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以前有一位老弦师李元通,在其四十来岁时,得了一个雅号——“老大爷”。在讲究辈分的曲坛,这是一件新鲜事儿。而且比他长一两辈儿的艺人也喊他“大爷”,他也欣然接受,愉快答应,无人不悦。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老大爷”的雅号,源自1958年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天津骆玉笙的京韵大鼓《英雄母亲》、李润杰的快板书《梁树楷》、王毓宝的天津时调《翻江倒海》,在会演中获得优秀奖。尤其是由王家齐(纪希)创作、王毓宝演唱的《翻江倒海》,一改天津时调只能演唱“民间小曲及绵绵悲情”的旋律。这首作品歌颂根治海河,曲调大气磅礴,高亢入云,引起轰动。许多地方剧团和部队文工团都学习此节目,使天津时调这一曲种得以在全国传播。文化部决定此节目参加全国巡回示范演出,为王毓宝伴奏的李元通也异常激动。隨之,他们又接到周总理指示:在北京饭店为外宾演出。因为演员在开场前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李元通便提前去了一趟卫生间。北京饭店很大,李元通又是第一次在此演出,在回来的路上找不到演出的后台了。他心里起急,东转西绕,汗都下来了。这时,正赶上周总理进饭店,他一眼就看见了李元通,猜到他是迷了路,上前说:“老大爷,你是天津的伴奏弦师吧?”李元通一看是总理,有些紧张:“我……我……”周总理说:“老大爷,我领路,我来扶你。”当时,李元通虚岁才四十,但是少白头,长得又老气。他激动得嘴唇都哆嗦了,但越激动,说话越不利索,心里很不安,一再向总理解释自己还年轻……但周总理还是关怀备至地把李元通扶到了演员候场的休息室。在场的同志看到此情此景,都因周总理的平易近人而敬佩、感动。同时,李元通也留下一个雅号——“老大爷”。从此,曲艺团里的男女老少见着他就使用这个称呼,李元通也欣然接受。(摘自《今晚报》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