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
二零零八年,姥姥走了,两年后,倪萍出版了这样一本书——《姥姥语录》。许多人看《姥姥语录》 都哭了,就是因为姥姥这些话都很普通很“接地气”,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
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是在看朗读者的时候。倪萍带着泪读了《姥姥语录》 其中的一个片段,听着那朴素而又真挚的话语,令我深深地记住了这样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姥姥一生99 岁时光所留下的箴言。它不像其他箴言那样大道理连篇,也不像其他箴言那样读了三遍还是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它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人生中的大道理说给你听,让你听了以后内心产生共鸣。正如倪萍自己所说,“那些萝卜、白菜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一遍一遍浮现出我姥姥的模样,我那个和蔼可亲的姥姥。我是姥姥一小看大的,那时妈妈生病,是姥姥一把屎一把尿看到我7 岁,等上了小学才被妈妈接走。上学之后最盼着的就是每周末回姥姥家,坐着44 路汽车到宣武门,而姥姥每次都会站在院门口翘首以盼,直到远远看见了我们的身影,迎上来,接过我手中的东西,领着我走过那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胡同。
我想天下的姥姥都是一个样吧;也许,倪萍写出了天下所有的姥姥吧;也许,这就是这本《姥姥语录》 引得无数人潸然泪下的原因吧。书中的姥姥是全天下姥姥的缩影,她们平凡、善良,他们唠叨、老讲究很多,但是却对我们无比地疼爱。每次我回家冻得哆里哆嗦的时候,姥姥一边唠叨地说,“秋裤别那么早脱,春捂秋冻”,一边从屋里拿出她的小花棉袄给我披上。姥姥很逗,每次我们回家,姥姥总要从头到脚地打量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头发染了,指甲是不是涂了,衣物是不是太夸张了,因为她总是喜欢我规规矩矩的。慢慢地我长大了、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姥姥的头发也变成了银发,脚步也变动步履蹒跚,但却依旧像疼爱我一样,疼爱着她的小外孙。
倪萍爱着自己的姥姥,她一直记着姥姥和她说过的每一句话。倪萍在问到姥姥,在姥姥死后要不要去给她上坟,姥姥说:“不用,活着那些人就够你忙乎的了,人死了啥都没有了,别弄这些个没有用的摆设了,那都是弄给别人看的。我认识你这个人快五十年了,我最知道你了,不用上坟。”然后,姥姥走后,倪萍真的没敢去看她。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很庆幸现在还有姥姥一直陪着我,每天下班没等进屋,就会叫“姥姥我回来了”,姥姥不管干什么都会从屋里走出来高兴地看看我。她现在80 多岁了,可能她也意识到自己老了,有时会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窗外,这一看就是半天。我知道她最怕的就是给我们添麻烦,最怕的是她老了,不中用了。
“姥姥一生都在劳动,直到她去世。凡是我家包饺子,不管几个人吃,饺子皮都是姥姥擀。快一百岁了,你试试,谁有这个本事?童子功呀!姥姥说她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可没转够,她对锅碗瓢盆对厨房最有感情。她说她煮的可不是一锅饭,她养的是一家人的性子。天冷的时候,不管吃啥,都是热气腾腾的,谁出门走远道都是上马的饺子下马的面。”有时我上班出门的时候,会说一句“姥姥,我想吃肉饼了”,“好嘞,晚上就给你做”。下班回来,姥姥已经把面发好,肉馅儿炒好,等我回来给我现烙热乎乎的馅饼,自己累得回屋躺下休息。等我们吃完,她总是慢慢地走出来,数数我吃了几檐,“姥姥,我吃了五檐呢”,“这多好,别老减肥,脸色都不好看了”。提到姥姥的肉饼,现在我的同事们都点名要吃。
如今,我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大,家里的地方越来越小。为了孩子上学,姥姥被接到二姨家生活。选择读这本《姥姥的语录》 也正是因为我想她,我想念的姥姥,我想念姥姥的唠叨,想念姥姥的肉饼。有一种饿,叫做姥姥觉得你饿了;有一种冷,叫做姥姥觉得你冷了;有一种温暖,是除了姥姥以外几乎没有人能够给你的。姥姥我要接您回家,您养我小,我养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