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双创”实训体系建设的刍议
——以铁道机车专业为例

2022-07-01 04:57:50罗利锦吕娜玺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创教研校企

罗利锦,吕娜玺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指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明确了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的部署策略。倡导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从而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双创”实训体系建设,有利于职业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互联网+”等建设品牌的创新发展,导引高等职业教育契合市场、企业、社会发展联动需求,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去培养千万计的“双创”人才,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能力,并彰显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双创”建设促进专业人才综合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的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既展示职业教育发展的丰硕成果,也展示企业设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尊重劳动、崇技尚能”背景下的行业技能大赛,既弘扬着中华“精益求精,执着敬业”的工匠精神,也展示着行业人才的技能风采。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引领着铁道机车专业团队顺势求变,依循国家“综合素质高、适应面宽、实践能力强”的职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探索实践,优化完善、产教融合与发展创新之路径。打造出铁道机车专业品牌,提升了团队社会服务能力;拓宽了校企合作范围,创新出浓郁企业色彩的教学氛围。“尊重劳动、崇尚技能”已成为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自觉,并实现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转变的突破,走出了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等众多才俊。

(二)“双创”建设促进专业机制智能化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铁道机车专业团队所构建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双元实训体系符合当今行业、企业的建设方向,为职业技能人才上升发展提供了动力。工学设备模仿行车技术运用、教学生产在线数据化管理,搭建起大数据+人工的智能技术培养基,营造出信息化技术覆盖下的机车实训工学情境。教学做一体模式注重“理论、实践”的合一,注重“知识、技能、态度”的合一,注重“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的合一,注重“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合一;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智能化架构,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多维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极大增强,“双创”能力迅速提升。学生们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在“教中学,学中做”的环境中汲取了充足的养分,用实力提升了“互联网+”等大赛专业项目的质量。

(三)“双创”建设加速校企深度融合

“双创”支撑平台建设中央预算投资的重点倾斜,推动着高职院校大胆探索、勇于尝试。“创响中国”重大活动的成果展示与宣传,鼓励专业团队发展“双创”生态环境、创建校企融通创新氛围。校企“双创”升级版平台,推动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产教研智能化融合空间,促进着理念、成果的孵化与落地。

“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行车管理信息化在线运用,教学设备智能化常态使用,校企共建缩短了课堂与生产之间的距离,并实现了技术转移、技术研发与资源的区域共享。集合思政、双创、专业专家的睿创模式,透过惠及民生的创新项目案例,看到了跨界融合的广阔前景,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岗位适应能力。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实效,让“双创”团队领悟了创新能力、跨界能力的深厚内涵。学生、专业、校企创新合作的愿景实现,加速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双元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力量的凝聚,帮助学生实现了多元发展,并助推校企间产教研的深度融合。

二、资源库建设不力,束缚着“双创”实训体系的创新发展

优化实训体系建设科目,创新虚拟空间生产与智能设备普遍应用。融入信息化教学内容,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实训课程智化改革。亲近企业,校企共同破解“双创”建设的难题,合作共建“双创”融合空间,夯实职业教育“双创”发展的基础。

(一)教师团队“双创”能力不强

鉴于成功创新创业团队的优秀成果,多角度审视铁道机车专业“双创”模式,细究思维培养、创业能力锻炼的培养内容,不难看出痼疾:由于院校与铁路企业分离已久,造成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沟通思维的木讷,致使机构建设局限于专业范围。加之专业教师价值判断、交叉创新与跨界协同等能力滞后,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缺乏思想、修养、创业、发展等培养的一贯性,造成学生前瞻性、开创性的匮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创业的果敢能力不强。

(二)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运用覆盖面不够广

本着倡导、反对、赞赏和批判的基本原则,对机车团队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学APP平台的运用与维护、模拟仿真实训室等设备的项目开发、学生职业竞赛项目、机车司机社团服务范围等逐项比对,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模式、1+X证书制度、产教研融合深度分项论证,教材、教法和教师“三教”方面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覆盖面不广。虽然,铁道机车专业团队可以利用互联网+翻转课堂实现师生间互动,可以利用APP平台进行在线考核,可以利用云存储、光存储采集大数据并实现大数据的质量评价。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潜能挖掘不深,致使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企业大数据管理、智能化运用存有差异。非企业色彩与气息情境下的工学结合只是梦幻泡影,滞后于铁路一线智能技术的项目式教学只是纸上谈兵。

(三)产教研平台建设基础不牢

根据行业岗位职业特点,结合典型岗位的职业活动,研发实训教学资源设备,进行信息化技术升级,营建企业色彩的工学氛围。在企业色彩的生产、实践教学条件下,构建出学习、教育、管理、组织、活动、信息等过程有机结合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学结合体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倡导教师教研结合、科学施教,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职业素养、可塑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建出铁道机车专业品牌,建设出电力机车制动机等精品课程。但是在产教研开发方面,存在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技术运用融合的短板,在产品性能的智能转化方面,存在校企间产教研共享平台建设的漏洞。

“双创”教育平台的运行是校企合作培养职业人才的一种合作模式,并成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发的重要创新课题。通过“创新”合作,探索出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双创”实训教学体系。利用产教融合,重构多元发展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产教研融合活动空间,培养出现代企业家期盼的职业人才,真正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本质。

三、智能化融入,构建职业教育“双创”实训体系

2016年,李克强总理对举办“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的批示精神昭示,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长成才之路。2017年,19大报告更是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一)“双创”培养,促进职业人才的多元发展

专创融合、创新驱动,效仿新文科建设生成专业改革的新态,实现专业的转型升级。以“双创”人才建设为目标,将创新能力与创业积极性作为专业社团任务主题。从学生社团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五个方面进行筹划,利用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社会服务、技能鉴定等通道,构建出“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学生综合发展的智能化培养基,形成了机车社团人才培养的树状图(图1)。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挖掘团队成员的聪慧,营建专业学生获取新知的圣地。在产教研的氛围中,让学员进行思考、组织、作为的最强大脑锤炼,进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洞察能力、策划能力的多维开发,实现行为、认知、建构的结合。校企双元、群策共力,用学生社团 “双创”实验田项目成果,为职业教育的创新提供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图1 机车社团成员发展树状图

(二)产教研融合,建设智能化的职业教育“双创”实训体系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状况,分析高校学生自身特征;介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个发展阶段,研究“双创”人才成长规律。将“双创”教育与教学进行融合,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改进路径,选择适切的理论视角,综合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社会与文化要素和科技要素进行创意,构建以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领的课程模式。立足理实一体实训教学,注重专业理论、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跨界能力的融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培养,创新出专业、课程、模块融合的智能化“双创”实训体系(图2)。

图2 “双创”实训体系框图

坚持“实战、实用、实效”的原则,将学生学习、教育、管理、组织、活动、信息等过程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学生沟通理念并探索创意。采用产教研模式开展虚拟-实际-虚拟的企业服务并实现孵化。运用信息化、云空间的数据采集、存储,对学生发现潜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予以提升。让学生在快速、多元发展之中,学有所得。

(三)共建、共享,推动校企间的深度融合

生产技术的创新、产品的成熟运用,需要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之上,6A(ABDR、AFDR、AGDR、APDR、ATDR、AVDR)系统的成熟运用则为铁路安全生产奠定了技术的基础。校企双元共建的实训空间既是展示技能的舞台,亦是产教研创新的平台。依托百万扩招政策支持,仿真铁路建设项目应用技术场景,研判电力机车“雾闪”惯性故障等实际运用案例。运用三维建模、参数化设计、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待解项目进行甄别,对生产项目进行预判与技术创新,从而降低产品设计制造的缺陷与隐患。多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化解生产难题,共同实现“双创”产品的孵化与落地。

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信息技术的潮流促进了大数据的日益普及,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应然。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性教育圭臬,营建出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训练创造能力的“双创”教育氛围。依托政策引领、借助社会帮助,帮助学生多元发展,成为“双创”发展的新型人才。

四、结束语

以职业人才的创新发展为任务宗旨,以产业升级为“双创”教育培养的目标。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校企间的相互融通,用大数据助推产教研的改革与创新,用智能化构建职业教育的“双创”实训体系,并将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变为职业教育的自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同步运用,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双创教研校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