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2-07-02 01:56闫一鸣
商业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课程

闫一鸣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1)

一、背景分析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许多高校、学者也相继提出利用互联网思维办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不断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推陈更新、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教学单位响应教育部号召,推行各种方式的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此形势下,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等教育模式快速发展,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软件迅速崛起,快速的推进了“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进程。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各学校也要紧跟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保证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正朝着多元化和平衡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项目一般具有涉及领域广泛、投资规模大、时间长、涉及币种多样、结算周期长等特点,这就需要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需要着重满足投融资、统一货币结算和金融服务三大方面的需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跨境发展,涉及到众多国家,多个币种,各项业务的跨境合作,因而,需要更为安全、高效、顺畅的资金清算体系,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汇率风险,确保区域内投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市场的迅猛发展就需要大量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性人才,也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而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大学生进入到国际贸易相关领域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来讲,在开展《国际结算》类专业课程时,不仅仅要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不仅掌握基础专业知识,更加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结算》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的双重特征。《国际结算》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操作性难,还需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难以适应现实要求的问题,也无法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教学内容枯燥、不时新

《国际结算》课程包含了国际惯例、支付工具、支付方式、贸易融资等内容。传统教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结算方式理论的讲解,像是汇款、托收和信用证,却忽略了对近些年来新兴的结算方式、融资方式、网络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探索和分析。受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国内和国际结算方式变得更加网络化、数据化、个性化、实时化、智能化、综合化,传统的结算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贸易发展。但这些内容在现阶段《国际结算》的课堂上涉及较少,教学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且很多老师授课多以教材为主,对于金融形势的变化、结算方式的创新视而不见,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学生也难以产生兴趣专注学习。

(二)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

传统课堂上老师大多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贯彻始终。目前各种线上教学方式兴起,受疫情影响大多课程需采用线上授课,大部分老师只是变换了教学平台,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依然延续着线下“教材+PPT”的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填鸭式灌输。对于《国际结算》课程来讲,学生不仅要学习国际结算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熟练制作各种单据和票据,掌握国际结算业务的操作,处理各种结算业务。实操中涉及的是跨国业务,不再仅限于国内,使用的语言是英语,这也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关注到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上,这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方式单一,缺少互动,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形成老师一人“独角戏”的局面。

(三)考核机制落后、不科学

考核机制是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组成;对于期末考试,很多学生在期末阶段临时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通过考试。这样的考核机制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加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在传统的《国际结算》课程中主要介绍国际结算票据、传统的结算方式、单据的制作和审核等内容,教学的重难点都放在传统的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上。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迅速变化,出现了很多新形式的国际结算方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结算过程更加电子化、数据化,几乎不再有纸质的票据和单据,电子单据将逐步取代纸质单据;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跨境支付规模增速明显加快,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的运行以及风险防范也值得重点关注。根据国际结算国际惯例的新变化,联系国际结算的新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

过去《国际结算》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整合优质互联网学习资源,多角度分析知识点,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结合时事热点,设置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参与度,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引进国际结算模拟操作软件,构建国际结算综合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流程,掌握结算单据、票据的制作,熟悉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加适应日后职业岗位需要。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多维度管理学生学习情况。

(三)融入课程思政,引导思想动态

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上创新,借助实际案例分析研究,结合热点话题专题讨论,展开模拟仿真实验,在这些环节中引入思政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心,尊重文化差异,坚守契约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能够灵活应对,遵守国际惯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教于教学过程中,以期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与结算”为例,传统课堂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涉及较少,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利用资料、视频、案例分析等展开“沉浸式”学习,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和风险,掌握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理解第三方支付的原理。(见下表)

(一)课前预习部分

课前,老师将“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的慕课视频、自制视频、本章节课件PPT、阅读材料等资料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同时发布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方便学生提前预习。最后设置2-3 道题目,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着重讲解,达到“以学促教”目的。

(二)课中教学部分

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安排,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重点讲解。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时下热点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增加互动,同时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

《互联网金融与结算》混合式教学设计表

(三)课后拓展部分

课后,老师根据所讲内容设计课后练习及拓展性作业。其中,课后练习采取线上作答的方式,老师把题库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在平台上发布作业、自动选题、批改作业,最后可直接从平台导出课后练习成绩。拓展性作业以主题讨论、热点分析等形式进行,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展开讨论和分析,最后以PPT 汇报或者完成学习报告等形式提交,形成拓展学习成绩。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