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英泽
(黑龙江省庆达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80)
为保证基坑边坡工程的稳定,常需进行降水工程和地基防渗措施。降水工程可降低坑外地下水位,保证土体开挖的稳定性,避免造成坑内外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同时为防止水向坑内渗流造成坑内外的水头差,出现管涌、流沙现象等,需采取堵排防渗措施,包括侧向隔水和封底隔水两种,常见的侧向隔水帷幕有地下连续墙、搅拌桩、板桩。当坑底土层渗透性高,采用封底隔水帷幕,包括高压旋喷桩、深层搅拌桩、压浆止水帷幕等。在软土地区,可降低挡土桩的变形,形成的重力式结构体可兼具隔水和挡土功能[1]。
当渗透方向同物理坐标时,渗流定解可近似为求解能量泛函的极值问题,其微分表达式为:
(1)
单元水头插值函数为:
(2)
式中:Ni(ξ,η,ζ)为单元形函数;Hi为水头值;(ξ,η,ζ)为单元局部坐标[2]。
转换可得渗流场的几何形式:
[K]{H}={F}
(3)
式中:K为渗透矩阵;{H}为水头列阵。
主渗流方向单元u、v、w与整体坐标系x,y,z关系式为:
(x,y,z)T=R{u,v,w}T
(4)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几何矩阵为:
[B′]=[R][B]
(5)
则单元渗透矩阵表达为:
(6)
某高层建筑的基坑开挖深度16 m,宽度40 m。土质为砂土与砂砾石等,土体力学参数天然状态:γ=19.5(kN/m3)、C=14.4kPa、Φ=27.2;饱和状态:γ=20.5(kN/m3)、C=12.24kPa、Φ=23.12。防渗设计中止水帷幕宽度为1 m,深度根据计算需要设定16m-30m依次递加[3]。基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坑平面模型
定水头边界:AF、DC,隔水边界:AB、BC,除定水头边界和隔水边界,其余边界均为变水头边界[4]。
文章对止水帷幕深度为16 m、18 m、20 m、22 m、24 m、26 m、28 m、30 m八种工况条件进行计算分析,止水帷幕渗透系数为1.25×10-8m/s[5]。基坑的渗流通量计算结果见图2。
(a) (b)
基坑渗流量和侧壁关系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可知基坑渗流量最小值在距基坑侧壁20m,最大值在距1.6 m处,分析是因止水帷幕侧壁阻碍地下水流动,在1.6m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随着帷幕深度的增加,渗流量不断降低,阻滞作用逐渐平缓。
图3 基坑渗流量和侧壁关系曲线图
基坑渗流速度随帷幕深度的矢量变化如图4所示。
(a)
(b)
(c)
(d)
(e)
(f)
(g)
(h)图4 不同帷幕深度的渗流速度矢量图
由图可知,当帷幕深度为16 m时,基坑外侧渗流主要体现在坑脚处,该处的渗流速度明显大于其他位置,此时的渗流速度为3.53×10-6m/s,随着帷幕深度的增加,最大流速点不断下移,当帷幕深度达到一定值,此后渗流速度逐渐趋于平缓稳定。
基于渗流分析有限元原理,根据实际基坑工程地质资料,有限元计算不同帷幕深度的基坑渗流速度和渗流通量值,对比分析各深度的基坑渗流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止水帷幕深度增加,基坑的渗流量与流速先升后降,达到一定值后,基坑外侧地下水位逐渐平缓,各控制变量值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