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2-06-30 22:46谢春静
天津教育·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探究性数学知识创设

谢春静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一种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想要创新教育就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数学的学习能力更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潜力,让学生内在的潜力都被发掘出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成績,忽视素质教育

如今,我国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学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另外,在课堂之上,教师的教学仍采用题海战术或者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等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很低,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并不是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渐渐学生会感觉到课堂的枯燥,甚至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

虽然随着教育教学的变革,课堂上的教学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慢慢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题海战术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弊端,由于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探究中。课堂上不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小学数学的课堂也要注重善于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习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玩游戏的快乐中自己探究获得知识经验。另外,小学阶段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动手操作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数学学习,教师要创设具体实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观察、动手实践、交流探究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智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想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大动力。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成绩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多数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因此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会较为活跃,对新的事物也会有更大的好奇心。鉴于此,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上会为数学课堂注入全新的元素,在此情况下,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学生会更喜欢数学课堂,此时教师可以以此着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理化性,教师单纯的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很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枯燥,以此降低数学学习的热情。因此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中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枯燥的纯理论讲解转化为图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把控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可以让学生对理论性的数学知识产生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二)改变思维定式,锻炼思维能力

数学可以说是一门抽象的并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对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教师作为数学知识的讲授者,在课堂之上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便于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理论知识,促进数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时候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积极活跃课堂上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候,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从而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敏捷性,在课堂之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通过心算、抢答或者限时计算的方式来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趁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计算的方法,学生一定会对此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才能更快得出答案,通过此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促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将生活化知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直接开始讲课,没有重视课堂的导入环节,而生活化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将知识变得更生动、生活化,学生能产生共鸣。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白学生们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教学策略制定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将课堂内的内容与课堂外的内容充分地结合到一起,深挖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对数学进行感悟。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思维能力,数学课程对他们来说有不小的难度,所以他们很难能将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消化完全,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导致他们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就可以将一些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这一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相关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些内容带入到课堂中,这对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加分和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通常都会举去超市或者文具店买东西的例子,用物品的价格来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进行购买体验,向学生提问,一盒水彩笔12元,一根黑色签字笔1元,一个橡皮0.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若你有20元,应该找你多少钱?由此可知此类生活的例子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化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更能将知识用于生活中。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当前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大都是简单易懂的。新课改后更是要求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其中人教版数学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设置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科学、有趣、易于理解接受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常去买水果等实际场景,填充一个苹果和一箱苹果的重量单位,创设类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这样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易于理解探究欲望更强烈,学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从而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再如,在教学“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是设置问题:妈妈让小明去水果店买水果,让他买两斤香蕉和三斤橘子,香蕉3元一斤,橘子4元一斤,但他有只50元,请问他的钱够买水果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进行引导,得出结论。最后得出小明一共花了18元,所以他的钱够用这一结论。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数学学科的情境中,对生活化的问题更有亲切感,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效进行问题创设教学

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单调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知识过于专业化缺乏生活联系,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教学改革首先得改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扩充数学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得到科学的拓展訓练,提高学习效率。创新能力是一种发挥自身想象力来改变自身和环境的创造能力,它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师生之间关系的友好相处,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上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任意说出对问题的想法。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探索问题创设的新模式,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多参加教学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只掌握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结合实际情况,将问题创设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问题创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反思,发挥积极的部分,改善消极的因素。此外,学校管理团队和教育部门应多提供学习的机会给教师,组织教师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进行观摩学习,使教师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创设问题的能力。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为学生设置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其动手实践,并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导,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垂直和平行”这一内容时,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两支笔,为学生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这两支笔都能怎么摆呢?”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用自己的笔试着摆。当学生摆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将摆成后的图案画在纸上。在该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巡视的状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在学生画完后,鼓励学生进行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在展示后,教师提出问题“从不同的画法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两条直线存在相交或不相交的关系”之后教师提出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相交的情况下两条直线可能垂直,在不相交的情况下可能平行,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对角度进行测量,从而得出两条线的关系,最后教师提出具体的概念,学生不断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学习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五)做好“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数学教学观念,降低对题海战术的依赖,在为学生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时应该注重知识的全面性与技巧性,通过探究性作业设计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之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在学习相同章节时所遇到的难点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拥有足够了解,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提升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设计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时应该根据作业类型融合一些趣味性较高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一旦学生对作业内容产生厌倦心理,就很难正常地完成探究性作业设计,长久以往,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

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课程的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是学科单元综合教学法中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采用单元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单元内分散的知识,结合知识的特点,帮助学生规划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整合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的属性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预习和复习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单元“小数除法”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单元进行整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和学生一起复习整数除法知识点。教师在复习整数除法知识点后,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基本相同。它们唯一的区别是小数除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移动小数点,而整数除法不用移动小数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小学生学习十进制除法的难度,使采用单元整合教学法进行十进制除法教学成为可能。当然,教师也必须通过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位数不足补零,被除数跟随除数”等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单元内容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数学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创新数学教学思想,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标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与技巧,使小学数学教学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吴淑媛)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数学知识创设
创设未来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