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
摘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索基于信息化视域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一系列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促进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视域;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当前,不得不承认,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在坚持着传统知识讲解、传授的教学模式,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数学课堂,难以迸发出数学原本的生机与活动,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被直接限制了起来,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事物抱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重要阶段,如果教师仍然坚持主动传授,学生被动吸引,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一定会不尽如人意。反过来,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有效激发出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实践证明,知识的记忆会更长久,同时,也将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基于此,建议教师尽量做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而非主导者、决定者。在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之下,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角的初步认知”这节课的过程之中,如果教师直接给出钝角、锐角与特殊角直角的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不仅会增加学生记忆的难度,更重要的是由于学生没有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对这些角的区别、特征等都还不清晰,这时候,如果教师出示一道计算题,那么可能大部分学生都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从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入手,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关于角的概念。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如书桌、椅子、积木等,让学生自主判断椅子的靠背与坐的面所构成的角属于哪种。并且最好对应实物,教师一边调整靠背,一边来让学生实时给出答案。
总而言之,将教学内容以探究性问题的情境创设出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与实物的一一对应,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而且在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组织趣味性探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其开展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到有效融合,并且设计更符合小学生兴趣与认知特点的趣味性探究活动,力求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的欲望与热情,进而真正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
例如:认识时间,并且对时、分、秒的概念建立正确的认知,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类似的趣味性实践活动。首先,给出主题“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接下来需要同学们搜索一下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落地时间,之后每一位同学都要根据所学的钟表知识来设计一个漂亮的钟面”。在实践活动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从搜集资料到设计钟面再到最后的落实方案,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被培养了起来,同时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总结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三、丰富多样化习题练习,巩固课堂成果
习题是课堂学习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习题设置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最新要求。在信息化的视域之下,信息技术确实能够大幅度消除学生对习题的抵触心理,由不接受慢慢转变为主动尝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功劳。
其一,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如微视频、导学案等上传到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面供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复习与巩固。当然,其中还包括一系列经过教师精心挑选或者个性化打造的习题,以便学生在知识巩固的过程之中搭配习题练习,效果将事半功倍。
其二,习题的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将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与现实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在学习完与“数据统计”相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调查班级内同学每天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相应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切实提升学生将数学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结语
当前,基于信息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向着更为多样化、丰富化、层次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得数学知识以更加形象且立体化的形态展现出来,同时基于信息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完全迎合了新时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提出的新要求,以生为本的理念切实实现了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邓永芳.信息化視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中外交流,2021,28(2):1503-1504.
[2]袁加杏.信息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J].速读(下旬),202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