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 月以来,上海新冠疫情肆虐,社会经济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全城封控近两个月后,终于迎来了疫情好转,全社会迎接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的局面。
这次新冠疫情不仅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还给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市民的正常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目前,在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上海提出了关于恢复经济的50 条具体措施。我们认为:
首先,这些措施的出台,很有必要。疫情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不采取特别措施加以扶持的话,将有一大批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企业破产又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造成民众的生存困难;同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以及国际供应链的节点城市,上海企业的停工停产,还会波及到全球供应链的完整,影响中国在未来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其次,这些措施的出台,非常及时。上海从3 月份开始疫情加重,大多数企业从那时起,生产就不太正常,至今已经有2 个多月了。据我们调查,目前大多数企业能够维持的最长时间为3 个月左右,现在已经到了临界点附近。因此,现在出台政策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第三,这些措施的出台,非常全面,也非常到位。我们从50条措施的内容来看,这些措施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全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到大力促进消费恢复,从稳就业到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全部考虑到位。这些政策覆盖面广、内容实在,是一套多管齐下的组合拳。
第四,仅仅靠这50 条措施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多地局限在操作层面。要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难,引领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离不开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支持。如通过有效的宏观货币政策和宏观财政政策的调整,通过发行抗疫特别债券等措施,支持经济复苏。
1、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抗疫特别债券,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疫情期间,由于大多数企业停工停产,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停顿,政府的税收收入大幅度减少,财政陷入困境;而抗疫和保民生方面的支出又不可避免地明显增加;因此,减收增支导致政府的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唯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抗疫特别债券,才能在短期内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压力,也为未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行、维持民众生活,促进企业恢复提供资金支持。
2、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在供给端,发行一定数量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券”,用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券”由市政府定额发行,按照一定标准发放给中小微企业,作为代金券,用于缴纳税费、支付房租和员工工资;房东及员工获得代金券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支付公用事业费。这样既给与企业实质性的支持,又避免了减税、减免房租等政策带来的政府收入减少的副作用,还避免了租赁政府房地产(可减免)与私人房地产(不可减免)的企业之间的明显的不公平。与此同时,增加政府购买力度,恢复和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同时保障投资的有效性。加大投资、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对老旧小区,加速加装电梯等设施。
在需求端:通过发行“抗疫消费券”的方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抗疫消费券”在规定的范围内,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和支付公共事业相关费用。这样,既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又拉动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业务。此外,还可以利用总量+结构调整的方式刺激消费端,加强市到区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配套转移支付和特殊转移支付等形式,刺激基层政府消费投资配套。
3、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
这些政策具体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分;充分了解并积极开发国家央行和外管局政策出台的23 条金融支持政策;关注和利用货币政策红利释放的方向性,例如对于小微企业、数字经济的扶持等;加强信贷投放。
4、放松房地产市场的管制政策来带动经济增长
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应该说,这些政策对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困难,上海市政府可以考虑采取稳妥措施,放松房地产市场的管制,促进楼市复苏,带动经济增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实施渐进式的放开政策,一定不能一下子放开限购,那样反而会使房地产市场迅速陷入萧条,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国内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这次疫情中受害最严重的群体,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稳住广大市场主体和保持市场活力,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给中小微企业发放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资金支持券”来帮助和支持企业恢复生产以及发放“抗疫消费券”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市场需求以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积极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举措帮助企业纾困
对于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可加强融资担保、实施贴息政策等具体金融手段,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让利,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高其生存能力。
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迅速完善补漏产业网络
依托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益企服”平台,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帮助小微企业迅速寻找商机和挖掘市场需求。疫情也带来了新的商机,例如,社区团购、数字化娱乐等方面,通过降低审批流程和行政成本,鼓励疫情后新业态的发展。
3、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降低企业社保负担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疫情期间,缓交企业社保,减免企业两个月社保。对于很多公司和员工的劳动仲裁纠纷,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建议在执行层面适当放松、放宽,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稳定就业。
4、支持稳岗培训,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政府通过对大学和培训机构进行补贴,让参与者免费接受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能力。
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的最主要任务是三保:一是保企业正常运营;二是保就业、保民生;三是保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要实现这三保,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GDP 的实际增幅为4.8%,二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的加剧,全国多地出现了大面积的停工,因此,GDP 增幅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宽松的财政和货 币政策刻不容缓。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吸取以往“大水漫灌”的教训,防止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等领域。
在传统经济面临很大困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是提振未来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做好顶层设计,共享数据资源,打造数字经济的内核
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畅通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互动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明确政府牵头工作机制及具体职能事项。加强市-区-街道-居委,以及市-区-企业协同,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城市更新,切实服务于人民生活改善。培育市场需求,引导消费潮流。
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资源是最重要得资源,而这些数据大多掌握在政府手中,建议政府相关机构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得前提下,开放大数据资源,推动资源整合。聚焦交通、医疗、信用、教育科研,充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池。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数据指标的国际统一标准对接。
2、强化数字经济对经济体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加强经济体韧性。数字经济助力修复产业链和贸易网。通过搭建贸易数字化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帮助修复和搭建企业间联系与合作。同时,数字经济服务于中小企业纾困。通过在线单一窗口、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途径,全力支持中小企业脱困、保障就业。
数字经济下物联网建设和完善,有助于抗击疫情余波。例如通过物联网关注区域或个体关键热点数据,例如联网热像仪、接触者追踪设备和可穿戴的健康监测设备等,以及时发现疫情风险区。数字经济相关软硬件设备需求将增加,政府可以引导市场关注相关机遇。信息通讯技术商品贸易在疫情以来得到极大增长,包括电脑、智能手机、远程工作平台,以及周边设备。
3、着力消除数字鸿沟,强化数字化基层管理
首先是数字便利化,通过进一步推动应用软件的简便模式、老年人模式,减轻年龄层面数字鸿沟;其次是广泛的基于个人信息的数字化,面对老年人等群体应用软件技术的不便捷,其社保卡、身份信息乃至基于人脸技术识别的数字化发展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信息需具备安全保护措施。基于基层信息搜集的区块链技术,强化数字化基层治理。利用其泛中心化、链上数据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特征,推动基层社区自治、互助与信息公开透明化,并服务于稳定预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