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量对黔苦5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2-07-01 00:51:24程国尧张素杰马智黠赵德超张荣华李才盛
农技服务 2022年6期
关键词:威宁县节数苦荞

程国尧, 张素杰, 马智黠, 赵德超, 张荣华, 李才盛

(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威宁 553100)

荞麦(Fagopyrumes culentum Moench)属蓼科,荞麦属,起源于中国,在我国主要有2 个栽培种,即甜荞(普通荞麦)和苦荞(鞑靼荞麦)。荞麦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属小宗作物,且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主要在西北、东北、华北以及西南的云、贵、川一带高寒山区或丘陵区,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1]。荞麦是贵州省威宁县的特色作物,当地种植荞麦历史悠久,所产苦荞产量高、品质优[2]。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苦荞新品种,贵州省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地方品种“小米苦荞”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系统选育出黔苦荞5 号。该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贵州、内蒙、宁夏、甘肃、山西、陕西等地种植[3]。为黔苦5 号的稳产、丰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5—8月在威宁县草海镇同心村进行黔苦5 号不同播种量的种植试验,考察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探明黔苦5 号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的合理播种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黔苦5号,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草海镇同心村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基地,海拔约2 230 m,地势平坦,肥力中等,黄棕壤(小黄泥灰泡土),pH 5.8~6.12,有机质含量37.2 g/kg,碱 解 氮2 g/kg,速 效 磷10.3 mg/kg,缓 效 钾188 mg/kg、速效钾88 mg/kg。前作为马铃薯。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 个处理。处理1,播种量1.5 kg/667m2;处理2,播种量2.5 kg/667m2;处理3,播种量3.5 kg/667m2;处理4,播种量4.5 kg/667m2;处理5,播种量5.5 kg/667m2;处理6,播种量6.5 kg/667m2。各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0 m2(2 m×5 m)。小区间、重复间走道均为0.5 m,每小区种6行,行距33 cm。采用人工开沟条播的方式播种,于2020年1月22日进行深翻整地,4月27日第二次整地;5月5日播种;齐苗后(苗高20 cm 左右)对各处理进行中耕除草和跳甲的预防。

1.4 指标测定及数据处理

收获前对各小区随机取样10株考察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粒重、单株实粒数、千粒重。成熟后按小区收获,风干后测籽粒实际产量。产量数据采用方差和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进程

由表1 可知,各处理黔苦5 号的出苗期一致,开花期相差1~2 d,成熟期相差1~3 d,生育期为88~90 d,各处理间差异较小,表明播种量的多少对黔苦5号的生育期无较大影响。

表1 各处理黔苦5号的生育进程

2.2 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农艺性状

从表2 可知,各处理黔苦5 号的株高为102~136 cm,处理1 最高,处理6 最低;株高由处理1 至处理6 依次递减,处理1 和处理2均与处理5、处理6间差异显著,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黔苦5号的株高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黔苦5 号的分枝数为3.4~8.0 个,处理1最多,处理6 最少;各处理节数为14.3~16.4节,处理1 最多,处理6 最少;分枝和节数同样由处理1至处理6依次递减。

表2 各处理黔苦5号的农艺性状

2.3 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产量表现

从表3 可知,各处理黔苦5 号的千粒重为16.0~18.6 g,单株粒重为1.3~5.4 g,两项指标由处理1 至处理6 依次降低。各处理的折合产量为60.09~186.40 kg/667m2,以处理1 最低,处理4 最高;处理1 和处理2 均与处理3、处理4、处理6间差异显著,与处理5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 与处理4、处理5 与处理6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随着播种量由1.5 kg/667m2增加 至4.5 kg/667m2,黔苦5 号的产量呈增加趋势;播种量由4.5 kg/667m2进一步增加后,产量开始下降。同时,处理3 与处理4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3 各处理黔苦5号的产量表现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黔苦5 号不同播种量(1.5~6.5 kg/667m2)的生育期为88~90 d且差异不显著;株高、分枝数和节数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播种量在1.5~4.5 kg/667m2时,黔苦5 号的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播种量超过4.5 kg/667m2后,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播种量3.5 kg/667m2和4.5 kg/667m2时,黔苦5 号的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表明,播种量对黔苦5 号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究其原因,播种量过大,会使出苗稠密,导致个体发育不良,单株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低,群体产量难以提高;播量过小,苗稀,虽个体发育良好,可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但由于株数的限制,单位面积内群体产量也不高。因此,生产中不能为获得较高产量而盲目扩大播种量。从产量表现看,黔苦5 号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的最适播种量为3.5~4.5 kg/667m2。

猜你喜欢
威宁县节数苦荞
瑞雪兆丰年
乡村地理(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冀东地区不同插秧方式对甘薯植株性状及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苦荞花
青年歌声(2018年5期)2018-10-29 03:18:40
齐白石为什么“画错虾”?
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广东饲料(2016年3期)2016-12-01 03:43:12
贵州省威宁县老干洞洞穴成因与价值研究
贵州科学(2016年5期)2016-11-29 01:25:37
齐白石画错虾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奥秘(2016年4期)2016-04-21 17:31:28
城门苦荞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4:01
威宁县召开2015年关工委暨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晚晴(2015年7期)2015-05-30 16: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