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萍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初中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在新时期已经变得死板,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教育需要,也不能适应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班主任,要把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之中,注重思想品德修养的培养,这是实现良好班级管理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德育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初中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并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保证班级良好管理的前提下,班主任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团结与和谐,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发掘德育的内涵,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分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德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全面的教学与指导。然而,从当前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现状来看,有的班主任不知道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还会对班风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管理教育方法不足
初中班主任要想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就必须采用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教学管理方法。然而,就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不够,往往采取说教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难接受,甚至感到厌烦,有时候讲得太多,反而会激怒学生。这样的德育只能使学生更加叛逆,为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三)对政策理解有误
实行“双减”后,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压力都得到了缓解。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和班主任在实施“双减”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并没有对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这就造成了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有效的计划和具体的方法,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强化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方法思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否真的有那么重要?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讲的: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人到位,做事才能成功。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笔者有一些疑惑,行为的好坏真的最终能决定命运吗?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一般认为智力高低、成绩好坏才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很少有人注意到教人育人,重在“育”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是在行为习惯上有过人之处,我们几乎找不到没有好品行却做成了大事的,就算有,也不长久。由此看来,教人育人重在“育”字并不是空穴来风,例如违反法律的人里也有大学生,他们也成绩优异,未来一片光明,但还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都是因为他们养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所以,初中班主任应该把育人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孰对孰错,知晓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二)坚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目标,即要求教师要围绕学生开展德育活动,从而树立学生的正确三观。首先,在德育工作中会遇到和学生产生分歧和矛盾的现象,此时就要求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包容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学生。教师还要注意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时要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巧妙地避免冲突的发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得到思想层面上的教化。
(三)利用班干部制度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一个班上的学生太多了,光凭一个班主任的能力,根本无法完全掌控。这时候就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选拔管理能力稍强的学生,来帮助建设更好的班集体。因此,要制定公平公正的班主任选拔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参与到德育监督的过程中来。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要懂得尊重学生的心理,了解每个学生,选择最合适的人员进行管理。在优秀的班干部领导下拥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其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也会随之提高,这就是集体的作用。另外在建设班集体,选拔班干部时要遵循民主原则,采取公正公平的选择方式。通过有说服力、有原则的选拔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人选,为班集体服务并发挥道德监督的作用,促进班集体的共同进步。
(四)强调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班级德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搬进班级,努力把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成为德育的主题和中心。例如,在植树节和劳动节前夕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植树和义务劳动的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提高其劳动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慣,提高其对学校环境的爱护意识。再如,在一些传统节日的时候开展名著阅读和传统文化主题的班会,然后在其中开展阅读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书法体验活动和班级合唱活动等,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班级文化活动,可以起到班级示范作用,让同学们在其中得到高雅的艺术熏陶,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水平。
(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一名优秀的初中班主任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不倦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促进他们良好文化、社会责任感和完善人格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天然教材,对于学生三观和学生良好技能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地方的初中教学只流于形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素养,从而导致少数学生价值观肤浅,对生活和学习的看法缺乏理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初中教育教学,是在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实践就有充分的必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带学生去纪念馆、博物馆和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汲取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兴趣。其次,传统文化渗透到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初中班主任要明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教育文化材料的内涵,了解传统文化,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三、结语
总之,初中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要从根源上认识问题和困惑,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改进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思政教育对初中生的价值观念的培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育和教学中,班主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使其懂得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依靠思政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居文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0):133.
[2]马玉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2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