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育人挑战。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教师抓住这一阶段特点,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文章围绕此话题展开探究,希望可以帮助更多教育工作者抓住小学生的成长转机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陈美虾(1976—),女,福建省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湖镇田墘小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是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一个阶段,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渗透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终身受益。
一、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
文章所探究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被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抽象与概括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对比与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笔者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数学学科本身是具有非常强烈的理科色彩的,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1]。
但是,在开展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小学阶段学生遇到的大多数知识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只要稍加变通,就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这就产生了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难度和培养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教师课上教学的知识比较简单,而学生需要被培养的能力却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将二者协调起来,教师必须要不断完善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其他数学教师学习,积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经验,并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贯彻到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中。
另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教师具有的天然权威地位,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在长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只是自己班级的学生对教师怀有畏惧的心理,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存在这种心理。正因如此,学生不是特别配合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很难保证。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个人的教学做出反思,尽可能转变个人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融入课堂互动环节中,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梳理复杂数学知识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社会正朝着信息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引入多媒体设备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提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2]。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虽然“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点和“整数除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很多學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还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探索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的时候,笔者尝试加入趣味化的教学元素,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听讲。但笔者很快发现,学生难以掌握“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并非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而是这部分知识本身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确实较大。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无论笔者采用多么有趣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都相差无几。经过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或许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笔者在课前会先录制一小段微课视频,引入“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对比这个话题,带着学生分析“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之间有怎样的差别。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复杂的知识点,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又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一般不会将一整节课都用来讲解新知识,新知识的讲解过程可能只用20分钟,而剩下的20分钟就留给学生自己做练习或者自由讨论重点知识,这样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笔者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每讲解完新课,都会带着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笔者会提前把课堂的重难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边播放微课视频,一边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形成的过程。如此,利用多媒体设备梳理复杂数学知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讨论或做题的空间,又让学生获得了高质量的归纳式学习体验。
(二)利用思维导图工具,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
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小学教材中每个单元大概都有一到两个教学重难点,而这部分重难点内容,是使得学生数学成绩拉开巨大差距的根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好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楚每一个重难点问题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以往教学“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会直接告诉学生:“等号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的性质不变。反之,等式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这个等式也就不成立了。”虽然笔者已经把这个知识点讲解得非常清楚,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会忘记这个核心原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笔者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更加高阶的解题办法,并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笔者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给学生讲解等号连接两个式子的基本规则,并且阐述方程成立的基本特点。其次,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教学,给出一个方程,让学生认真分析方程中的每个部分。比如x+1=3,这个方程本身是非常简单的,笔者讲解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在这个方程中,一共有x、1、3这三个部分,并且数字都是正数。再次,笔者把这些部分写到思维导图上,学生会用更加细致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个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是否就等于将左边的这个1变号以后直接移动到右边来呢?”经过多次的验算,学生会发现这种办法似乎是可行的。最后,笔者将这种办法用思维导图的分支表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简易方程”的认知,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6FE46E6C-E1D5-4398-905B-FCE0B1A504DA
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学生会用更加逻辑化的思路去看待这些复杂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当然,在思维导图融入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一边画图一边讲解数学知识,本身也是在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同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前文已经提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权威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这导致了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的整体效果不佳,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总是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建立更加高质量的互动机制,转变教师个人的形象,进一步利用有效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分析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条理清楚地分析,并正确地解答,那么就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然而,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在数学课上建立高质量的互动机制。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让全班学生一起思考并分析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决。刚开始,大多数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而且不太愿意参与笔者设计的课堂互动。当笔者询问学生的想法的时候,学生大都沉默不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建立课堂积分的制度,如果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且能够回答正确,学生所在的小组就可以获得加分,当课堂积分积累到一定的分值后,学生可以向笔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小要求。笔者意在利用积分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活跃课堂气氛。有了积分制的引导,学生很快能够积极地投入课堂互动中,特别是当笔者提出简单的小问题的时候,学生会纷纷举手回答,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笔者围绕“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这个多边形看起来更接近哪一种几何图形?”“我們之前也学习过一些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比如切割法,增补法等,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能不能用这些方法解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形的右下角,这里虽然缺了一角,但如果用增补法的话,会不会把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了呢?”等有关问题。笔者不断地提高问题的难度,学生在思考笔者提出的这些问题时,也会跟着笔者的教学节奏不断深入分析,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教师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能突破学生思维上的困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度的小组讨论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由于这类题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听得似懂非懂,课后自己做题的时候就把解题的核心要点遗忘了。这时,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第一反应可能是马上请教教师或者是利用搜题软件搜索答案。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应当表扬这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笔者更应鼓励他们在遇到难题时,要自己先思考解决方法,总结知识规律。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是想不出解决方法,再去询问他人,而且可以先问同学,与同学相互探讨。在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逐一列举法”按一定的顺序把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通过“跳跃列举法”不断地调整鸡和兔的数量;通过“取中列举法”分别取鸡和兔的总数的一半开始列表,根据数据变化的情况调整举例的范围……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培养了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对小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有利于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提高数学成绩,还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5]。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科学的策略和创新的手段,拓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J].新课程,2021(43):205.
[2]梁燕贞.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32.
[3]张继宗.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35-136.
[4]肖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种新方法[J].学周刊,2016(04):54.
[5]徐静.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浅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08):118.6FE46E6C-E1D5-4398-905B-FCE0B1A504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