消防栓、五角星、停车位指示牌等等一系列细碎的日常图景组成,正如这些毫无关联的物件一样,作品给人的感受也是物性的、冷峻的和隐晦的,揭示出当代现实生活的一种物性状态。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天,电视、网络、书籍、日常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中获得大量资讯,都会令他产生不同的观感,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印象转瞬即逝,很少有人会想到把它记录下来,尤其是以绘画的形式。陈勇劲站在观者的视角,让他捕捉到了足以让所见物变得栩栩如生生活零碎和日常,用便利贴式的方式将那些熟悉的、陌生的、突发的、意外的细节转换成图像,许多细节让我们感到陌生而又充满着亲近感。以《日志》为基础,陈勇劲将其语言探索融入完整构图的风景作品,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图像和复杂的意义表达,这一类风景性画面的空间感特别强烈,有着鲜明而锐利的视觉感。观看他的作品,犹如观看一部悬疑小说,文本中所运用一些明喻、暗喻、双关等等,在他的作品中运用色彩、线条、空间等等呈现出来,引人深思。

《老城之三》  刘寿祥  纸本水彩  73x103cm  2016年

《瑞雪》  王兆杰  紙本水彩  37x54cm  1978年

 《龚滩老街之一》  刘智平  56x38cm  纸本水彩  2019年

贡布里希曾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说明水彩画家对水彩艺术史和艺术观念形成的重要意义。水彩如果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也是由艺术家来实现的。白统绪、刘寿祥、徐勇民、陈勇劲等水彩艺术家的画作再次定义了水彩作为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让见者欲求,闻者希冀,学者易得。他们的作品在方寸之间建构了经典的美学伦理,铺设了一条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美学形式路径。

在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下,移植于中华大地已有百年历史的水彩画,经过中国画家的不断追求和创作,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本土文化和水墨意境,形成了融合中西、独具一格的中国水彩画面貌。

责任编辑  陈    俊

专栏主持人

吕中元,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致力于东西方油画艺术的融合,展现禅宗理念和精神意境,将形式的写实与装饰,色彩的张力与思想的含蓄融为一体,使画作呈现出充满东方理想的幽远意境,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2001年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作为国家重点人才引进回国。

吕中元先生旅居国外近二十载的艺术经历、潜心油画创作的艺术执着,使其探索和寻找到了自身油画语言的独特定位,成为融汇中西的著名画家。

猜你喜欢
水彩画水彩纸本
《樱云》水彩
《暖阳》水彩
《泊》水彩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我的水彩画
兰华生作品
水彩的“干”与“湿”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