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数量急剧增大,经历了“百万扩招”之后的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二律背反现象,本文聚焦青年教师教育感染力的研究以求解决教育当中的二律背反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律背反;青年教师;教育感染力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律背反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它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而实践则可以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论证相对性与绝对性统一的真理。它不仅是一种学说,还是一种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高等教育管理中很多现象处于相互的矛盾状态,根源在于各自处于矛盾两端或者相互冲突,而超越这种极端性,需要借鉴“二律背反”的思维方式找到破解高等教育管理矛盾问题的化解方法,全面剖析,辩证,融合的认识,寻找有效的管理行为。二律背反现象产生关系人类认识的特性,有限理性和这里追求的博弈性,使得人类无法短时间内认识客观世界的所有规律,从而陷入独断和怀疑的矛盾之中,这一点在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群体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联系高职院校管理的特殊性,其主体由多重悖论性的人和群体构成,其客体是适合其发展的一切人和物组成,具有复杂性,加上指导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实践的概要性理论达不到精准水平,使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群体的自我管理中的“二律背反”矛盾普遍而客观的存在。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首先,大多数青年教师年龄较小,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不足,对高职院校的定位容易和本科院校的定位认识模糊,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自身的性格的可塑性很高,但是对知识的渴求度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对前途的迷茫之中,从而造成这一阶层发展的两极分化。在整个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关注点更多的是对于社会生存技能的渴望或能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的事物,而青年教师的关注点是希望把更多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且让学生更顺从的认可自己的教育管理。这两个现象在各自的立场内都成立,但是在实际的互动中经常发生矛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感染力,并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情感的包容接纳
许多青年教师本身就是从传统教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获得了习惯和舒适度,在走上了工作岗位后,自然而然的会把这些他们认为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学生,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不适应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否则他们也不会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了。这就需要这两个群体在交流的过程中又更多的情感互动和包容心。
二、科学性的评价和审视
当前的教学活动中许多青年教师高扬“知识就是力量”的大旗,在单项的知识灌输中,教学评价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却被平面化表象化了,我们必须从学生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中设身处地的分析他们的情感波动,审美的好恶。积极面对,潜心专研,理论同步,这便是我们对当前教育中“二律背反”现象积极而又正确的心态。
二、教育感染力的核心是情感教育。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交流除了知识的交流外,也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根据研究证实,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
2.1情感分析模型的提出
在情境导入中,学生对教师所出示的材料产生积极情感体验还是消极情感体验,是基于学生自我的评价认知之上的。例如,当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作为导时,有的学生会产生喜爱的情感,而有些学生不喜欢小动物,自然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感分析,学习者在任务驱动教学创设情感阶段的情感体验可由下图表示:
2.2利用学习者情感模型指导任务驱动教学
第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行为变化,合理有效的对学生情感进行引导,从任务驱动中学习者的情感模型来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是积极情感的体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体验到消极情感时积极的将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消极情感的体验主要发生在情境的导入部分和自主学习两个部分,在情境导入部分,当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会出现消极的情感,而教师在这个部分应该鼓励学生将这种情感转化为愿意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消极情感主要是当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及时的帮助学生获得资源解决问题。
第二,多种课堂互动能够维持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多种方式的课堂互动能够满足不同性格和阶段的学习者学习需求,同时,学习者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第三,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策略促进学生积极情的发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基于自我认知之上的,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向积极情感进行转化。
第四,在学习结束后,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体验成功和满足感。在学生学习结束后,体验成功与满足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如果只是单一的对作业或作品进行评价,那么不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感与满足感。
三、结语
真切深刻的体验。体验是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以自己的需要、認知、情感、价值取向为出发点去理解、接受、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体验可以是瞬间产生的情绪,也可以是稍纵即逝的强烈幸福感,甚至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感觉。体验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感化的过程,受教育者通过亲身感受,更直接、真切、鲜明、强烈地受到刺激,心灵被触动,甚至震撼,让人产生真切的感受,激发情感。一切道理只有通过亲自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才能真正了然于心;一切情感只有真正感同身受,才能由感性认知升华为情感共鸣。教育感染力是教育“真”、“善”、“美”本质力量的彰显,是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实践层面而言,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感染力既是增强教育实效性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晓平.先验综合命题辨析兼评康德的二律背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5).105.
[3]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教育学领域“二律背反”原则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感染力研究(编号:21YB315)。
作者简介:姚小英(1964.11-)女,汉,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