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程体系 实现多维运行 冲击实践价值
——BIM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2022-07-04 09:30殷婷婷宋隐函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模我院考试

白 鸥,殷婷婷,宋隐函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为我院) 自2019 年1+X 试点工作启动之初,便在硬件环境和师资建设上积极筹备,成功申报考点并开展了多次1+X 考试,成绩优秀。与此同时,我院教师以实现“课证融通”为着眼点,将1+X 考试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融入现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种模式”构建、“两个特色”运行、“三个化一”融合、“四项能力”提升的课程建设方案。

一、改革背景与意义

(一)改革实施背景

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简称“职教20 条”),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启动1+X 制度试点工作[1],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切实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培养质量。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人才培养标准与社会发展需求未能充分结合,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倾向于从高校本身出发,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应用性技能的提升[2]。基于这一矛盾,众多院校研究并提出了适合自身条件的教学改革方案。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对建筑工程识图课程进行了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提出信息化的重要性[3]。沙洲职业工学院对土建类专业职教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以赛促教、以考促学的观点[4]。

2019 年4 月,在四部委实施的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中就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可见国家在培养大批BIM 技术能手、填补人才缺口这一问题上寻求突破的决心。现有高职土建类专业的BIM 人才培养规模,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BIM 在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融入深度不够,各专业课之间相互孤立,未形成一体化BIM 教学体系[6]。在这一背景下,各院校亟需开发一套适应自身硬件条件及学情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BIM 课程的日常教学、1+X 备考、职业竞赛备赛、形成BIM 现实应用能力这几个关键要素有机融合。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对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了全生命周期BIM 造价咨询业务的应用场景[7]。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在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问题,并提出了组建“双师”技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议[8]。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在1+X 证书制度下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了实训研究与实践,提出BIM 建模员岗位群的观点[9]。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入研究了高职院校推行1+X 证书制度的阻碍和挑战,探索其在高职院校的长期健康发展的路径[10]。

(二)改革意义

参考前述行业背景与同类院校的研究经验,我院基于自身条件与学情,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BIM 教学水平、BIM 现实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探索与改进BIM 技能人才培养新方式,有利于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建筑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二,完善现有BIM 软件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将其作为1+X 考试备考的基础环节,制定完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考前培训体系,有利于稳定提升考试的通过率。

第三,强化BIM 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切实提高团队教师课程教学、考试培训质量。

第四,使师生获得BIM 实际项目应用、开展BIM 相关社会服务的能力,更有利于为辽沈地区建筑产业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二、改革实施举措

(一)“一个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1.组建高水平BIM 师资团队

1+X 启动试点后,我院组织了一支有拼搏精神的BIM 年轻教师团队,负责从事BIM 课程教学、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资源完善、1+X考试和技能大赛培训、社会服务与学术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团队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论坛,吸收同类院校和企业的先进经验,并在历次1+X 初级、中级考试和各级技能大赛中磨炼、验证自己的能力。

2.修订BIM 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试点启动后,团队教师深入研究1+X 证书考评大纲,学习吸收其他院校先进经验,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使知识点、技能点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加贴合考纲要求(见表1)。

表1 沈阳职院BIM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3.各专业统一构建以BIM 应用为结合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团队启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各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中融入、渗透BIM 技术的相关内容,关注各学科专业知识与BIM 的结合与应用。重点强调专业基础课(如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构造等)对于后期学习BIM 课程、参加1+X 考试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用BIM 软件作为辅助手段,如使用BIM 建模帮助学生理解形体三视图和房屋构造等(见图1)。

图1 我院教师使用BIM 建模,帮助学生理解剖面图的形成

(二)“两个特色亮点”——筑牢提质培优

1.“课证融通,赛考促学”,实施人才培养运行

自本项改革开展之后,我院积极推进实现BIM日常教学、1+X 考试备考、技能大赛备赛三者并行、相辅相成的模式。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和培训效率,提升BIM 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采用BIM 社团运行模式,学生从一年级即可以申请加入,了解BIM 技术,并主要依靠自学初步掌握软件基本技能。1+X 初级考试学员从社团中通过小考择优选拔,中级考试学员从通过初级考试的学员中选拔,一期未能入选的学生还能参与下一期。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和参与现实项目BIM 应用的学生,也在综合考虑学生意愿和学习能力、技能水平的前提下,从通过证书考试的学员中择优选拔。这种层次性的遴选机制能够有效提高选拔效率和针对性,并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社团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同时,社团中引入了助教身份,通过往期考试的、水平较高的学生将作为助教,在培训期间负责晚自习时段的答疑,及时解决当期备考学生的疑问,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培训质量。

学生参与BIM 社团的积极性很高,以2019 级学生为例,有130 名学生申请加入了社团,每期考试遴选均有超过40 人报名参加,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参与促学。

2.“校企合作、社会培训”,实现社会实践运行

教师团队成员均在一线进行数年的BIM 教学,对BIM 技能培养、1+X 考试准备及项目综合应用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师资资源精炼。同时,我院与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保持密切的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借助企业资源,以专家解读、案例分享等方式,助力BIM 教学及培训,对BIM 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提供方向指导(见图2)。我院开展的在线课程及在线资源库始终处于不断完善丰富的过程中,也将为今后参与课程及培训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图2 中建四局专家应邀进入课堂,进行BIM 现实案例分享

改革的目的不只局限于上好BIM 课、保证证书考试通过率,而是借助1+X 考试这一重要推力,提升师生BIM 现实应用能力,让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接近行业需求的人才所应具备的水平。我院现已启动承接现实工程的BIM 土建、机电建模与深化设计工作,并开展面向社会学员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服务辽沈地区发展。

(三)“三个化一”——实现课程相互融合

1.课程建设——信息化

2020 年我院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了建筑信息模型BIM 在线课程(见图3)。本课程立足于1+X 初级考试实操题内容,将理论知识穿插其中,课程宗旨是以软件操作为基础实现三维模拟,以1+X 为目标实现课证融通,以应用为主线实现精准育人。

图3 我院上线的建筑信息模型BIM 在线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提高学生对BIM 技术的理解以及使用Revit 软件的建模实操能力。本课程涵盖全部1+X 初级考试实操考点,完成学习之后即可获得参加初级考试的基本实操能力。课程中还由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介绍分析现实BIM 应用案例,扩展学生课堂外的视野,并在平台上提供课堂实录视频供在线学习者观看。课程截至目前已顺畅运行三个学期,共6 所院校1594 人选课。通过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选课学生对本课程反馈良好。

除了在线课程之外,我们还启动了BIM 在线资源库的搭建。资源库目前向全体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开放。库中收录行业相关政策文件、多款BIM 软件的自学资料、历年1+X 真题、行业其他BIM 考试真题和复习题、我院学生历年优秀参赛作品展示等。资源库始终处在不断补充完善中,为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2.课堂革命——项目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以项目化教学方式,精选1+X 初级考试真题作为学习任务,讲解软件基本功能及模型创建方法,从而带来项目管理“课堂革命”。在此基础上,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基于学院现实基建项目图纸,完成BIM 土建、机电多专业的建模与深化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现实应用能力。

3.教学内容——思政化

在BIM 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团队认真分析了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兼顾专业知识的特点及思政教育的要求,构建起了以思政教育为宗旨,以案例库为核心,串接、辐射相关知识模块,融合多种教学资源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近年来,BIM 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非常迅速,诸多建设项目的BIM 水平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基于以上背景,课程团队重新对原有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梳理,精选多个典型案例,建立了BIM 课程思政体系。

(四)“四项能力”——全力冲击实践价值

1.BIM 现实应用能力

依托现有的师资及软硬件条件,我院逐步将现实工程项目引入BIM 教学、备赛等环节,着力提升师生的BIM 现实应用能力。自学院开设BIM 课程以来,已有多届毕业班学生自发选择BIM 建模作为毕业设计内容(见图4)。伴随1+X 工作启动、BIM 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之后,团队教师带动更多学生基于校园建设项目的真实图纸完成BIM 毕业设计,成果完整全面、水平较高。

图4 我院学生基于学院餐饮中心项目制作的BIM 建模毕业设计

2.BIM 项目的承接能力

我院目前已逐步启动承接实际项目,目前已有多个待建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将由BIM 团队教师带领社团优秀学员完成多专业的建模和深化设计工作,如完成了待建工程给排水的设计(见图5、图6)。此项工作运行成熟、师生水平进一步提升后,将着力开展社会服务,参与项目建设。

图5 我院学生基于现实待建项目图纸完成的给排水模型局部

图6 我院学生基于学校真实待建项目完成的BIM 土建模型

3.BIM 备赛能力

团队教师从BIM 社团中选拔优秀学生,在2020年参加了两次BIM 技术综合应用类比赛,使用校园在建项目施工图纸,完成了全套建筑、结构、设备的建模及管综优化、碰撞检查等深化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今后还将继续不懈磨练师生技能水平,参与更多同类比赛。

4.BIM 的社会服务能力

本项改革的成果不局限于助力本校学生的能力提升,还将深入发掘、应用改革中的资源和经验,以服务社会学员。目前我院将已上线的BIM 在线课转化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由我院BIM 团队直接负责,通过线上形式提供教育服务,为来自社会的BIM 学习者提供框架清晰、内容翔实、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源,为寻求学习BIM 软件操作技能并从事相关工作的社会学员提供有效的帮助,未来五年计划服务1000~2000 人次。

三、改革成效

(一)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本项改革启动后,我院对于BIM 软件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进行了一系列修订。经历2020 年的疫情之后,再次将课程改为“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线下由教师面对面指导软件操作技巧,线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二者的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以往,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更加积极,时常见到激烈讨论、相互纠错的场景。有更多的学生表示希望参加1+X 考试,掌握一技之长。BIM 团队教师在2020 年制作的在线课程也以其丰富、极具针对性的内容,在校内和其他院校选课的学生中获得了好评。

(二)1+X 考试成果突出

2019 年成功申报1+X 考点后,我院依据考试大纲和现实学情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框架流程,目前已经举办的数期初级和中级考试,通过率均在辽宁省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2019 年至2022 年,初级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6%、90%、95%、100%,获河北省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颁发的“最佳考试通过奖”(见图7)。

图7 我院获河北省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颁发的“最佳考试通过奖”

(三)BIM 赛事进步明显

我院师生多年来积极参与辽宁省教育厅及行业企业举办的BIM 相关技能比赛,历次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改革开放之后,学生更多地参与了侧重BIM 现实应用能力的比赛,在备赛中深入研究真实工程项目中更加复杂多变的建模与深化设计内容,在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0 年6 月,我院学生在首届“品茗杯”全国高校BIM 应用毕业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2020 年9 月,在辽宁省第二届BIM技术应用大赛(院校组) 中获三等奖。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BIM 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完善,更有效地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让BIM 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服务,为建筑行业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建模我院考试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准备考试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