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 周红静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综合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点来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高校中逐步开展起来。该文从教学主体、课程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分析了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利于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 影响因素;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5-0162-00
为应对新一轮的工业科技革命和工程教育中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探索新时代工科教育的新模式,开拓教学改革的新路徑、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1-2]。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开拓新的教学思路、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科学地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为教学服务。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多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能够满足各种环境下的教学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得到了重视。混合式教学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方式对传统课堂的简单替代或应用,它需要综合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新技术教学的特点,避免两者的弱点[3]。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生态环境,赋予了教学以新的内容和方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风格,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4]。
1 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使在线学习在教育领域开始得到关注,但这种方式受到网络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影响,并且教学资源有限,学习形式单一,缺乏学习的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孤独和厌倦。随着Web技术的发展,老师将教学资源发布到各类网络平台,学生下载后作为课后的补充,这种方式还只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结果都不能完全把握,不能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从2012年开始,世界许多大学通过互联网建立慕课平台,实现了高校之间的部分教学课程共享,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虽然慕课课程比较完整,但仍然缺乏面对面交流、个性化指导等必要的教学过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使老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积极便捷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在技术层面解决传统在线学习的交互问题。尽管学生开始接受和适应在线学习环境,但传统面对面的讲授在现场感染、教学互动、及时解除疑惑等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混合式教学这种支持和利用传统和在线学习两种不同环境优势的教学新模式逐步开始发展起来。
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其主体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资源四个部分。
2.1 教师因素
在时间线上,课前、课中、课后的重要性的分布不再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同,各阶段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不是课堂为主,课后为辅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混合式教学更加注重课程内容与教授模式和教学资源耦合度,更加强调课程的组织和设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采用混合式教学将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2.1.1 混合式教学的接受度
教师是否愿意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5],另外还取决于学校对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混合式教学接受度是指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想上的主观接纳程度和行为上的意向,并且教学接受度越高,教师越愿意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6]。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除了为教师提供必要技术设备的支撑外,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并为教师提供系统化的教学指导。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混合式教学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教学工作量明显增加。针对这些转变,学校的教学管理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提升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例如,设定混合式教学课程的等级、课程工作量的计算、提供课程的经费支撑等。
2.1.2课程组织与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组织上将进行更多的划分和设计。如何设计混合式教学的主线,串联好其他的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设计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这种新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教学实施不断修正,使整个教学过程逐步优化和完善。新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在明确各章节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时,既要考虑基础知识和扩展内容的结合,也要考虑系统化讲解的内容和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结合,还要考虑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2.1.3 信息技能
教师在生成、编辑和发布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时,需要相关信息技能的支持,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将使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因此,当信息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教师本身的实际水平,意味着教师要投入精力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这时,过分的精力投入会影响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意愿,混合式教学的接受度会随之下降。当教师完成了整个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开发,需要受到连续的支撑。而如果这种投入在后续的教学中不能减轻对应的工作量,会导致教师放弃这种教学模式。
2.2 学生因素
学生是另一个教学主体,是混合式教学的参与者,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主要受其学习兴趣、动机和目标等内在驱动因素和学习风格、准备情况和自适应能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2.2.1内在驱动影响
兴趣是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内在因素,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认知和情感过程之间的结合[7]。兴趣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追求学习的目标,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但学生可能只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部分内容感兴趣,例如网络应用和网络新技术。如何让学生保持兴趣,给老师也提出了挑战。
动机也是一种内在驱动因素,能够影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使学生感受到从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中得到的收益,驱使学生采取各種学习行动以达到学习目的。特别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挑战时,增强自己的专注力,他们更有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提升自信心。
2.2.2外在因素影响
学生对于教学采用何种模式能够接受,从技术角度来看,初始阶段包括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方面[8]。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发展,对混合式教学的接受度会受到环境、主观准则等因素的干扰。受原有单一课堂的固定学习模式和风格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新技术和新方法产生一种排斥的作用。如果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实际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的学习风格和产生预期的效果,学生则会产生一种抗拒力。混合式教学在整个学习时间线上,特别是课前和课后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会越来越大,如果学生对此缺乏准备,学习效果就会下降。因此,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适应这种学习模式的变化,加强这种学习模式的认知,也是对学生自适应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2.3 课程特征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应用范畴,内容比较抽象和繁杂,涉及很多工程性的内容,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学习难度大。计算机网络以因特网作为主要网络范例介绍,课程内容按照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型组织,通过体系架构学习如何构建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每层的服务学习系统各层功能的具体实现。课程内容既有网络边缘面向应用的部分,又有网络核心数据传输的部分。在网络应用层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网络底层基础架构的构建上,则略显枯燥。同时,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传统互联网工作原理和实践的基础上,适应网络技术迅猛的发展,为掌握未来网络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实验的主要目标除了对基础理论的验证外,更侧重于对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的分析,提高网络设计、网络管理和应用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实验部分是多样化的,由于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比较昂贵,难以大规模建立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目前主要以虚拟仿真平台和软件模拟实验为主。实验的核心部分是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次网络协议的分析,通过掌握协议的细节,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步骤和协议设计原理。常用网络工具软件及命令的使用、基本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等实验,能够帮助学生使用和调试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基本网络功能,有效地检测和处理日常的网络故障等。在应用层还会设计基本的网络应用开发,从拓展的角度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应用作为实验内容。
2.4 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撑,对每一个知识点,应尽力选取最合适的资源讲解。现在主要的教学资源有多种形式,例如慕课、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微课以及其他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类形式的资源等。
慕课和SPOC具有传统教学的环节,都属于一种系统化的学习,但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相对传统教学比较自由,比较适合课程内容的预习和拓展学习,学生可以选择精力充沛时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SPOC结合了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提高了慕课的互动特征,考核的过程与方式呈现多样化,但SPOC基本采用收费模式,提高了学习成本。微课的特点是内容少、时间短,学习任务的压力相对较小。主要针对个别知识点进行讲解,有利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和巩固知识点。相对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配套的微课资源比较缺乏。因此,任课教师需要积极开发并使用。比如,像Kahoot这样的平台提供了教学游戏模式,比较适合在章节阶段性学习完成后使用。这种游戏形式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吸引了学生做题的兴趣。
2.5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理解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如图1所示,教学主体中的教师和学生要相互适应,并在双方沟通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师对课程有基准的教学目标,而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设定学习目标。虽然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熟悉程度和偏好不同,但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内容,匹配最合适的教学资源呈现。
3 结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能够便利地使用,混合式教学逐步成为大学中流行的教学模式。分析和掌握混合式教学模式各个主导因素的特点,使之符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从而有效地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多个学习时空中充分发挥出资源利用的效能。在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s5664/moe_1623/201001/t20100129_88633.html.
[2] 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2/t20190223 _370857.html.
[3] 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79.
[4] 于海燕,冯青文.混合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5):155-156.
[5] Brown M G.Blended instructional practice: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instructors' adoption and use of online tools in face-to-face teaching[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6,31:1-10.
[6] 张玲玉.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7] Tin T B.Stimulating student interest in language learning[M].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 2016. 275-315.
[8] Davis F D.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theory and results[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1985.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