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对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状况的影响

2022-07-04 20:31王晓慧 张雅军 戴军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语言沟通精神疾病心理护理

王晓慧 张雅军 戴军玲

摘  要:目的  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对患者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济南市优抚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评分、治疗配合度、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RAHP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可有效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健康行为能力、患者治疗配合度、康复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3-00-04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会导致行为、意识、情感、认知等出现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睡眠障碍、敏感多疑、情绪紊乱、性格突变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2]。当前,临床对于精神疾病主要以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为主,但由于精神疾病病程较长,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差,因此对临床护理服务要求较高[3-4]。心理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更加重视患者社会、文化、精神、心理层面的需求,从多方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5]。语言沟通的目的是通过增加交流、沟通,拉近彼此距离,赢得对方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6]。因此,为探究精神疾病护理中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的效果,本研究对2019年9月~2021年9月济南市优抚医院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济南市优抚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4.62±3.1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06±0.52)年;精神疾病类型:紧張型19例,偏执型27例、其他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15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19例;婚姻状况:已婚34例,未婚10例,丧偶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4.58±3.12)岁;病程在3~8年,平均病程(5.07±0.61)年;精神疾病类型:紧张型21例,偏执型26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4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6例;婚姻状况:已婚32例,未婚11例,丧偶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济南市优抚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存在反复语言幻听、情绪障碍、思维障碍、紧张综合征、自知力障碍、意志减退等症状,症状持续≥1月;②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7];③年龄>18周岁,男女不限;④病历资料齐全、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酒精滥用者;②妊娠、哺乳期女性;③存在视听、智力障碍者;④合并冲动兴奋不合作者;⑤中途退出此研究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合并脑器质性病变者;⑧合并抑郁症、痴呆等疾病者;⑨病情波动明显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士以口头宣教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方案、目标等,管理好病房危险物品,每日排查危险因素,保证病房环境安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

(1)心理护理。①心理评估:收集患者社交、家庭等资料,通过主动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评估心理状态,分析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据综合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及时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包括表扬、赞扬等;物质奖励包括纪念品、生活用品、食物等。②健康教育:护士通过画册、宣传册、面对面讲解、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联合公益企业、社区等为患者讲解精神疾病人群再就业情况。通过医学数据、案例分析等强调家庭干预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帮助患者从社会人际交往、日常生活技能等多方面重建社交。③情绪调节: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发泄负面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积累,通过引导患者学习瑜伽、画画、书法、下棋、打球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音乐可选择旋律变化小、和声简单的音乐。④情感支持: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其家庭支持、关爱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真诚的照顾、关爱。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结交心态良好、充满正能量的朋友,有助于调整心态,加快机体康复。(2)语言沟通。①面对面沟通:护士通过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迂回提问患者生活表现,予以适当的建议,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②共情护理:护士耐心聆听疾病以及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并予以指导、解释,对于存在妄想、幻听的患者,可每日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出现暴力倾向的患者,应通过沟通向患者讲解冲动引发的不良后果,尝试以语言对患者加以安抚。对于以上非药物干预方法仍旧无效的患者,则遵医嘱予以镇定剂稳定患者情绪。

1.4  观察指标

①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无焦虑<7分,可能焦虑≥7分,肯定焦虑≥14分,明显焦虑≥21分,严重有焦虑≥29分,总分56分,焦虑感越重,分值越高[8]。②HAMD评分:正常<8分,可能抑郁8~20分,肯定抑郁19~35分,严重抑郁>35分,总分78分,抑郁感越重,分值越高[9]。③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评分:包括健康责任、运动、心理安适、营养4部分,对应条目、分值分别是12个(48分)、6个(24分)、4个(16分)、6个(24分),共计28个条目,以0~4级评分法评定,总分112分,健康行为能力越高,分值越高[10]。④治疗配合度:完全配合医生治疗,未见抵触情绪是完全配合;基本配合医生治疗,偶有抵触情绪是基本配合;未达以上标准是不配合。总配合度=(完全配合+基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⑤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包括工作能力、兴趣及卫生、社交、生活4个维度,每个维度条目有6个,以0~4级评分法评定,康复效果越好,最终计分越低[11]。⑥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包括社会、生理、心理、环境4部分,每项总分均为100分,生活质量越高,分值越高[12]。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配合度)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RAHP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SRAHP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RAH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IPRO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觀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发病人群有低龄化、年轻化趋势[13]。精神疾病会导致患者行为、认知以及情感出现明显异常、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减退,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4-15]。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好转后,仍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还需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鼓励、支持[16]。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时,语言不当很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其出现自杀、自残行为,对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均构成了一定威胁[17-18]。因此,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效果显著。分析如下: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格外重视患者心理特点、健康状况,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介绍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指导患者通过多种方式转移注意力,调节不良情绪,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1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RAHP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IPROS评分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可纠正精神疾病患者不良行为,提高生存质量。分析如下:精神疾病患者在行为、思维以及意识上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丢失了自我洞察能力,不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社交以及沟通能力均受损。通过语言沟通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让患者有一种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对于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郭清华[20]等研究中,接受心理护理的试验组干预5周后抑郁评分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证实了心理护理在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焦虑情绪方面效果显著。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病例数较少、病例均来源于同一家医院、研究时限较短,对结果的代表性、一般性、有效性有所影响,因此,仍旧需临床扩大样本病例数、增加不同医院精神疾病病例、延长研究时限,为评估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护理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患者采纳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督促其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提高治疗配合度、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师福香,罗艳,张晶,等.强化血糖控制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1):157-160.

[2]沈杏英.基于人本理念的护理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9,48(19):3411-3413.

[3]刘英,张凯,胡江.全程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耻感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7):2297-2299.

[4]王雅辞,闫冰雪,关馨瑶.时间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及精神症状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2):3037-3040.

[5]磨丽莉,潘巧淑,周芳珍,等.运动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7):3067-3070.

[6]贺光春,米莉,李飞,等.强化式心理干预联合技巧性语言沟通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沟通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95-1398.

[7]华燕,吴叶.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GAS与PANSS评分的影响[J].检验医学與临床,2020,17(11):1617-1619.

[8]曹志丹,胡雁真,王蕾,等.Orem自护模式及其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评估工具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629-632.

[9]刘敏,田玉梅,职璞,等.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2):332-333.

[10]倪珦,曹燕.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4):514-517.

[11]徐兴红,吴玉峰,刘玉蓉.阅读疗法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 38(9):641-647.

[12]肖雪,胡大一,田静,等.团体沙盘干预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 26(4): 342-347.

[13]杨娜,宫晓鸿,章艳.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与病耻抵抗的影响因素及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效果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6):1282-1285.

[14]齐晓燕,方喜玲,王静.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2):3345-3347.

[15]张笑梅,李雪艳.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况、认知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8):1324-1325.

[16]褚丽红,陈文琪,朱海燕,等.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105-108.

[17]李玉华,汤玉妹,曹新妹,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1):47-50.

[18]朱晓洁,倪琳,夏海涛,等.基于格林模式的服药管理训练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7):1319-1323.

[19]倪俭,朱翠芳,吕钦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1):148-151.

[20]郭清华,陈超,栗雪琪,等.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169-171.

猜你喜欢
语言沟通精神疾病心理护理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探究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技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探究
一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