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
新生名言一
山河远阔,枝叶关情。——新华社·钟华论·2022年新年献词
时事关联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集体作者笔名。2021年12月31日,2022年新年来临之际,钟华论发表新年献词,献词分为“奋进的中国”“可爱的中国”“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奋斗”“西安疫情”“壬寅虎年”六个部分。
在献词里的第二部分,相关内容为:山河远阔,枝叶关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年来的考察调研足迹,一幅以人民为中心的暖心图卷徐徐铺展,人们更能读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名言溯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名言故事
郑板桥是清代有名的文人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在山东任知县时,他的上司包括听闻他的名声,便向他索求字画。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图,并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赠之。
素材点拨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间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诗句中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两句诗既有诗人对自己的激励,也饱含着对同僚的劝勉,一个爱民清官的形象跃然纸上,具有借鉴价值。
運用示例
春去秋来,立夏冬至,山河远阔,枝叶关情。转眼,2021年已成过往。这一年,我们的领导人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我们的领航人——共产党人践行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他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无数汇聚的微光,见证美好时代。
新生名言二
中国梦,是“致广大”而又“尽精微”的梦想。——新华社·钟华论·2022年新年献词
时事关联
这两句话在献词里的第五部分,相关内容为:中国梦,是“致广大”而又“尽精微”的梦想。没有繁荣富强的祖国,怎会有安居乐业的家园,又何来岁月静好的生活。“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齐心协力地干,一点一滴地做,在勠力同心中激发筑梦圆梦的强大正能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厦就将巍峨挺立,美好梦想就会不断照进现实。
名言溯源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
名言故事
黄以方就“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向王阳明请教。
王阳明说道:“‘尽精微’就能‘致广大’,‘道中庸’就能‘极高明’。人心本来就是广大的,人如果不能做到‘尽精微’,那就是被私欲遮蔽了,不能变得更加精细。所以,人心要变得十分细微和柔软,能够适应所有的东西,这样私欲就不能遮蔽它,当然就不会有被遮蔽、被阻滞的地方了,广大如何不能达到呢!”
黄以方又问:“精微是指思想的精微,还是事理的精微?”
王阳明说道:“思想的精微就是事理的精微。”
素材点拨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境界,开阔自己的视野,胸怀宽广,扩大格局。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的态度去提高白己的知识水平。“极高明而道中庸”,是说虽然达到了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世事洞明、明察秋毫的境界,在对待实际问题上还是要大智若愚,持中守正,掌握好处理事情的分寸。即是不走极端,取其中正,符合世间的守常之道。
运用示例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来说明国家治理应该讲究工作方法。从不搞“大水漫灌”到下足“绣花功夫”,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再到“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再说明了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相结合的重要性。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