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家长资源课程开发路径探微

2022-07-04 02:21:50伍辉燕
高教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费学生家长师范生

伍辉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1)

为加快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广西在2013年开始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第一批培养单位,截止到2021年7月,学校已有1863名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毕业后走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为持续向农村小学输送优秀师资,2021年,广西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一共招收3000名地方公费师范生。

在这近十年的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是在沿用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体、美等方面的课程教学。而这种传统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从而导致部分师范毕业生出现教师职业技能不高、艺术课程教学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现象促使我们思考: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创新公费师范生课程体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报读公费师范生时,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从事教师职业的家长(亲戚、长辈)的影响。那么,这些有着教师身份的家长能否成为丰富免费师范生课程体系的突破口呢?

一、公费师范生家长从事教师职业情况的调查

为了解公费师范生家长从事教师职业的情况,课题组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针对2016-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共9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335名学生表示家长(曾经)从事教师职业。由于后期需要邀请部分家长来校授课,因此,课题组采用“今日校园”平台的信息收集表单制作问卷,要求这335名学生进行实名制填写。

(一)家长工作岗位情况

关于“您家长目前是在哪里工作”的问题,调查结果(表1)显示:有36.12%的学生家长是在乡镇中心校;有16.42%的学生家长是在村教学点;有16.42%的学生家长是在县城小学;有6.57%的学生家长是在县教育局(曾经从事教师职业);有24.48%的学生家长是在其他学校。

表1 家长工作岗位情况表

(二)家长职称或职务情况

关于家长职称或职务的问题,调查结果(表2)显示:有26.57%的学生家长是初级职称,有36.12%的学生家长是中级职称,有26.87%的学生家长是高级职称,有6.57%的学生家长是中小学校长,有3.88%的学生家长是当地县教育局领导。

表2 家长职称(职务)情况表

(三)家长获得教学表彰情况

关于“您家长获得过最高级别的表彰”的问题,调查结果(表3)显示:有10.15%的学生家长是自治区级,有33.43%的学生家长是市级,有23.58%的学生家长是县级,有8.06%的学生家长是乡镇级,有24.78%的学生家长未曾获奖。

表3 家长获得最高级别的教学表彰情况表

(四)家长获得表彰的内容情况

关于“您家长获得县级以上的表彰是属于什么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表4)显示:有29.25%的学生家长是教学技能,有16.12%的学生家长是道德模范,有54.63%的学生家长是优秀教师,有28.66%的学生家长是优秀班主任,有3.28%的学生家长是优秀校长和优秀中队辅导员,有15.22%的学生家长是其他表彰,未曾获得表彰的学生家长占19.40%。

表4 家长获得县级以上的表彰内容情况表

(五)家长在教学方面的特长情况

关于“您家长在什么教学方面具有特长”的问题,调查结果(表5)显示:有28.06%的学生家长是书法,有12.54%的学生家长是音乐,有7.16%的学生家长是美术,有5.37%的学生家长是舞蹈,有15.22%的学生家长是体育,有24.88%的学生家长是朗诵,无特长的学生家长占42.69%。

表5 家长在教学方面的特长情况表

二、公费师范生家长资源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统计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家长或是教学技能较好,或是师德模范,或是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或是擅长艺术课教学。因此,如果我们能根据家长的这些特点,开发成相关课程,纳入公费师范生课程设置,并邀请家长为师范生授课,或许能另辟蹊径,丰富公费师范生课程体系。

(一)进一步推进公费师范生课程改革

2018年3月,国家教育部、发展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出了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课堂,采取组织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邀请这些具有家长身份的优秀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走进公费师范生课堂,利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不失为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新的举措。

(二)有利于解决实践课时形式化的问题

在很多公费师范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都清晰地标有每门课程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如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小学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的实践课时比例达三分之一,其他课程的实践课时在10节左右。这些课程大多数是由理论见长而实践不足的高校教师进行授课,一般只是以书面作业、交流讨论等任务作为实践课时的内容。然而,这似乎远远不够。有研究者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实施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各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很少有相应的课程设置与实施”[1]。因此,我们需要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或教育管理者,结合目前乡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与高校教师共同完成实践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有效地解决师范生实践课时形式化的问题。

(三)丰富公费师范生课程的类型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大多数实行包班制的教学实际,一些省(自治区)将地方公费师范生称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如山东省在2015年启动了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面向乡村学校培养本科层次一专多能的全科教师。这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任务,才能符合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制定师范生教学计划时,各高校尽可能提高学科专业课程在教学计划总课时中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教育课程课时的压缩,且类型呈现单一化趋势”[2]。此外,大多数高校以师德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教学技能等模块设置课程,课程类型不够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未能满足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开发家长资源课程,并邀请家长为学生授课,能够丰富公费师范生课程类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有利于高校和地方政府及小学有效合作

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历来饱受诟病,我们曾试图从地方政府、小学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参与师范生培养工作,构建由高校、地方政府、学校构成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然而,由于相关制度尚未完善,三方的利益需求点不一,地方政府、小学并未实质性地参与到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地方政府参与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仅满足于对报考公费师范生候选人的筛选和推荐,高校与小学之间的校校合作仍停留在接收见(实)习生层面,浅尝辄止的合作内容和方式未能有效解决师范生理论课程枯燥、实践课程指导不到位的问题。而具有学生家长身份的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大多数会出于关爱自己孩子成长的考虑,积极支持和参加高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开发家长资源课程,有利于促进优秀的小学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以家长的身份参与到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从而加强高校、地方政府和小学之间的合作,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深化家校合作、校校合作。

三、公费师范生家长资源课程开发的路径

1949年,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Ralph W.Tyler)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4个经典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3],这是课程开发时必须考虑的4个问题。

从目前的农村小学实际教学需要和教师专业素养两个层面来讲,公费师范生需要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精湛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娴熟的艺术课程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公费师范生需要在师德、师能、师艺等方面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因此,在开发公费师范生家长资源课程时,我们应该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开发。

(一)师德型家长资源课程开发

师德既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养。由于公费师范生属于定向培养性质,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承担培养教育费用,“下得去、留得住”的要求突显了对公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的内容,从中遴选“道德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家长资源,挖掘其教学生涯中的感人事迹和师德教育的典型案例,将之开发为师德型家长资源课程。

首先,将师德型家长资源课程细分为爱岗敬业类、关爱学生类、乡土情感类等,再依据不同的类型确定课程目标。以关爱学生类课程为例,我们可以这样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师德模范为榜样,关爱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其次,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我们可以选取家长(师德模范)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爱学生的具体行为和事迹,作为课程授课的主要内容。再次,考虑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讲授、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分享体会等形式进行课程实施,让学生在真人真事中获得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陶冶。最后,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的结果开展课程评价,为后续的师德型家长资源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例如,学校邀请到全国模范教师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原江柳村小学余启贵老师(学生家长)为学生开展“四有”好老师专题讲座,余启贵老师讲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用背篓背送学生上下学的感人事迹,并让学生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广西卫视等媒体拍摄的记录片,余启贵老师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一位“四有”好老师具有的高尚师德。学生在听完讲座之后,纷纷表示深受感动,立志向余老师学习。

(二)师能型家长资源课程开发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文件,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分为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涵盖了师德准则、职业认同、关爱学生、学科素养、设计教案、教学组织、学习评价、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反思改进等32项标准[4]。因此,在进行师能型家长资源课程开发时,课程目标要紧密结合教师职业能力标准,遴选获得县级以上教学奖励的家长,挖掘其教学生涯中的德育工作经验、教学竞赛经验、班级管理经验等,将之开发为师能型家长资源课程。

首先,将师能型家长资源课程细分为德育能力类、教学实践能力类、班级管理类、专业发展类等,再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课程目标。以班级管理类课程为例,我们可以这样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综合育人的内涵,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掌握一定的班级指导能力和组织活动育人的能力。其次,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我们可以选取家长(优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作为课程授课的主要内容。再次,考虑到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讲授与示范、情境模拟与表演、学生分享与交流等形式进行课程实施,让学生学习到一线教师开展班级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最后,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的结果开展课程评价,为后续的师能型家长资源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例如,学校邀请到桂林市L区教育局副局长(学生家长)为学生开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讲座,该副局长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小学教师(班主任),如何成长为小学校长、教育局领导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很多教育(班级)管理的经验,并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到一名优秀教育(班级)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三)师艺型家长资源课程开发

从目前各地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情况来看,大多数都定位于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从而弥补目前乡村基础教育缺少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教师的不足。因此,师艺是指教师在胜任主教课程(语、数、英)的基础上,具备兼教艺术课程(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从中挑选有书法、音乐、美术、舞蹈教学特长的家长,邀请他们来校开发师艺型家长资源课程。

首先,将师艺型家长资源课程细分为书法类、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等,再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课程目标。以美术类课程为例,我们可以这样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意识,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具有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美术课教学的能力。其次,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我们可以选取具有美术教学特长的家长,将其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学生作品等作为课程授课的主要内容。再次,考虑到美术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讲授与示范、学生合作与训练、分享与交流等形式进行课程实施,让学生学习到如何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艺术课教学的能力。最后,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的结果开展课程评价,为后续的师艺型家长资源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例如,学校邀请到桂林市G小学校长(学生家长)为学生开展美术课教学的指导与训练,该校长结合她十余年的小学美术课教学经验,从小学美术课教案的撰写,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再到学生作业的评价,她都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示范,并强调在美术课教学中应融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发扬和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使学生明白了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应具有的精湛师艺。

猜你喜欢
公费学生家长师范生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0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湖南: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男教师 完善补充编制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