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班本主题式美术课程例谈

2022-07-03 20:18张莹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班本画展美术

张莹

孩子们的家乡——常熟,有着“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城市格局,秉承着“道启东南,文开吴会”的先贤智慧,每一位孩子都因这座江南古邑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源远流长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汇聚成了我们浓浓的文化血液。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大班幼儿认知和了解家乡文化有利于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文化体验,对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人文性的发展有较大的教育价值。

班本美术课程的设计应基于美术领域关键经验和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身心及认知特点,思考完整的美术情境或文化场域,以提高幼儿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的,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虞城印象·沁润童心”生发于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是基于儿童、基于文化、基于发展,充分挖掘、整理、筛选幼儿园周边独特的地域资源而形成的,也是结合了我园“十四五”规划课题维度下“文化润心”的分支,围绕“虞城文化伴童心,润心向美促发展”的课程理念,深挖幼儿美术关键经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班本课程活动。该课程共有四条主线索,分别为“探”“奇”“享”“趣”,延伸出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旨在培养大班幼儿的文化自信,促进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自我建构和主动发展。

第一重:前奏——“探”寻十里青山

课程的生发需要灵动的契機,张网式的课程建构是教师作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最好的互助探究方式,这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以综合系统性和美术发展性为原则,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前奏曲。

(一)张网式——捕捉课程主题的发展性

“小小图书馆”中的绘本《荷花镇的早市》引起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烨烨拉着好朋友澄澄说:“你看,这些房子我见过,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方塔园的时候,发现河边都是这种矮矮的黑白房子。”澄澄发出惊呼,凑过去一边观察一边翻页:“我也见过,这是我外婆以前住的地方。”两个好姐妹手拉手诉说不止,引得身边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一时之间《荷花镇的早市》成为当日最受欢迎的图书,并蝉联一周。大家投票选出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场景和事物,利用谈话活动初步表达了对绘本中江南民居的喜爱,以及对早市小点心的好奇,还有的孩子联想到了欣赏活动中吴冠中爷爷的水墨作品,其中也有许多关于江南的名画。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及时捕捉和联动地域文化的教育素材,引导幼儿构建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为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创造更多可能性。

(二)爬梯式——激发课程内容的探究性

利用周末和亲子休闲时光,孩子们和家长亲身进行了江南民居调查。月月和哥哥在探访七弦河和河东街时发现了很多一幢幢沿河排列的老房子。月月说:“这些房子都是白白的墙壁黑黑的屋顶,有的小木窗前摆放了小盆栽,有的挂着衣服,原来这些老房子里都住着人啊。”哥哥则对河东街尽头长长的回廊特别感兴趣,他和好朋友们在美工区中一起测量和设计了回廊,用小纸盒、吸管、彩泥等材料制作出了非常具有江南特色的长廊。在说到回廊的时候,哥哥指着地图说:“我和妹妹走在回廊下,正巧嘀嗒嘀嗒下起了小雨,我们感觉小巷子好安静,我们俩就一边走一边轻轻地数回廊的柱子。”

家长的积极配合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幼儿通过亲近自然,实际走访、探寻、调查并记录常熟的江南民居,有效了解建筑粉墙黛瓦、砖石木构、雕花木栏的外在美学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古朴温馨之美,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重:协奏——“奇”游虞城古城

班本美术课程的实践应从幼儿自身的文化品性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在主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自身经验建构和主动学习。此次课程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幼儿园在传统文化以及地域课程方面的不足,有效地为课程实施奏响了协奏曲。

(一)追随式——增强课程环境的交互性

1. 环境支持,营造人文美术空间。本土文化软环境可以让幼儿有天然的亲密感,教师应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氛围浓郁的美术环境,在物质和心理方面充分给予幼儿感受与欣赏的机会。一处一风景,一花一世界,班级中每一方小小天地都体现着课程的痕迹:美工区中开设“水墨工坊”“印花布坊”“篆刻作坊”;建构区中“虞城古城区”的民居搭建、特色网络图设计;科学区中投放“虞城百草堂”相关的科普图书、放大镜、种植工具、观察记录单;表演区“虞山大剧院”中的琵琶弹奏、古琴演奏、现代京剧《沙家浜》、白茆山歌的展示等,都有效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层级递进,聚焦课程问题案例。在班本的探索和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聚焦问题、研讨案例、分析原因以及优化策略,以促进幼儿美术关键经验的发展。每一条线索都设有关键词、关键经验目标、活动主题、幼儿的经验与学习、教师的思考与支持、问题分析与设计调整等环节,以“问题中心”推进教学研讨,以期进一步优化班本美术课程。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做了几次调整,将原先的“探、享、趣”三条线索扩展为“探、奇、享、趣”四条线索,并在线索之下增加了体验感更强的探究活动,增进了美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更加注重课程资源的价值,并有效利用课程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拓展了幼儿的关键经验。

(二)共享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支持性

古城虞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无穷的美术教育资源,我们基于儿童的视角,更加重视美术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以自然资源、特色资源为主的课程物质资源库以及历史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为主的课程人文资源库,以期因地制宜地润泽幼儿的心田。如孩子们一起绘制课程资源地图,大家背起小画板,踏上青青石板路,走进小巷里弄,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手绘了“古城区小巷网络图”。他们还用自己的方式标注了实景:河东街西面以传统民居为主,于是孩子们画了二层楼图标进行标注;通江河上独特的回廊和石拱桥,孩子们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实景地图进行了真实的标注,大家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片区域,再将区域地图拼接合并;另外,孩子们提议河东街以南还遍布有许多常熟的特色美食,像梅花糕、扯棚豆腐干、炒浇面、豆腐花、塔弄炒货等,也都变成小小图标加入地图的设计之中。在大家的创意表达下,“古城区小巷网络图”摇身一变汇聚成兼具古城特色和美食风味的“常熟特色资源地图”。AD5BC4E7-2598-4CA9-A6EF-A9D5A90C151C

第三重:创意——“享”乐文化之趣

在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始终致力于在传承和创新间寻找契合点,着力构建富有生命力的班本美术课程,共同谱写课程实施创意曲。

(一)开花式——增加课程形式的体验性

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外延丰富、形式多样,需要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应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班本美术课程。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依据班级实际构造设计出本班的古镇地图,然后进行实景布置,大家用桌椅、纸箱、纸板进行围合、延长、垒高形成常熟小弄堂。小手工艺人将剪纸窗花贴在上面,再挂上小门牌编好门牌号,一条条小弄、一户户人家,都慢慢展现在眼前。孩子们自主扩大点心店,在河道一侧开设虞城美食街,小点心师们手工自制常熟美食:纸折的大闸蟹绑上草绳放入精美小礼盒,泥做的炒浇面、叫花鸡、血糯等装入小碗,编织扯棚豆腐干用颜料刷上“甜辣酱”都让人垂涎欲滴。

在节日活动里,孩子们结合班级小剧场开展虞城年俗周,大家搭起了戏台子,挂起了花灯和彩旗,还收集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品进行集会布置。孩子们身着汉服进行戏剧欣赏和表演,尽情挥洒艺术智慧,感受家乡文化的生动美好。

在野战活动时,围绕风起芦苇荡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家初步了解了历史上沙家浜的战略作用,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场游击战就此展开。风儿托起落叶在空中飞舞,似在耳旁呼呼吹着战歌,拉响了战斗的号角。两军对垒、斗智斗勇,你们是敌军,我们是新四军,我们掩护着伤员和群众,隐藏在芦苇荡中,扮演新四军的孩子们身着迷彩服,人民群众穿戴蓝色印花布,伤员缠着绷带,一路躲避和击退敌军。活动后,大家及时做好战后记录,积极谈论战术,编成名为“沙家浜战地日记”的连环画,累积了一册册“军事记录”。

(二)辐射式——关注课程经验的衍生性

孩子们积累了许多关于虞城印象的画作,班级展示墙已经无法容纳大家的作品了,涵涵提出:“之前参观小学的时候,看到他们可以举办画展,我们能不能也试试看?”书悦也兴奋地说:“我和爸爸妈妈参观过美术馆,里面有好多画,我们是买票进去的。”这场偶发的讨论在孩子们心里引发了久久不能平息的震动。由于前期已经积累了较强的课程经验,我们就把这场画展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自己。他们自主设计调查表、商议分工、竞聘岗位、明确主题、购置服装道具等,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尽全力为幼儿拓展课程的空间和可能。

第四重:交响——“趣”玩虞城童画

在课程活动开展步入尾声之时,孩子们萌发出了新的巧思——办画展,在大班最为忙碌的毕业季,面对紧迫的倒计时和未知的工作量,孩子们自主策划了这场名为“虞城童画”的班级主题画展,活动一直持续到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天,合奏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交响曲。

(一)回归式——感悟课程策略的多样性

1. 分工合作,明确各部门和角色的职能。孩子们通过前期调查,将班级画展的现场工作总结和归类为:总指挥、后勤保障员、安保、检票服务员、纪念品商店职员、宣传人员、现场志愿者。接着,大家分头去幼儿园勘测地形,选取适宜的举办场地,为了让画作更好看,书悦和辰辰带着几个好朋友进行装裱工作,他们将小画家的作品分类归置,以“虞城美食”“虞城美景”“虞城古韵”“虞城地图”等主题形式进行展出。后勤保障员还结合画展主题创设了古色古香的展览环境,家委会一起购置汉服,提供小音箱播放常熟古琴名家的音乐,让前来观赏的孩子们能在一个充满常熟古韵和特色文化的美好心理氛围中静静欣赏、有序游览。

2. 面临挑战,做好疫情下相关特殊准备。正在画展紧张的筹备阶段,外界的疫情变得更为严峻,大家纷纷担心这场画展到底能不能举办?总指挥澄澄和两位小画家自告奋勇和园长老师进行商议,他们带着自制门票、画展地形图、宣传册和一些展览作品,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园长室的大门。园长老师非常赞赏孩子们的想法,双方共同选定二楼大厅作为我班画展的举办地,园长老师表示一定会亲临现场来支持我们班的画展。

3. 规划实施,开展前期策划与筹备工作。“我们想举办一场独一无二的画展。”“我要好好向大家介绍家乡常熟。”“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参观的小朋友。”孩子们怀着最纯真的信念全力以赴进行画展的准备工作。他们自发形成各个小加工厂:有的印刷门票,写上错峰的观展时间;有的测绘地图,设计当日画展地形图以防小朋友迷路;有的收集自制的乌篷船、石拱桥、特色小食等小作品,通过纪念品周边店送给前来观赏的小朋友们;有的拿着门票和宣传册到每个班级进行宣讲,向全园小朋友传达我们班家乡文化的画展;还有的孩子收集准备免洗手液、口罩、额温枪等防疫物资。

4. 开设画展,全面参与体验成就与喜悦。细数着画展开办的日子,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小画家代表萌萌主持开幕式,园长老师亲切致辞,在热闹的剪彩后,“虞城童画”正式开展啦!每位孩子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职,尽心尽力地向大家介绍每一幅作品。汗水从孩子们脸颊划过,让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和闪亮。这场画展从策划、筹备到举办,所有事项由全班孩子共同主持和参与。孩子们投入的积极性、付诸的期待、收获的快乐、回味的感动,是他们在幼儿园最后的时光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剖析式——优化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1. 尊重幼儿美术发展的个体差异。发展性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各方面的进步情况,促进其美术水平及综合能力的发展。班本美术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因材施教,保护幼儿的个性表现。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其在课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兴趣爱好、心理特征,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效性策略。

2. 关注幼儿美术发展的成长过程。对于课程的评价应当贯穿于幼儿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幼兒美术课程档案,包括创建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过程性成长档案,如通过持续性观察幼儿的作品来分析幼儿的表现;以观察记录、学习故事、课程故事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性成长档案,观察幼儿在美术课程中对操作材料的选择、美术形式的运用、情感态度的体现等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还有以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而成的展示性成长档案,尤其体现在班级画展“虞城童画”的活动中,幼儿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 重视幼儿美术能力的全面发展。班本美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应体现多元化和发展性,重视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作用,弱化其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综上所述,在本次班本主题式美术课程“虞城印象·沁润童心”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本位的理念,将“乐探究、善交往、会表达、爱家乡、启成长”作为发展目标,在课程推进过程中基于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整和深化主题活动脉络,深挖家乡文化课程资源,增强文化自信,以此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AD5BC4E7-2598-4CA9-A6EF-A9D5A90C151C

猜你喜欢
班本画展美术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卡通画展
创意美术
『六一』画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小画展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