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永生
(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就业的论述,更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来点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就业质量被再次列为就业领域的优先目标。高质量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黑龙江省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口从1979年的1000.6万人增至2020年的1473 万人;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到2020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6.52%,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16.2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7.18%;就业质量逐步提高,2015-2020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593 元提高到24902 元,年均名义增长5.66%,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意味着黑龙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已基本同步甚至高出经济增速,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成果正在惠及全体劳动者,就业的质量越来越高。
在就业规模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黑龙江省在就业质量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大量低技能、低素质、低学历的劳动力集中在越来越窄的低端就业市场,造成劳动力供给过剩;另一方面,高端劳动力市场有效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高端劳动力市场需求,使得“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第二,新就业形态的迅速发展、企业用工形式的复杂化、多元化及经济新常态下黑龙江省经济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叠加,使得劳动关系矛盾逐渐凸显,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支付加班费等现象频繁出现,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第三,就业质量虽有提升,但总体偏低。
因此,本文正是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增加等就业出现新变化新形势为背景,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就业质量指数进行测算,为黑龙江省实现高质量就业选择可行路径。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教授的“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中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准,选取就业能力、劳动报酬(收入分配)、就业状态、就业安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就业稳定性6 个一级维度、20 个二级基础指标来测算2010-2019年黑龙江省就业质量,每个二级基础指标的含义如下:
劳动力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获得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学习能力等,为劳动力快速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会使劳动力的生产能力产生重要的差别,能够增加劳动力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院校技能教育正是劳动者提高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是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高质量就业客观上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有效劳动力供给的重要条件,受教育年限越多越可以提升就业参与水平,而且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其实质是技术工人短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长期以来忽视企业技能型劳动者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特殊作用有关,所以主要选取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当年新获资格证书中高级技工比例来描述就业能力。
该维度下主要选取能够表示一定时期一个地区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标;能够直观反映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的工资总额占GDP 比重指标,该指标旨在显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是否同步增长,占比越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越高,总体上对就业质量的评价会越高。
对于该维度主要是从就业机会和就业结构进行描述,主要选取劳动参与率和城镇登记(调查)失业率来表示劳动者获得工作的机会。劳动参与率受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其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参与率越高,就证明其劳动力市场活跃度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具有活力,就业质量也就越高。城镇登记(调查)失业率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就业状态的直观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全部劳动力人口中有就业意愿却因结构性原因亦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未就业人员的数量。研究表明,就业数量是就业质量的基础,无就业就更不用谈就业质量,所以本文选取的失业率指标与就业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经济学把就业结构分成部门结构、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等形式,其主要反映劳动力的分配结构,已有研究发现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空间很大,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就业增长弹性;而且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推进,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不容忽视。传统制造产业嫁接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崛起,能在这些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发展的企业工作,就业质量也都相对较高,所以从带动就业数量和质量的角度分析,选取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作为分析就业结构的主要指标。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城镇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乡村,说明城镇就业比重也可以作为衡量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就业状态的基础指标。
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要有较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也必不可少。该维度下设置能够提供劳动者退休后生活保障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能够为劳动者失业后提供失业补助的失业保险参保率、为劳动者在遭受重大疾病及工作中发生意外而提供保障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等二级基础指标。就业安全主要是考察劳动者就业环境的优劣程度,通过一个地区或者行业在某个时间内发生事故的件数及伤亡人数的工伤事故发生率及一个地区、行业某段时间内因工作环境不符合国家标准而造成的劳动者身心健康受到危险的件数、人次的职业病发生率指标来表示。
该维度下设置人均劳动争议事件发生率指标,该指标直观地说明了劳资冲突的数量和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发生率越小,就业质量越高。劳动者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劳动纠纷和争议,而“劳动争议调解”是处理纠纷和争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并且程序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越高,说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方面发挥的作用越高,为正向指标。而调解仲裁方式结案比率和仲裁裁决方式结案比率则同调解劳动争议成功率相反,为负向指标。
从微观指标来看,劳动者所从事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和更换工作的次数,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劳动力流动人数占总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更能直观反映就业的稳定性。本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考虑就业质量,加之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取单位就业比例来衡量就业稳定性,因为通常来说有单位的职工比没有正式单位的职工工作归属感更强、更加正规、稳定,就业质量更高。
表1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正向指标值越大表明就业质量越高,负向指标值越小表明就业质量越高,为了避免这种不一致性对就业质量评价的影响,先对负向指标正向化处理。
比率数据:城镇登记(调查)失业率、调解仲裁方式结案比率、仲裁裁决方式结案比率,转化为其对立面比率,即
其它负向指标:每万人工伤事故发生数、每万人职业病发生数、每万人劳动争议事件发生数,采用倒扣逆变换法,即
由于原始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为了能够做综合评价,先对各指标数据做归一化处理,正向指标采用如下公式:
其中,x为第i 个样本的第j 个指标值,乘以100 是为了将指数变换成百分制,即最终指数取值在0~100 区间内。这样处理之后,指标得分越高,代表就业质量越高,反之代表就业质量越低。
通过计算就业质量指数来对就业质量做出评价,它实际上是一个由多方面、多指标到综合性、单一值指数的复杂处理过程,为了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仍旧采用PCA 和AHP 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于AHP权重,本文根据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各级指标相对于上层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或贡献度的9 级量表打分调查问卷,邀请劳动就业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打分,共收集有效问卷18 份,然后对专家打分进行整理和统计,以平均分(取整)作为评判依据进行两两对比,得到各个判断矩阵如下: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y)、当年新获资格证书中高级技工比例(y),相对于就业能力(y)的判断矩阵:
计算结果:
(CR=NAN,两个因素不涉及一致性检验)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y)、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y),相对于劳动报酬(y)的判断矩阵:
计算结果:
(CR=NAN,两个因素不涉及一致性检验)
城镇登记(调查)失业率(y)、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y)、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y)、劳动力参与率(y)、城镇就业比重(y)相对于就业状态(y)的判断矩阵:
计算结果: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y)、医疗保险参保率(y)、失业保险参保率(y)、工伤保险参保率(y)、每万人工伤事故发生数(y)、每万人职业病发生数(y),相对于就业安全与社会保障(y)的判断矩阵:
计算结果:
每万人劳动争议事件发生数(y)、调解劳动争议成功率(y)、调解仲裁方式结案比率(y)、仲裁裁决方式结案比率(y),相对于劳动关系(y)的判断矩阵:
计算结果:
就业能力(y)、劳动报酬(y)、就业状态(y)、就业安全与社会保障(y)、劳动关系(y)、就业稳定性(y),相对于就业质量(y)的判断矩阵:
计算结果:
PCA 赋权和AHP 赋权的结果及组合权重如表2 所示:
表2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
依据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权重,就业质量指数可由各指标的得分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
其中,EQI 为就业质量指数,w为组合权重,y为归一化的指标得分。
根据公式计算出2010-2019年黑龙江省的就业质量指数,如表3 所示:
表3 2010-2019年黑龙江的就业质量指数
从表3 可以看出,以百分制计算,2010-2019年黑龙江省的就业质量指数总体偏低,就业质量得分均在60 分及格线以下,2011-2013年和2017-2018年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其余年份则呈上升趋势,就业质量指数由2010年的44.743 上升至2019年的56.582,平均年提升1.184个百分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推动龙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坚持有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节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下,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互促共进。黑龙江应该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在国家振兴东北发展大环境下,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二是要从完善以财政社保为主的政策保障机制、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等方面优化就业服务体系,为龙江高质量就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