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工业化从以往的“制造大国”过渡为“制造强国”的关键,而职业院校的核心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除了要依赖于专业教学,还要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工匠精神在大专生日常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匠精神;日常管理;应用
引言
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自己对待职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的认真等一系列精神品格上,对学生的匠人精神进行了培育,能够使学生在最少的时光里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具备优秀职业道德、极高职业水准的专业人才。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技术与教育课程的融合,并无法有效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然而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相融合,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又可以使学生的管理质量有所提高,进而让工匠精神的培育取得良好效果。
一、工匠精神解析
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敬业和乐业两种方面。其一,敬业作为匠人精神的基石,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以拜师学艺为前提,而其相关过程与仪式也决定了人们对该行业的尊敬,充分说明敬业在一定程度上为匠人精神培育提供了载体。同时,敬业还体现在职业责任中,在人们进入工作岗位时,除了必须对有关专业知识加以掌握,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其次,在工匠精神中乐业就是指努力工作而心灵愉悦的人,这也就表明人们需要将工匠精神合理融入到工作中,把自身的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增强对工作的主动性。对于大专生而言,不仅要学生专业性知识,还应该为接下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当前企业愈发注重大专生自身的工作态度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所以,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的主要目标应是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将培养工匠精神当作首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大专生日常管理融入工匠精神的作用
(一)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发展
目前,当今社会上对职业院校、高职教师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对于学员的评价和家长的认可度也不高。在职业教学中,必须把传统工匠精神与大学生的企业管理相互融通,并以大学生企业不同的特性、企业和社会所提出的现实要求为载体,对企业管理过程加以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正面临着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向技能型人才转变的关键阶段。由于大专生的接收能力比较高、可塑性相对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这正是培养工匠精神、专业技能的重要时期。在大专生的日常管理中融入工匠精神,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素养的培养中渗透工匠精神,可以使大专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收获迈向职业生涯、社会的基石。
三、工匠精神在大专生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院校所肩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相对较为繁重,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极为重要。因此,职业院校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重要责任,确保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工匠精神得到高效应用,并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进而增强学生的管理水平,并实现对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化。
(一)营造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此来激励自己,将工匠精神当作学习的追求目标。职业院校可以选择开展有关工匠精神的辩论赛或是演讲比赛,调动大专生自身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并在思想角度上学生愈发重视工匠精神。不仅如此,职业院校可以选择邀请多名专家为学生展开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为学生自身的困惑进行解答,让学生从此刻开始培养工匠精神,并思考怎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与作用,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为毕业后的就业夯实基础[1]。
(二)应用于大专生宿舍管理中
首先,在大学专科学生宿舍中,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利用优等生所具备的楷模效应。因为学生宿舍是大专学生最主要的生存地点,而优等生自身的日常活动也可以成为很高的工匠精神典范。职业院校也可以通过对优秀生实行合理分配,让其分配在不同的寝室中,从而为同寝室的学生在无形间传递匠人品质,帮助更多的大专生了解匠人精神的意义。在大专生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榜样力量展示匠人精神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校教育和匠人精神之间的距离。其次,高等技术职业学校也应有灵活运用优质学生宿舍的典范意义。以匠人精神的衡量准则为基础,学校可针对学生宿舍管理情况建立评估系统,并把学生学业、纪律、健康等各个方面的成绩都融入到评估系统中,同时学校还需要组织对在校大学生不定期地或不定时的进行检测,从而促使大学专科班学生在寝室中养成了精益求精的良好工匠品质,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三)应用于大专生班级管理中
班级管理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不但有学校常规性管理工作外,还涉及各类课程的教学、實施等多个环节。所以,职业院校就应该以培育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为前提,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职责和督导职责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充分发挥,进而使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水平有所提高。具体来看:首先,职业院校可以将学科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职业素养建立具有匠人精神的教育体系首先。以学校学科特点为基准,围绕班级中大专生不同的兴趣、学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素质标准,同时在此规范中还应包括了学校的日常活动规范、课程管理准则,并利用各种规范对学校加以监督管理,培养学生的匠人习惯,从而长此以往使学校学生由自己的匠人习惯向工匠精神加以转变。第二,职业院校也可以围绕学校教育特点,优化学生教育工作。在职业体系中,职业院校一般都会根据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特点,建立具有相应差别的专门班集体,并由辅导员对班集体实施日常管理工作[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中,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大专生的日常管理中,促使学生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确保工匠精神可以传扬在更多的大专学生中,进一步为学生培养拥有极高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基于工匠精神融入的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178-179.
[2]董含抒.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路径[J].中国新通信,2020,22(18):189-190.
[3]周振刚,高圣涵.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20-22.
作者简介:左一平(1990.6.4—),男,湖南省长沙人,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