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斌琴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且新时期图书馆的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不仅仅是书籍储藏与图书借阅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知识传播与思想交流的社会公益性平台。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提高文化实力,加强思想交流已经成为社会性要求,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地,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中汲取知识养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行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要想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对人才以及知识提出新要求,也必须探索和创新管理路径。
当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模、服务水平、馆内资源等均是体现高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对校内图书馆的建设,并且投入了很多资金。为了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国内诸多高校均开始大力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但是就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率均相对较低,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理念不清晰的问题。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待持续优化和完善,否则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此外,管理经验缺乏、管理能力不足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培训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术,便难以迎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无法及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发展模式。由于图书馆建设资金多用于硬件方面,造成了馆内文献资源更新相对缓慢,文献资料十分陈旧等问题,进而导致广大师生不能及时了解社会最新動态、科学前沿知识,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规范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虽然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是在教学管理和科研方面,但是高校图书馆也要重视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如果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那么就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性。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一方面是管理队伍规范意识有待提高,例如工作态度不严谨、服务意识不足等。图书馆的服务人群广泛,因此日常管理工作比较烦琐,要求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当前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在管理人员的培训方面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制度,没有定期组织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要想进一步提升,就必须规范图书馆管理工作。所以,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规范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健全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与约束,而当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就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队伍的人员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传统的管理机制无法满足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一些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导致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其次,没有依据管理工作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管理制度;转型期间,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以及服务职能都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其管理依然沿用传统制度,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再次,奖惩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追根溯源,导致管理队伍缺乏责任意识。最后,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没有完全根据相关人员的专业领域进行岗位安排,从而给管理效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可见,图书馆管理创新也是健全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全面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
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创新一定要尊重读者的需求,立足读者的现实需要,为其提供比较全面的服务。图书馆服务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包括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单一,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培训等,在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应当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是师生,而管理员和读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服务过程中难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容易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机械式地处理相关问题,工作内容难以与读者架构起双向互动的桥梁,因此难以获取读者意见的反馈信息,服务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改进。另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丰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一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经验,在图书分类和读者指引等方面没能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除此之外,针对管理人员,图书馆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先进的服务培训机制,需要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以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新时期,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网络资源的高效共享,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但是这些数据库主要发挥信息资源的检索功能,难以根据读者的多元化需要,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利用,使得数据库资源使用功能较为单一。这体现了高校图书馆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对信息化功能的实施还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技术与设备需要持续更新。这是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推动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图书馆作为各种文献资料及信息的存储场所,在教学与科研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今是信化息社会,图书馆需要管理的资源信息量越来越大,面临的读者需求也更具个性化、多样化,其管理对象不仅仅是纸质文献资料,还包括各种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献资源。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才能够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存储与传播先进的文化信息,才能够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个性化服务,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图书馆数据资源的高效共享,从而全方位推动图书馆管理职能的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指的是通过整合利用各项资源,实现对图书馆管理内容与模式的创新,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对传统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配置,以切实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为保证转型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必须推动管理创新,这既是提高图书馆对外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观念转变与机制转换
推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转型,一方面应该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要求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高效整合人力、物力等资源,提高管理成效。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其管理观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是保持管理活力,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本校师生提供借阅服务,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其应该转向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更大范围地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应建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机制。图书馆应当改变以往针对内部服务的管理机制,使服务范围扩大化,基于先进的图书文献资源,发挥图书馆传播与弘扬社会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以榆林学院绥师校区为例,为实现图书馆管理的高效化,绥师校区图书馆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进行了科学明确的分工,落实了不同主体的责任,由各部门人员各自承担不同的文化职能,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技术。为提高管理机制的科学性,绥师校区图书馆与社会有关部门展开合作,共同打造合作化管理模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全面的服务。而针对员工管理,同样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转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学习理念,引导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使员工管理机制能够成为推动图书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内在动力。
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
完善先进的制度建设,对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而言非常关键。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导致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懈怠,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和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与工资直接挂钩,对其工作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榆林学院绥师校区为例,图书馆建立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表现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形成更具有竞争氛围的工作环境,使管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能够恪尽职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制度建设不能模板化,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不能以模板化的工作程序限制读者的个性需求。如果管理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生搬硬套,那么就容易引发与读者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双方建立信任、互动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灵活调整。
思想建设与队伍建设
思想建设与队伍建设也是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就思想建设层面而言,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與服务理念,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借阅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将读者的阅读体验放在第一位,全程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且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以榆林学院绥师校区为例,为了使读者能够在图书馆获得良好的借阅体验,绥师图书馆从各个服务细节出发,调整了设施设备的摆放位置、书架的排列标号以及阅览室空间的构造等,充分体现了“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图书馆管理人员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管理工作,还应该和读者展开互动交流,便于获取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反馈信息,明确读者的各种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就队伍建设层面而言,是要通过科学的培训教育,提高管理队伍整体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从培养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业务技能出发,针对图书馆实际情况制订培训方案,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呈现出更加积极向上的工作面貌、良好的思想素养以及熟练的业务知识技能,树立良好的图书馆馆员形象。为提高整体队伍服务水平,图书馆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以不断壮大管理队伍。此外,管理队伍建设还要求管理人员从各个方面与读者展开密切交流,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研究读者的阅读动机以及行为,以更加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读者的需求。
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管理服务形式,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以及更人性化的服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依赖人工,创新意识不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效率不高,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质量与效率。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一些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却没有朝信息化、智能化方向改革更新,因此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大力引进信息技术,开发相关的网络资源,构建起基于高校实际情况的图书管理平台,使广大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建设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必须基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为更大范围的人群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引导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对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推动图书馆管理理念与管理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想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图书借阅环境以及相关服务,就必须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与先进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与队伍建设,推动管理理念与管理服务模式朝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管理人员要正确看待新时期管理模式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着“以人为本”“为读者服务”的原则,将图书馆建设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泯利.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信息化建设,2016(04):255-256.
[2]杨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J].技术与市场,2015,22(04):88+90.
[3]田静.基于新形势背景下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科技风,2018(11):175.
[4]张转.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7(09):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