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凡,曾寰洋,陈亚颦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多次前往山西、陕西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考察调研,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让文物、遗产、文字都活起来。遗产活化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文化消费与文化自信需求,还肩负着推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文化遗产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都是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资源。关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摆正观念,文化遗产并不是独立于现代社会以外的抽象事物,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通过博物馆或者相关书籍可以完整地了解到文化遗产的“前世”,而文化遗产的“今生”是存在于当代社会生活当中,且融入到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如何正确引导遗产与旅游的积极互动,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双管齐下,是现如今重要的研究议题。黑井古镇在2005年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殊荣,黑井的文化奠定了它的地位。黑井古镇通过遗产活化驱动黑井镇旅游价值要素开发和保护,实现了黑井古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双赢,为有序提升古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居民生产生活品质提供了保障,为全面激活历史文化名镇魅力、活化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提供示范案例。
按行政规划分,黑井古镇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古镇距禄丰县城98公里,距楚雄州府75公里,距昆明200公里,面积133.6平方公里,古镇街区平均海拔1580米,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为典型的垂直分异气候,全年温差不大,适合全季旅游。黑井素有“明清盐文化博物馆”和“明清社会活化石”之称,黑井镇历史悠久,曾因盐而兴,也因盐而衰。清朝时黑井盐业已达鼎盛,上缴的盐税占云南财政税收最高达67%,一度成为“西南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盐都”。黑井镇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曾是楚雄州里比较贫困的一座小镇,但在一百多年以前,由于黑井镇大山之中蕴藏着丰富的盐卤资源,所以黑井镇曾经是云南最富庶的地方。黑井大量生产盐之前,文化还是以当地的原文化为主,但自从盐形成产业规模并且发展比较兴旺以后,做生意运盐的人进来后就把中原文化、汉文化带入了黑井。黑井古镇的城镇格局历史悠久,古镇的四街八巷格局保存完整,堪称“云南居民建筑博物馆”,比如著名的一颗印、四合院、走马转角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居都完整保存下来了。
“活化”一词最早来源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化学领域。人文科学早有借鉴自然科学的传统,“活化”概念最早被引入“遗产活化”领域,如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首先提出“古迹活化”[3]。根据对象性质的不同,遗产活化的研究经历了从点(建筑)到面(街区、城镇),从有形到无形再到两者兼具的发展。已有文献中,对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历史街区、古城古镇、无形文化遗产等对象的活化探讨均有涉及,包括我国港台地区或国外活化案例和历程的经验介绍、历史区域活化的规划实证总结、特定活化模式的研究、历史事件的活态解说等[4]。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选取遗产活化的对象要以遗产地本身或者遗产的关联体如建筑遗产、习俗遗产等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进行活化。遗产活化的途径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选取好目标遗产活化对象,充分综合评估、分析遗产地的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作为制定遗产活化方案的基础。重中之重是贯彻“因地制宜”的开发理念,实现有针对性地对遗产地的遗产进行活化,以此促进遗产地经济、社会、环境的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全国各地有着许多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古镇。但百年历史以上的古镇建筑保存相对完好的不多。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许多古镇开始一味迎合旅游市场,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使得古镇忽视了文化遗产的正确保护。保护和开发在字面意思上虽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以调和。古镇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类社会经过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笔者认为,遗产活化是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进行利用和开发,重新赋予这种特殊的宝贵资源新的生命力,以期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古镇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标、原则和方式的选择都需要建立在古镇所特有的人文、自然环境要素上。村民、政府、开发商三者之间的动态和谐关系是引领古镇可持续活化的重要纽带。村民不是放任村落的衰败而消极地等待拆迁补偿,政府也不是让街道成为贫民窟时再谈改善民生、更新改造,更不是房地产商的开发对象与纯商业的活动场所,而是有序、自主、渐进的完善过程[5]。古镇活化的目标是要保护好古镇的文化遗产,增加文化遗产的活力和多样性,契合古镇古村落旅游市场需求,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增加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古镇人民的生活水平。秉持着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古镇活化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摒弃古镇有形物质文化更新的千篇一律、克服同质化的弊端。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和开发的途径,达到区域共同体共同参与、相互扶持、相互合作、共同经营的目的,促进古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面发展。
活化是对更新、再生、可持续再生等思想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3]。构成旅游活动必要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直接可以体现出旅游者更偏向选择旅游目的地与居住地景观差异明显的地区。由于城市化不断加快,现代化的居住环境让人应接不暇,而与现代城市景观差异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越能勾起旅游的动机。人们开始在自己的休闲时间去观赏古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支持乡村振兴通过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古镇古村落的旅游市场份额在旅游业当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此发展前景广阔。例如,自2017年开始,为进一步加速经济增长,云南省以旅游业为新经济的增长点进行“特色小镇”评选,将“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等特色小镇七大创建要素作为评选的严格标准,黑井镇通过全面响应云南省创建特色示范小镇标准体系,成为云南省最新一批的特色小镇。黑井镇在有序实现名镇保护和特色小镇发展的同时,也为有效探索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构筑历史文化遗产型小镇经济增长突破点、高质量推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供了有效样本。
传统村落旅游活化可持续路径模型(MSS路径模型)见图1。该模型是对如何进行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思考结果,认为传统村落旅游活化过程是一个地方文化再现的过程[3]。纵向直接展示了在旅游活化路径当中的物质层、精神层和社会层,横向是在纵向所包含三个层面的基础上对此提出的具体转变策略和重点应该关注的问题。简单来说,物质层、精神层、社会层三者之间是共同演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遗产活化路径需要做到三个依次实现:从实现地方“文化传承”到实现“地方文化再现”最后到“强化地方认同”。
图1 传统村落旅游活化可持续路径模型(MSS路径模型)
笔者结合传统村落旅游活化可持续路径模型,建构黑井遗产活化相对统一和可量化指引模型(见图2),秉持MSS路径模型,从物质层、社会层、精神层三个层面出发,展现出三个层面的对应性质以及所涵盖的内容,建构出一个直接的对应关系,思考黑井古镇遗产活化过程中,三个层面所对应的旅游资源和具体转变策略。
图2 黑井古镇遗产活化模型建构
笔者参考MSS路径模型,建立黑井镇遗产活化三角形的模型。由上往下直观来看,黑井古镇遗产活化的模型建立的基础包括自然资源(物质层)、社会资源(社会层)、文化资源(精神层),三种资源的性质分别是功能性、社会性、文化性。三角形内部为策略层,策略层内部三层分别对应三种资源在活化过程当中采取的直接策略。
1.物质层活化:文化景观的更新与提升
任何场域的遗产活化要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对黑井极具有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具体分析是进行遗产活化的基础。活化过程当中具体更新集中体现在有形的物质遗产方面,例如直接作用于黑井的建筑、景观以及居民的生计等价值要素。对黑井特有的有形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是对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街道继续进行完整性的保存;二是要迎合遗产型古镇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改善旅游地旅居环境,例如引进旅游酒店、餐饮企业,以及可制作具有黑井特色的纪念品的企业等开发商,协助当地政府完善旅居环境、更新基础设置。
2.社会层活化:主客关系的改善与优化
古镇遗产活化会引起第二层面社会层面的改变,直接体现在本旅游地的社会关系上。政府、居民、开发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古镇遗产活化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开发并行,然而三个群体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直接关系到整个旅游地的可持续性。例如,黑井政府为迎合市场引进古镇开发商,必然会对古镇遗产、居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改变甚至是破坏。在黑井镇的社会关系中,尊重村民的开发意愿是前提,政府作为主导者,要协调好居民生计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区域共同体参与到旅游开发当中,居民要平等地享有旅游带来的利益。政府要切忌只顾旅游市场利益最大化,无限放大开发商的开发力度,评估好开发的必要性、将破坏力度降到最低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3.精神层活化:文化记忆的再现与重构
建构模型当中的精神层,指的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古镇遗产活化的推进,对生活在古镇人群的意识层面的积极改变。这种影响和改变的结果是对地方感的重塑、地方情感的唤起以及价值观的更新。通过旅游体验型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直接让旅游者体验到本地的文化资源,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传承和保护,赋予文化层面资源新的活力,有利于提升古镇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例如,黑井镇在创建云南省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通过展现制“盐”的完整过程吸引旅游者。旅游者能够参与到黑井的“盐”制作过程当中,这样的独特旅游体验产品,一方面能够保护和传承本地特色文化,提升本地群体的文化认同和地方自豪感,另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旅游者参与。双管齐下才能做到黑井古镇遗产活化的可持续性。
黑井的特色就是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需要花大力气来收集、整理、宣传,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通过市场运作,保证文化复兴的长效经营[6。探寻出科学有效的黑井镇遗产旅游资源深度保护和开发策略,协调好多方利益,政府在建设过程中要转变固有思维,充分综合考虑黑井镇的文化价值要素,引进适合的开发商对古镇进行合理的改造和更新,唤醒黑井镇居民群体对于本地历史文化重视的价值意识,不仅有利于增加历史文化的活力,更能够吸引外地旅游者了解黑井镇悠久的文化底蕴,最终树立具有历史悠久“盐”文化的黑井古镇旅游品牌。
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和开发既是遗产活化的形式也是最终目的,因此倡导因地制宜地对不同场域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形式或者多种形式结合的遗产活化是必不可少的。在遗产活化的过程当中,必须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上,结合本场域的客观地理环境,整合好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调整好自身的发展模式。遗产活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场域的文化资源,增加文化遗产的活力和多样性,各种旅游开发商机实施的前提,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过程当中的矛盾问题。一是满足文化传承需要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二者的并驾齐驱,在物质层面上过度规划和改造易商业化、重复化,精神层面也需要重点关注,否则易造成文化传播内容的低俗性、片面化和简单化;二是政府、开发商、居民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是实现场域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效治理、高效引导才能保证从根本上促进商业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