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父母冲突感知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认知评价及自尊的中介作用

2022-07-04 07:40:52苏贞贞
教育观察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职生冲突个体

苏贞贞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044000)

一、引言

生命意义感是个体理解、领会自己生活的意义,并意识到自己生命或人生的目的、使命、首要目标,分为拥有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两个维度。[1]拥有意义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活得是否有意义的感受程度,强调结果;寻求意义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人生意义的积极寻找程度,强调过程。[2]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生命意义感与个体多种心理品质、行为表现都显著相关。王鑫强等人的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负相关。[3-4]金玲玲等人的研究显示,生命意义感能够预测学生深层学习动机。[5]覃丽等人发现,生命意义感通过学习动机间接影响学习成绩。[6]生命意义感作为一个能够影响个体生活和学习的因素,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家庭环境是个体一出生就接触到的外部环境,对个体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众多因素,如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家庭环境因素对生命意义感有促进作用,消极的家庭环境因素则对生命意义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陈秀云发现,家庭氛围是否融洽能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感。[7]程建伟等人发现,家庭功能越强大,高职大学生越容易感受到生命意义的存在,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对生命意义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8-9]李旭等人证实,家庭气氛和谐的个体的生命意义感高于家庭氛围不和谐的个体。[10]谭静怡的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会削弱个体的生命意义感。[11]父母冲突是家庭环境因素中常见的一种负面因素,是指父母双方因为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发生的言语或身体的攻击与争执。[12]父母冲突与个体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如何,又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生命意义感,此问题少有人研究。

自尊是指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13]自尊通常是一个起着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例如,自尊能正向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即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其生命意义感也高。[14]自尊在职业认同感与生命意义感间起中介作用[15],家庭教养方式通过自尊间接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感[16]。此外,自尊水平易受到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父母冲突越激烈,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17]父母冲突还通过个体对冲突的认知评价影响各类关系和适应问题。在父母冲突对自尊的影响机制中,个体对冲突的认知评价起着中介作用。[18]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期,他们开始考虑未来的生活和就业等问题,其间的学习生活状态对其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鉴于生命意义感与个体学习生活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职生认知评价、自尊及父母冲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着重探究认知评价和自尊在父母冲突和生命意义感间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95份。其中,大一学生253名,大二学生242名。

(二)研究工具

1.生命意义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Steger等人编制、王鑫强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4-5]该量表由拥有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两个维度构成,各5个题目。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生命意义感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7,拥有意义感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1,寻求意义感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1。

2.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Rosenberg编制、汪向东等人修订的中文版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19]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从“1=很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其中,有五个项目为反向计分,五个项目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

3.父母冲突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Grych等人编制、池丽萍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冲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20]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六个维度构成,分别为冲突特征分量表(包含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三个维度)、威胁认知分量表(包含后果威胁、应对效能两个维度)、自我归因分量表(对应自我归因维度)。该量表共4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根据池丽萍等人对认知评价、婚姻冲突与青少年自尊关系的研究思路[18],本研究将冲突特征分量表作为个体感知到的父母冲突,将威胁认知分量表和自我归因分量表作为个体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6,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3、0.844、0.730。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中介效应运用PROCESS插件进行分析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利用自陈式量表一次性采集数据,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偏差。因此,按照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本研究对生命意义感、自尊、父母冲突量表所有项目同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有12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因子能够解释的变异量为23.08%,低于临界值40%。这说明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父母冲突、认知评价、自尊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表1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经过检验发现,高职生的父母冲突、认知评价、自尊水平、生命意义感在年级层面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冲突、认知评价等变量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具体如下:父母冲突与认知评价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认知评价与自尊、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

表1 描述性统计及变量间相关分析结果

(三)认知评价、自尊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Hayes开发的Process程序,对认知评价、自尊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冲突对认知评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685,p<0.001);父母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286,p<0.001);父母冲突和认知评价同时预测自尊,负向预测作用都显著(β=-0.193,p<0.001;β=-0.289,p<0.001);当父母冲突、认知评价、自尊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认知评价对生命意义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137,p<0.05),自尊对生命意义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36,p<0.001),父母冲突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61,p>0.05)。

根据Bootstrap方法的中介效应检验标准,如果95%置信区间包含0,则说明中介效应不显著;如果不包含0,则中介效应显著。本研究中,父母冲突通过认知评价对生命意义感的间接效应显著,父母冲突通过自尊对生命意义感的间接效应显著,认知评价、自尊在父母冲突和生命意义感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如表2所示。而父母冲突对生命意义感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177,0.051],已包含0,说明加入认知评价和自尊后,其直接效应不显著。综合以上结果,认知评价和自尊在父母冲突和生命意义感间的总中介作用显著。

表2 认知评价、自尊的中介效应检验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冲突、认知评价、自尊、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冲突对生命意义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家庭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12],家庭不和谐氛围会导致个体低生命意义感[11]。可见,家庭负面因素确实会对生命意义感造成影响。当认知评价与自尊加入回归方程时,父母冲突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变得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认知评价和自尊在父母冲突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且通过三条路径起作用,如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认知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认知评价→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父母冲突会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对生命意义感产生影响。自尊作为一个人格变量,它的发展与家庭各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当个体经常感受到父母冲突时,他会产生压抑、不安和无助感。尤其当父母冲突一再发生,个体感觉自己面对冲突无能为力时,他会产生自责、羞愧感等,降低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进而影响对生命意义的寻求与体验。

父母冲突会通过认知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和认知评价→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命意义感产生影响。这与认知—情境理论的观点相符。认知—情境理论认为,父母冲突会通过认知评价影响子女的发展。[20]父母冲突发生后,个体会对父母冲突的后果、原因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这种评估会受到父母冲突的频率、强度和解决程度的影响。当个体认为父母冲突的后果严重,自己没有合适的应对方式,或把父母冲突产生的原因归在自己身上时,父母冲突的水平越高,个体消极的认知评价就越高。这些消极的评价会让个体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产生压抑、焦虑的情绪,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感,使其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一旦这种消极的认知评价趋于稳定,也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使其认为自身没有价值,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降低自尊水平,产生消极的生活体验,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感。

本研究中,对个体而言,父母冲突不仅在当时对个体造成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效果是长久的。对经常暴露在父母冲突中的个体来说,形成消极的评价认知、低的自尊水平、低的生命意义感等可能还会使个体产生更多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对此,合理调整高职生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父母冲突,适当处理父母冲突与自己的关系,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让高职生发现并体会生活的意义及价值的切入点之一。后续研究可以扩大研究对象或进行纵向研究,纳入其他因素,更加准确地探索家庭环境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帮助。

五、结论

高职生感知的父母冲突、认知评价、自尊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相关。父母冲突对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加入认知评价和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后,父母冲突的直接预测作用变得不显著,认知评价和自尊在父母冲突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高职生冲突个体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中国火炬(2012年3期)2012-07-25 1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