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与无奈
——《红楼梦》中梦境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2022-06-30 09:52许俊琪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模态梦境隐喻

许俊琪, 刘 凌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隐喻研究从最初关注隐喻的装饰性功能到探寻隐喻的概念化功能,再到隐喻的多模态呈现,经历了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的转变。[1]在传统修辞学的理论框架内,隐喻是一类修辞格,一种使语言表达更具艺术美感、更雄辩有力,从而增强其渲染力的修辞手法。美国语言学家Lakoff, G .&Johnson, M .[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都包含了隐喻,将隐喻的意义从纯语言提升到思维层面。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他们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更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可以反映在语言中,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无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文字,都是隐喻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符号多元化也在隐喻中体现得越发明显,语言研究者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将隐喻理论与感官体验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Forceville[3]在20世纪末着手研究图像、颜色、线条、声音、文字等多种不同模态符号对隐喻的构建和表征,引领了隐喻研究的多模态转向。他同年出版的MultimodalMetaphor一书被冯德正[4]视为多模态隐喻理论的正式形成。

自多模态隐喻研究展开以来,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名人演讲、政治漫画、影视作品、新闻报刊以及广告话语之中,对文学作品的隐喻分析较少。《红楼梦》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开篇便指出“真事隐去,是假语村言”,它既写梦境,又写梦中与梦醒之人。而故事的发展正是在这真实与虚幻之中交错蔓延,其中蕴含的各种隐喻无一不在暗示最终的命运走向,纵使费尽心机,也最终躲不过生死的命运轮回。本文从多模态隐喻的视角切入,对《红楼梦》中描写梦境的语言进行具体分析,以彰显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1 多模态隐喻研究现状

一个模态即一个符号系统,借助一个特定的感知过程而被识解。人类可以感知多种隶属不同模态的符号系统,包括图像符号、书写符号、口语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触觉。Forceville将单模态隐喻定义为始源域和目标域均通过一种模态或主要通过一种模态来体现的隐喻,而多模态隐喻则指始源域和目标域通过不同的模态或主要通过不同的模态来体现的隐喻。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承载着设计者的明确意图,能让研究者相对容易界定其多模态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广告因此成为多模态隐喻研究的起点,如蓝纯、蔡颖[5];王小平,王军[6]和刘丹[7]。将多模态与漫画结合进行研究的也有不少,如俞燕明[8];赵秀凤[9];刘熠、刘平[10]和马廷辉、高原[11]。而将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苏萍[12]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从听觉、视觉、感觉三方面对村上春树作品《1Q84》展开文本分析,为其作品解读提供新路径。同样是这部作品,高亮[13]从标题、音乐、场景切入具体分析其隐喻,发掘作者的匠心独运。昭旭[14]从颜色、人物、房屋三个角度挖掘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喻含义,将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及其鞭笞的美国"爵士时代"的精神生态危机生动解读出来。雷茜[15]立足于多模态认知文体学的视角,以Culpeper戏剧人物认知模式为原型,建构了一个多模态文学作品人物认知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多模态隐喻如何通过图像、印刷版式、色彩和布局在小说《女性世界》诺玛和罗伊两个人物命名、外貌描写、言语和思想表达方面与语言隐喻相辅相成建构意义,帮助读者完成图式质疑和重构,实现对人物的正确理解。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针对《红楼梦》中的隐喻研究也不断增多。冯军[16]通过对比《西游记》中唐僧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提出唐僧与柔性的水意象密切相关,贾宝玉与石头、通灵宝玉三位一体,都涉及到对立统一的辨证命题,在此是是非非的思维模式中彰显着吴承恩与曹雪芹对生命对人生超然的理解态度、冷然释然的反思精神。段荣娟[17]运用多模态隐喻相关理论,选取植物、色彩、礼节、梦境四个始源域角度来进行《红楼梦》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探究其目标域在文字中如何得到映射,以理解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深层含义。2020年,她与王芳芳[18]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言贿赂"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通过语料库词表、关键词、主题词,分析王熙凤是如何利用语言符号、动作符号、表情符号等来实现"语言贿赂",并揭露其本质,警醒人们从王熙凤的语言分析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对"语言贿赂"持以戒心,严加分辨。这些文章选择都是多个角度切入,因而每个角度的叙述笔墨都略显不足,分析得并不十分透彻。而提到《红楼梦》,其中的梦境正是文中人物的一生写照,可以说梦境是《红楼梦》的灵魂所在。《红楼梦》中的梦境贯穿全书,这些梦或开局启引、或伏线暗示、或推动情节、或渲染气氛,次第而近、缓缓道来。本文选取《红楼梦》中梦境这一角度,通过对《红楼梦》中不同类型梦境的多模态隐喻分析来揭示作者所传达的言外之意,以梦境为全文的线索,述说《红楼梦》中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

2 《红楼梦》中梦境的多模态隐喻

梦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有意识观察无意识的一扇窗户。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9]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梦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红楼梦》对梦境的描写也是隐喻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体现作家的思想与情感,成就迷离恍惚、耐人寻味的独特的审美境界,吸引着读者去探幽发微。

《红楼梦》全本贯穿了三十余个梦境,各个梦境都对其笔下人物的性格特质以及命运轨迹埋下伏笔。虽在文体上只涉及由阅读文字带来的视觉模态,但其隐喻内容中同时包含了多种符号系统,如书面符号、图像符号、动作符号、口头符号、表情符号等。由于后四十回基本为高鹗与程慧元整理续写,非曹雪芹所作,故本论文只分析前八十回。前八十回中所写的十九个梦境统计如下。

表1 前八十回中所写的十九个梦境统计

“太虚幻境”这个作者虚拟的幻境,两次出现,其中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对全篇男女走向早已做好安排。自开卷第一回,以甄士隐通灵之梦引出全篇故事,他游太虚幻境,睹通灵宝玉,得以一窥玄机而不得解,其梦境所闻实则暗示了宝玉黛玉的前世今生以及全书女子的风流韵事。而后宝玉倦怠之时得以梦游太虚幻境,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唱尽金陵十三钗各自命中注定的结局,此乃《红楼梦》点睛之梦。除了这两大幻境之梦,更有贾瑞色胆包天梦中身死,王熙凤梦中尽知兴衰,红玉遗帕梦中邂逅爱情,宝玉梦中怒斥金玉良缘,香菱梦中吟诗作对,尤二姐梦中痴心不改等,形形色色的梦境穿插其中,呈现着红楼众人的不可抑制的人间情欲以及冥冥之中的浮沉兴亡,那栋金碧辉煌的荣国府,终在历史中湮没于尘土,那些居住其中的光鲜亮丽的女子,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本文以映射人物追求和预示人物命运为选择标准,选取其中6个梦境,以研究其中传达的隐喻含义,将《红楼梦》梦境所暗含的意韵传递给读者。

2.1 《红楼梦》中的“追求梦”

2.1.1香菱“诗词之梦”香菱,这个在《红楼梦》开篇就登场的女性人物,身为家中独女,她本也是高楼大户的千金小姐,锦衣玉食,却因家中奴仆看护不当最终明珠蒙尘,饱经颠簸,最终被薛蟠看上,沦为薛家丫鬟。而遭受命运磨难的她,却依旧温和善良,待人接物无一错处。后来她被宝钗带入大观园,在这里她找到了精神家园,完成了精神寻根[20]。香菱得到机会向黛玉学诗,黛玉倾囊以授,香菱也极为认真,茶饭不思,坐卧不安,只求能写出好诗。一日直至五更方才朦胧睡去,天亮之时只听她在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而后迎上去将梦中所得诗歌递与众人看时说道:“你们看这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而后这首诗得到众人夸赞,皆说其新巧有意趣。

此例以表情符号与口头符号构成多模态隐喻,作者通过香菱梦境所得诗歌(始源域)暗示其对艺术崇拜的一种精神追求(目标域)。其中“笑”是表情符号,字面意思是高兴自己终于作出诗歌,实则隐喻香菱终于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后面的口头符号中“作诗的心”,表面是对作诗的执念,其实亦隐喻的是其对艺术的精神追求与向往。这位命途多舛的女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作出了得到这些世家小姐肯定的诗歌。事实上,众人只是把香菱学诗看作日常生活的一点乐子罢了,黛玉却是一点一点指出她的不足,鼓励她并纠正她具体存在的不足,而她自己也付出了与之相称的努力,日日夜夜都花在钻研诗歌上,这种内心的强烈欲望最终在她的梦境中被满足,她最终得以圆梦,也可以和这些身份尊贵的千金小姐一起吟诗作对,舞文弄墨。

2.1.2红玉“爱情之梦”红玉原也是《红楼梦》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丫鬟,可她聪明伶俐,始终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思,后她对贾芸心生好感,一日掉落手帕,却听窗外低低地叫道:“红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这里呢。”红玉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贾芸。贾芸上来拉他,红玉粉面含羞,一跑却被门槛绊倒,一朝梦醒。

此例以表情符号,动作符号与口头符号构成多模态隐喻,作者通过红玉梦中所见(始源域)暗示其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对爱情的追求(目标域)。其中“绊倒”是动作符号,表面上是被门槛绊倒,实则隐喻的则是现实封建社会礼教与等级对红玉的束缚。“粉面含羞”是表情符号,表面是对贾芸心生好感,实则隐喻其对爱情的向往,贾芸身处高位,红玉的好感暗含其敢于冲破身份的束缚追求所爱。而贾芸所说则是口头符号,其中的“手帕”作为信物与线索,隐喻两人之间的情缘。芸为草, 玉为石,芸红爱情也是一段“ 木石姻缘”, 与宝黛爱情交相辉映[21]。在当时的封建时代,红玉作为一个身份低下的丫鬟,本不能也不该对她的主子产生服侍之外的心思,可她却在见到贾芸,两人搭话之时就生出了恋慕之意,丝毫不受自己婢女的身份所束缚,即使这种想法不被外界环境所允许,甚至不会在现实中实现。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的这种对爱情无意识的欲望在她的熟睡过程中,冲破了现实的束缚,以梦境的形式出现,给予她一朝满足。

2.1.3贾宝玉“情缘之梦”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儿,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此例以动作符号与书面符号构成多模态隐喻,作者通过宝玉梦中所说(始源域)暗示了宝玉内心想与黛玉结为伴侣的欲望(目标域)。其中“喊骂”是动作符号,字面上是传达对和尚道士的言语不满,实则隐喻宝玉对封建社会礼教中所谓的门当户对婚姻的一种反抗与不满,宝钗与其门第相配,且又是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典型女子,而宝玉却偏喜黛玉,她从不像宝钗一样劝他走仕途,扬名立万,而这正是叛逆封建礼教的典型表现。书面符号中“金玉良缘”在文中表面指的是宝玉与宝钗之缘,实则隐喻封建礼教下的家族利益婚姻。薛姨妈为撮合宝玉与宝钗,因而给宝钗打了一个项圈,刻意与通灵宝玉上的字相配,并借口是一和尚所赠。而“木石姻缘”则指宝玉与黛玉之缘,实则隐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自由恋爱。宝玉前世曾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不用的一颗顽石,而后幻化人形,为神瑛侍者,而黛玉前身则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绛珠草受其灌溉滋润之恩,发誓下世为人偿还于他。宝玉始终钟情于黛玉,而对黛玉而言,“金玉良缘”如鲠在喉,这也是黛玉不放心的重要原因,可以说“金玉良缘”引发了黛玉对未来爱情乃至婚姻不确定性的担忧[22]。她三番四次拿此试探宝玉心意,因而宝玉才会在梦境中也明确心意。作者并未写明宝玉梦境具体所梦所见,但毫无疑问是与黛玉相关,只有与她相关,他才会情绪激动地表明旁人所言皆是虚言,他从不要所谓的金玉良缘,他的心中自始自终都只有那个与他共读西厢的红颜知己,那是属于他的木石姻缘,情之所至,甘之如饴。

这三个梦境,香菱追求的是本在她血液深处就刻下印记的学识才华,一朝蒙尘然,依旧出淤泥而不染。红玉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即使沦为婢女,积极向上的心思与玲珑剔透的特质依然未被枯燥乏味的生活所磨。而宝玉,含着金汤匙出生,在万千宠爱之中,面对自己的情缘却障碍重重,虽然唯唯诺诺,面对黛玉却时时直表心意。他们所处地位不同,境遇不同,却都为了自己的追求与世俗社会抗争。

2.2 《红楼梦》中的“命运梦”

2.2.1贾宝玉“幻境之梦”宝玉恍惚睡去,遁入梦境,得以一窥《金陵十二钗正册》,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也有一首词云: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此例以书面符号与图像符号构成多模态隐喻,作者通过贾宝玉梦境所见(始源域)暗示元春最终的命运走向(目标域)。其中“弓”与“香橼”是图像符号,“弓”谐音皇宫,“香橼”则意指元春,弓上挂一香橼,实则隐喻元春在皇宫里如金丝雀一般不得自由的生活。而下面的一首词则是书面符号,“榴花开处照宫闱”隐喻其宫中富足生活,然榴花不结实,只是观赏花卉,暗示元春宫中不得宠。“初春”暗喻元春,元春的生活比其他三姐妹都要奢华,然“虎兔相逢”隐喻元春看似高贵,却最终死于两方政权相争之中。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过奢靡。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如金丝雀一般不得自由。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因为有关到一场宫廷恶斗,所以毙死于深宫之中。元春是贾家兴盛的造福者;她既带来了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也成为由盛转衰的肇事者。[23]自她失宠夭亡后,贾家开始走向衰落之路。

2.2.2王熙凤“预警之梦”秦氏道:“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此例以口头符号与书面符号构成多模态隐喻,作者通过秦可卿向王熙凤说的这番话(始源域)暗示了贾府盛极必衰的未来命运(目标域)。这段秦可卿梦中论段为口头符号,映射贾府大厦将倾。书面符号“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以一般的自然规律隐喻家族兴衰命运。贾府势力因元春进宫到达鼎盛,极尽奢靡,并未有人清醒,只想着一时享乐而忽视未来可能的衰微。登高必跌重,高处不胜寒,则应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须知物极必反,而贾府众人却仍堕于欲望与奢靡之中。“树倒猢狲散”以动物的本能行为隐喻贾府一旦败落,与之交好的达官贵族必会四散奔逃,明哲保身。秦可卿这番话,也表现出她对贾府即将走向衰亡命运而自己已然无能为力的一种深深无奈,因而她托梦给王熙凤,希望她勿被眼前贾府的繁华富足迷了眼,应防微杜渐,保全自身。然而,这番肺腑之言,这种耐人寻味的警示,均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被寄予厚望的凤姐已经对贾府的前途不能有所担当,无力扭转乾坤,贾府最后的彻底败亡已不可避免[24]。

2.2.3尤二姐“痴人之梦”尤二姐泣道:“妹妹,我一生品行既亏,今日之报既系当然,何必又生杀戮之冤。随我去忍耐。若天见怜,使我好了,岂不两全。”小妹笑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

此例以口头符号与书面符号构成多模态隐喻,作者通过姐妹两的对话(始源域)暗示了尤二姐红颜早逝的命运(目的域)。梦境中小妹所说为口头符号,映射其必然走向毁灭的命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尤二姐即使幡然悔悟也并不能抵消其罪孽,最终会得到报应,香消玉殒。书面符号“聚,犹共也。鹿牝曰麀。”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牝之事。后以指两代的乱伦行为。这里则是隐喻红楼“二尤”的罪孽,也间接说明了贾珍父子的丑恶嘴脸。即使后期两姐妹认定自己喜欢之人后欲洗心革面,却也依旧受到周围的闲言碎语,不复往日,最终走向不幸。尤二姐奢求上天怜惜,认为忍过现在的苦难终会迎来柳暗花明,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却忘了命运始终是因果轮回,无法挽回,小妹即使已与她点明,她仍然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可以两全,却终是枉然,无法与注定的命运对抗。总而言之,尤二姐为要改变以往品行不端的形象,成为一个贞节贤良、让人能接受且敬服的“主子奶奶”,只能裹足杜口,忍辱待时,不敢有任何轻言妄动。但她的忍让随和、温柔善良并没有使她得到贾府的宽容和接纳,也没有给她带来幸福与安宁,却使她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彻底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毁灭[25]。

这三个梦境,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目睹金陵十三钗的命运轨迹,而天机却并不能为凡人参透。秦可卿深知贾府极尽奢靡之风,必会招致祸患,眼前虽门庭若市,然一朝败落必会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于是托梦预示,却终是无用。尤三姐不忍看亲姐执迷不悟,以梦告知现今状况,亦是无法扭转红颜早逝的命运。这三人探得命运之门,却终究无法改变,只得看着众人踏入,暗自嗟叹这荣华富贵化为过眼烟云。

3 结束语

本文从多模态隐喻的视角切入,对红楼梦中的“追求梦”与“命运梦”进行分析,以探索书面文字背后的隐藏意义。文字虽然是静态的书面符号,借助图像、动作、表情以及口头符号等媒介的解读,可使其文字魅力得以生动展现,读者得以更全面地理解每个词语,每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更好地领会《红楼梦》中风流人物的命运结局以及其中传递的无可奈何的悲戚之感。

猜你喜欢
模态梦境隐喻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EASY-EV通用底盘模态试验
爱的隐喻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同与相异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绝美海滩
梦境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那个香草美人的斑驳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