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

2022-07-01 07:53郭凤群郭希燕
现代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学课程体系传统

■ 郭凤群 郭希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灿若星河,熠熠生辉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次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解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精髓传递给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中华文化的种子。

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但普遍存在把传统文化教育完全等同于经典诵读的现象。教师仅布置诵读任务,只要求学生将指定的经典篇目诵读得朗朗上口,却未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内涵,使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流于表面,学生无法通过活动真正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很多学校还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重字词讲解和分析,学生忙于背诵和被动接受,大大降低了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随之降低。

(二)教育途径狭窄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还仅限于课堂教学。这种现象使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途径受到限制,导致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的普遍匮乏。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因此,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途径也应当是多渠道、多方位的。很多学校也开始有意识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但仍有一些学校流于表面,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形式,盲目追求传统文化的仪式感,而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层体验。

(三)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师资匮乏是很多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能够胜任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十分缺乏,如书法、武术、纸艺等。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底子太薄,存在缺乏传统文化素养、资源利用不足、功利性教学等问题。大多数教师未接受专业培训,平时也很少涉猎传统文化知识,无法将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大多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的“皮毛”,教学效果差,甚至“一讲就错”的现象十分普遍。

(四)课程体系碎片化

从课程设置来看,学校开设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缺乏规范,设置散乱,有专业课、选修课、兴趣班等多种形式,且内容设置不全面,多集中于诵读经典古文,似乎传统文化教育仅限于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理解,而对于那些本来可以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音乐与书法课程、体育课程中,却很难看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子,对传统礼仪、戏曲、武术等课程涉猎较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不足,各学科整合融通欠缺。从课时安排来看,多为一周一节,课时安排缺乏系统性。从教材来看,多数学校尚无专门的传统文化教材,且在现行的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也较为零散。从课程评价来看,学校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界定较为模糊,未能科学评定学生学习成果。

二、构建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的价值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具有综合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要构建科学、完整、融合的课程体系。只有在完整的课程体系中,学校才能根据总的教育教学任务,科学地制定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目标,合理地选择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内容,有层次、有梯度地使用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探索构建了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体系,以充分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意义。

第一,它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开拓出来的精神遗产,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于培育学生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意义深远。”[2]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具体的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传统文化教育的“1+X”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灿烂的历史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具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等关键价值。

第二,它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培养其高尚道德情操。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期。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有效解决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矛盾与问题,利用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文历史以及礼仪风化等去强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乃至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拥有中国灵魂和民族品格,让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有流传千古的国学经典,也有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充满民族智慧的传统游戏、技艺……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走进古人的生活方式、所处的社会环境,了解先贤的思想及文化脉络,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习传统技艺,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风俗人情,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体魄,磨炼意志,培养审美能力。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深厚根基。

三、小学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的本质意蕴与结构体系

(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的本质意蕴

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全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要统筹各学科,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全覆盖,形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配合的格局。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中指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是由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以及在其他学科和活动中的渗透性内容组成的综合性课程。”[3]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提出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体系是指由一门独立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其他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可以表述为“1+X”模式。其中的“1”是必修的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实施形式,其核心内容包括经典、常识与技艺三大类;“X”是指有机地融入其他学科及活动中的经典、常识及技艺等。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的结构体系

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是基于独立开设的传统文化课,同时与多个学科融合,向多个领域渗透,在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学科。

在临沂金雀山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体系中,“1”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运用经典诗文的吟诵与歌诀体诵读教学法,在朗读、吟诵、思悟、践行中诵读国学经典,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并通过走近人物、故事等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家国情怀,夯实人文底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逐渐形成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

“X”是指在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中融合传统文化内容,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中华精神、荣辱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侧重渗透经典诵读、吟唱、国画、手工技艺、游戏、武术等传统文化元素,并延伸到社团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日常生活的习惯养成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来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践行,实现多学科融合、多课程综合发展。

在这个模式中,“1”为核心,“X”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X”中涉及的多个学科内容和呈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教育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在课堂与活动中育人、提升,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培育新时期儒雅好学、开拓进取的少年君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以文化人、知行合一。

图1 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体系图

三、小学传统文化教育“1+X”课程体系实施的路径

(一)重视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少年君子“名师团”

1.注重教师培训

课程推进,师资先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临沂金雀山小学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临沂金雀山小学全面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注重教研与师资培训,每个学期都派出教干、教师奔赴全国各地参加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培训,接受专家的指导。同时,学校每个学期都组织面向全校教师、语文学科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诵读水平、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军,实现语文教师的华丽转身。

2.注重教学教研

重视教学教研,增强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路径。临沂金雀山小学不定期开展吟诵教学观摩活动、晨诵观摩活动、吟诵教学研讨会、教师吟诵大比武等活动,教师们针对每个学期中语文教师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进行研讨,群策群力,共同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交流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以研促教,以课促研,以赛促练,互相学习借鉴,逐步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经典吟诵水平和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策略。

3.创新机制建设

在传统中创新,激发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兴趣及教学潜力。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体系建设列为学校重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学校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统一部署各项工作,成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组,由专任教师带队,具体负责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同时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带领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名师的网络研修班,弥补起步晚,理论、方法跟不上等不足,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

(二)围绕“1”个核心,夯实少年君子养成课程

临沂金雀山小学制定《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立足传统文化课程,运用吟诵和歌诀体乐读的形式“素读”经典,多渠道落实,多角度评价,保证课程的深入开展。

1.每日两读——晨诵、午读,保证诵读时间,营造良好诵读氛围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均设置诵读时间,学生无论何时走进教室都立刻加入诵读的队伍中;中午,午读时间安排在下午上课的前10分钟。师生一起温习古诗文,重在巩固强化。采用听音频跟诵、教师教诵、学生齐诵、学生领诵、自由对诵等多种形式,师生共同诵读,共同“唱游”诗海。

2.每课一练,日常积累,养成诵读习惯

临沂金雀山小学坚持做好每节课前的2分钟诵读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学校每学期还举行课前2分钟诵读的观摩活动,挑选每个年级中课前2分钟诵读活动进行得扎实多样的班级,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展示,全校语文教师共同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3.每周一课,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主阵地

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每班每周一课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尝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文读语音、腔音唱法”的吟诵方法和节奏明快、气韵酣畅的“歌诀体”诵读方法,从基础蒙学、唐诗宋词到《论语》 《孟子》等,手口相传,反复训练,让学生爱上吟诵,快速念诵。

4.每月一查,保障诵读活动有序开展

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评采用每月抽测、学期平均的办法,期末计入教师学期考评量化中,保证课程正常、高效地开展。学校每月以抽查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诵读情况。每次每班随机抽取5到10名学生,分项检测,以吟诵、歌诀体乐读等形式考核教学进度以内的指定篇目,根据诵读质量的高低予以打分。

5.学期一赛,厚植少年君子情怀

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犹如一颗颗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学校以校园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等活动为载体,推动人人诵经典,班班展实力,掀起各班级读诵经典的热潮。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如“经典咏流传”“童心璀璨·创意经典”“最美诵读”活动等。学生用生动新颖、入情入境的表演与清新纯真的天籁童音诠释经典国学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在低吟浅唱中感受到经典诗文所传递的情感,以及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既考查了学生的国学素养,也激发了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6.学年一演,展示少年君子风采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以课本剧展演为主题的艺术节活动。各班师生从课本内选择经典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等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自编、自排、自演,用认真的表演诠释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理解。课本剧让学生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近古圣先贤、走近他们崇高的境界。

(三)打破学科界限,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1.立足“X”个学科,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不是孤立的,学校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与各类学科的契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让其在各个学科间多维渗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有的学科体系中,如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课程。

2.开展社团活动,丰富传统文化学习形式

学校成立了国学、陶笛、国画、书法社团,每周至少2课时,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学生吟古诗、练书法、吹陶笛、画团扇,用自己的作品装扮学校的走廊、角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了学生对各类科目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学习传统文化,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课堂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3.多主题实践活动,促君子品行不断养成

学校将传统文化课程与德育课程有机融合,注重日常品行的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践行传统文化教育。于点滴小事中培养良好品行,在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让学生学会孝老爱亲、感恩、友爱;在讲家训、传家风活动中传承美德与优良传统;在红色经典主题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表达对家国的热爱与尊重,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4.多角度综合评价,引少年君子不断前行

学校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评价方式,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学生进行表彰,树立榜样,以此来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少年君子”评选、“最美少年”评选活动、“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国学课程体系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