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滨秀 朱庆欣 杨红
摘 要: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分析新时代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梳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按照“(典型)行动场类型变化-课程类型(学习场)定位、工作过程变化-课程内容遴选、工作环节的要求变化-职业素质确定”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在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的同时,建立管理评估体系,进而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3-090-07
面对快速老龄化的中国国情,我国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和智能化服务模式正迅速发展,但相应层次的复合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严重制约了现代养老服务产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也制约着新时代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时代发展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创新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传统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矛盾
目前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养老企业数量、规模扩大与服务内涵、水平的升级,必然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来支撑。根据2020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备案的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21年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仅有278所,每年毕业生不足1万人,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1]。国家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标准显示,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岗位设置主要为运营管理、技术技能、专业技术、后勤保障四种类型。课题组通过对养老行业、企业调研发现,养老机构岗位人数需求量最多的是技术技能岗位,其次是运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后勤保障岗位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比例较少。传统医护类专业毕业生只能满足养老机构技术技能岗位为数不多的缺口;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缺乏老年人生理、心理、康养、照护等知识,难以胜任现代养老企业运营管理工作需求。占养老企业员工比例最高的技术技能岗位、运营管理岗位急需既有一定老年人健康照护相关知识和技术,又具有现代养老企业基层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现有的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矛盾。我国养老机构主要分为自理型养老机构、介助型养老机构、介护型养老机构、综合型养老机构四种类型。鉴于此,为满足现代养老企业发展需求,应大力培养高层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承担养老企业运营管理和技术技能岗位工作。
(二)传统人才培养难以适应产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样性、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养老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养老机构服务内涵已从基本生活照护迅速向医养结合、康复保健、养教结合、休闲旅居、智慧养老发展。其中,失智老年人照护、安宁疗护等人性化的服务及智能型适老化产品得到日益推广。养老机构的老年服务技术岗位也由传统的养老护理员一个岗位变为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社会工作者等多个岗位。老年服务管理岗位由运营管理一个岗位变迁至运营管理、培训管理、老年人活动与组织等多个岗位。养老护理员行动场由传统的老年人生活照护变迁为老年人生活照护、老年人常见病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安宁疗护、老年人生活能力康复训练。由此可见,单一的课程体系和传统的人才培养已难以适应产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应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智慧型养老技术技能人才。
(三)传统人才培养的学习场与行动场相脱离
传统课程目标不够明确,不能对应多岗位的技能要求。课程内容和知识系统忽视按照行动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产生方式进行组织,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工作需要有机联系,最终导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理论脱离实践[2]。尽管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运用到标准化病人(SP),但是优秀SP的数量太少,技能练习对象普遍选择仿真模拟人,亦或是相互角色扮演,在课堂上虽然教师反复讲解和演示,由于缺乏真实的环境,学生很难设身处地关注到老年人的感受和真实的需求,更不知道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如何关心、爱护及照顾老年人。比如异物卡喉的急救操作,学生在練习中操作步骤不难掌握,但是叩击的力度很难得到真实的体验。在实际工作中一旦遇到老年人异物卡喉,有可能出现叩击力度不够,老年人无法排出异物,或者由于叩击力度太大,导致老年人胸腹部内脏受损或肋骨骨折。同时因缺乏真实场景训练往往难以真切感受老年人心理需求。由此可见,学习场与行动场相脱离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工作实践过程中的行动能力整体建构不足,人才培养的效度备受产业界质疑[3]。
(四)课程体系与1+X等级证书不融通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时,国家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是重要的参考依据。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从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照护评估、质量管理及培训指导七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等级划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五级。而2019年教育部 “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生活照护、基础护理、急危应对、心理照护、安宁照护、照护评估、照护质量控制、照护培训及照护技术的应用研究九个方面加以规范,把职业技能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4]。当前院校实践技能的考核由任课教师一人担任,考核标准实行百分制,主要包括技能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及综合评价三部分,评分的原则是漏项、错误不得分,总得分低于80分不及格。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实操考核的考评员由教师考评员及行业考评员组成,考评标准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点式量法,从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操作流畅度、沟通互动、人文关怀及综合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一单项操作给出评价系数α值,各α值级别为阶梯式递增关系,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隐患或者未保护老人隐私,α值直接评为0.2分,操作完成后α值低于0.6为不及格。因两种考核评价方式不统一,故课程体系和1+X等级证书无法很好地进行课证融通。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课题组围绕“工作岗位—职业角色—典型行动场—典型工作环节—职业要求”这个逻辑主线,深入企业对省内外2家养老行业协会、33家养老机构,5所同类型院校及420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明确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根据岗位群中确定的岗位类型进入10家企业,协同企业专家归纳各岗位承担的职业角色,确定各职业角色的典型行动场,对各职业角色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跟踪观察,梳理出每个行动场的典型工作环节和职业要求,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构建动态、直接和现场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行动逻辑课程体系[5]。
(一)确定智慧健康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分析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进行定位,明确智慧健康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在企业主要承担养老护理员(入职1年以内的主要职业角色)、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次要职业角色)、社会工作者(次要职业角色)等角色;在老年服务管理岗位主要承担运营管理者(入职1年以后的主要职业角色)、老年人活动管理者(次要职业角色)等角色,如表2所示。毕业生职业成长典型路线,如图1所示。
鉴于此,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既具有老年康养照护技术,又具备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构建思路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围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其本身强调关注企业对学校要求的同时,也要关注学校对企业的要求。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指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符合行业企业实际生态发展的需求和走向,一个专业的课程整体结构设计首先要确定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其次是归纳行动领域;最后要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多个学习场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的整体结构[6]。
2.归纳工作岗位与行动场
根据养老企业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岗位定位,明确养老护理员是该专业人才需要熟悉的基础性岗位,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老年人能力评估、社会工作、老年人活动组织等是次要岗位,由此初步确定职业岗位、职业角色以及归纳与之相对应的行动场,从而转化为学习场。养老护理员的行动场主要包括老年人生活照护、老年人常见疾病与用药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安宁疗护、老年人康复训练;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的行动场是老年人能力评估;社会工作者的行动场是老年人社会工作;运营管理人员的行动场是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老年人活动管理人员的行动场是老年人活动策划与组织。
3.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条件进一步结构化、系统化设计典型工作过程[7],如表3所示。课程体系以行动场对知识、技术、素养要求为导向,充分与国家教学标准相对应,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整合。对国家教学标准中的22门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如表4所示。例如将“老年人营养与膳食”“老年健康照护”“实用中医养生”融入“老年人常见病照护”,是对老年人疾病预防、诊疗、康养的有机组合,体现了国家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新理念。二是贯穿。将国家教学标准中的“老年人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老年人心理照护”及“老年人服务伦理及法律法规”这3门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全程渗透于9个学习场,更加有利于打造职业综合能力。三是创新。增加“安宁疗护”课程学习场,并根据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最新要求,将智慧养老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学习场,如表5所示,体现了专业教学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要求的融合,为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既能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也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四方联动、四位一体、书证融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江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江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政策,依托政策机遇叠加、生态环境良好、中医药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等诸多优势,积极打造江西特色康养高地,为我省职业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一是学校与政府机构、养老行业企业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双元育人、工学交替、育训结合”育人模式,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根据学校和企业不同的需求动力引擎,学校和企业建立“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渗透教学资源共享、文化共享、工学结合的培育理念。二是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平台,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认知规律,构建“养老机构认知实习+校内实训+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训+养老机构岗位实习”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书证融通,将实践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育训情境、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等与1+X证书相互对接融通,保持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在学历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与1+X证书的培训同步组织实施,实现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一体化,考试统筹安排,进行同步考试与同步评价。
(二)开展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以深度产教融合为基础,基于养老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需求、发展趋势确定教学内容,基于养老服务行业、企业及国家标准确立教学标准及考核标准。针对传统实训教学难实现、难观摩、难再现、高投入的问题,借助虚拟仿真技术,生成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工作环境,创设出无法在实训室实现的工作场景,同时兼具导学、考核功能,帮助学生胜任各种工作情境下的岗位任务。例如目前养老服务企业迫切需求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对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觉知觉与社会参与等的各种能力受损,展现方式停留在纸上描述,或者是图片,学生难以通过这些展现方式准确評估老年人的能力等级。VR虚拟仿真实训将传统教材中平面教程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扩展为3D模拟场景,通过建立各种老年人能力受损三维立体模型 ,让学员在仿真的情境中反复练习,不断纠错,直到熟练掌握知识点和技能。
四、評价体系的构建
(一)设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员由养老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老年护理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开展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探讨、研究养老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新要求,并将敬老、爱老、孝老及人文关怀融入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二)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三)常规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座谈会、教学周报及教务系统管理平台对任课教师从师德师风、内容组织、讲课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
通过日常教学听课、公开教学听课及教务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教师的相互评价,对任课教师从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讲课效果、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科研业绩、社会实践、参与教研室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3.用人单位评价
通过访谈、问卷、实习检查等方式及时收集用人单位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的综合评价信息,同时收集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专业设置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人才培养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4.常规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超星学习通(线上学习评价)、课堂互动、课上表现、人机对话单元测试。结果性评价包括实训项目技能考核、人机对话期末考试及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
课题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多个学习场的课程体系,建立“四方联动、四位一体、书证融通”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创新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工作岗位—职业角色—典型行动场—典型工作环节—职业要求”这个逻辑主线,对接产业多样性发展的岗位需求,培养出“零距离”上岗的复合型、智慧型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满足养老企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根来.历史发展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育工作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4):15.
[2][3]闫智勇.1+X证书制度的治理意蕴及误区规避[J].职业与教育,2019(15):6.
[4]郭鑫.基于“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康复课程标准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24.
[5]闫智勇.职业教育行动逻辑课程的时代意蕴和构建思路[J].职教发展研究,2019(1):29,28.
[6]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2,4.
[7]闫智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视角下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7(8):80.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Health Care and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YI Bin-xiu, ZHU Qin-xin, YANG Hong
(Yichu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ichun Jiangxi 3600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smart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and sor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 Three dimensions-"changing of (typical) types of action field, course(learning field) orientationand changing of work proces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course content and changing of job requirements,and determin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are analyzed to set the specifications and goal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While re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n innovates and builds a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Work Processsystematization; Intelligent Health Care and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